紅楤木

刺莖橡木 小喬木,高約3米。分枝密生細直的刺。2回羽狀複葉,長30~60厘米,小葉5~7片,基部另有小葉1對;小葉膜質至紙質,卵狀矩圓形至撞針形,長4~11.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側生小葉基部歪斜,邊緣疏生細鋸齒,下面帶粉白色,無柄或有短柄。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花序及柄上均有紅棕色毛;萼5齒,三角狀卵形;花瓣5,卵狀矩圓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分離。果球形,5枝,直徑2~3毫米,有5個反折的宿存花柱。 生於山溝,林緣及山坡土壤較濕潤的地方,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紅楤木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異名】:紅老虎刺、鳥不踏、紅刺筒、紅鳥不宿(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紅毛刺桐、紅鳥不踏刺、紅射桐、虎椒刺、千枚針、紅葉大貓刺、紅葉雨傘刺、紅刺黨(《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英文名】:Root-bark of Spinystem Aralia
【拉丁植物名】:Aralia echinocaulis Hand.- Mazz.

植物形態

莖,葉,花,果實
1、莖。刺莖橡木 ,小喬木,高約3米。分枝密生細直的刺。
2、葉。2回羽狀複葉,長30~60厘米,小葉5~7片,基部另有小葉1對;小葉膜質至紙質,卵狀矩圓形至撞針形,長4~11.5厘米,寬2~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側生小葉基部歪斜,邊緣疏生細鋸齒,下面帶粉白色,無柄或有短柄。
3、花。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花序及柄上均有紅棕色毛;萼5齒,三角狀卵形;花瓣5,卵狀矩圓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分離。
4、果實。果球形,5枝,直徑2~3毫米,有5個反折的宿存花柱。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600m左右的山地林中。

藥用價值

【採集】:根全年可采,掘起,洗淨,剝取根皮或切片,曬乾備用。
【 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棘莖楤木的根及根皮。
【功效分類】:祛風藥;行氣藥;活血藥
【性味】:①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微苦。"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溫,味微苦。"
【功用主治】:祛風除溫,行氣活血,消腫解毒。治風濕痹痛,潰瘍病,跌打損傷,癰疽。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活血破瘀,祛風行氣,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骨折,婦女敗血,骨髓炎,癰疽,狂犬咬傷,風濕痹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風濕性關節炎:紅楤木根二兩。加豬前蹄一隻,煮熟,沖黃酒,吃肉和湯。
②治潰瘍病:紅楤木根二至三兩,長梗南五味子藤(紅木香),烏藥、枳殼、甘草各三錢。水煎服。
③治外傷血腫:紅楤木鮮根皮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傷處。
④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神經痛:紅楤木根、紅茴香報、細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燒酒三十斤。先將藥物用冷開水浸濕,再加入燒酒,浸三十天,取出過濾即成。每次成人服10毫升,一天三次。
⑤治坐骨神經痛:紅楤木根、凌霄根、山藥,石豆蘭各一兩,虎刺根五錢。水煎服。
⑥治崩漏:紅梅木根、胡頹子根、大薊根各二至四兩。加豬夾心肉煮服。有炎症發熱者,酌加六月雪、蕺菜、節節草各一兩。(選方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藥禁忌】:孕婦慎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