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森林公園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東南麓的鶴北林區境內,公園面積45600公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公園由東幹線景區、西千線景區、太平溝緊區、局址景區等四大繁區聯袂組成。以聯營紅松母樹林為基地的“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森林公園”,具有優越的地理位里,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人文景觀,以及良好的旅遊配套設施,公園內大小景觀26處,其中特殊森林緊觀5處,峰石景觀3處,水體景觀7處,天象景觀2處,人文景觀6處,其它景觀3處,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基本信息

公園簡介

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森林公園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東南麓的鶴北林區境內,公園面積45600 公頃,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公園由東幹線景區、西千線景區、太平溝緊區、局址景區等四大繁區聯袂組成。

鶴北聯營原始紅松母樹林,占地面積11868 公頃,是亞洲第二大紅松母樹林,是紅松的故鄉。這裡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動植物群落,山形地貌獨特,氣候四季分明,松濤陣陣,古木參天。春來山花爛漫,鳥語花香;夏到綠樹成蔭,涼爽宜人;秋至滿山紅葉,盡染層林;冬時蒼松負晶,白雪皚皚。身臨其境,宛如仙境一般。這裡還有妥色壯觀的大冰棱、霧松、樹掛等冬季神奇景色。

以聯營紅松母樹林為基地的“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森林公園”,具有優越的地理位里,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人文景觀,以及良好的旅遊配套設施,公園內大小景觀26 處,其中特殊森林緊觀5 處,峰石景觀3 處,水體景觀7 處,天象景觀2 處,人文景觀6 處,其它景觀3 處,旅遊資源極其豐富,特別是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仙人洞、一線天、王家店、觀音山、抗俄石、胭脂溝、地下湖、悟祠河漂流、烈士橋、趙尚志將軍遇難地、邵家店古城池、美麗的中俄大界江一黑龍江等等,都是人們牽魂尋夢,留連忘返的地方。公園可以建成我國北部一座以森林、冰彗、濕地、界江、人文歷史為依託的旅遊勝地。

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森林公園這顆綠色生態游的新星,將以其原始、粗獷、自然、神奇而聞明遐爾,享譽中外。

天象景觀

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1. 雲霧景觀

群山和白雲是森林公園永恆的主題。由於本地區地形的起伏變化,形成了林區特有的氣象萬千、變幻莫測的天象景觀。清晨薄霧拂面,是雲霧和森林的海洋;日出時分,雲海與林海交相輝映,似瑤池仙境;日暮,遙望夕陽西下,落日掛林梢,帶給你無邊無盡的遐思。小興安嶺的天氣,晴日朗空萬里,雨日山色涳濛,更有東邊日出西邊雨,林海松濤映彩虹的奇麗景觀。

2.霧淞

鶴北地區水系十分發達,大小河流十幾條,形成梧桐河嘉蔭河嘟嚕河三大水系,每到隆冬時節,河面上水霧蒸騰,沿河兩岸的樹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凌,一夜之間千樹掛銀,萬枝戴玉,棵棵楊柳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這就是北方特有的霧淞景觀。

3.龍鳳崖日出

我國有不少著名的觀看日出名勝,如今在龍鳳崖看到的日出則與眾不同。龍鳳崖下河水湍急,聲音如鳴鼓,水氣氤氤,順著山勢而起,有時會形成罕見的萬道金光,把旭日東出時的景象映得有如仙境一樣。

山體地貌

1.一線天

在高峰林場內18林班,有兩片高聳的石崖直插雲霄,有如一道閃電劈開了原本合一的巨石。石崖較大一片長32.5米,寬6米,高21米。另一片長29.2米,寬7米,高18.6米,裂隙間距離1.27米。人站在巨石之間,雙手可以觸及崖壁,翹首一望,那湛藍的天就只有一條線了,因而得名“一線天”。

2.龍鳳崖

在距局址5公里處,梧桐河段,是細鱗河與梧桐河的交匯處,那裡水流端急,水面寬闊,水深近3米,兩岸風光奇特,在兩河交匯口附近河的兩岸突而立出兩個擎天巨石,其中一塊長40米,寬10.2米,高26.8米,另一塊長31米,寬14米,高20.5米,它們競勢而起,遙相呼應。由於梧桐河和細鱗河被人們譽為龍鳳河,此崖被人們稱為龍鳳崖。

3.金龜石

歷史上的鶴北曾是著名的淘金聖地,曾被人描述為“河川百里,黃金鋪底”。在梧桐河漂流河段,即可見一塊形似烏龜的巨石,長12米,寬8米,經過河水千百年的沖刷,大量礦物質沉積,平坦的石面呈金黃色,在太陽的照耀下奕奕生輝,猶如一隻千年金龜,親眼見證了該地區輝煌的淘金歷史。

4.鳳凰島

在梧桐河流域靠近局址處,有一個四面環水的天然小島,面積0.4平方公里。

島上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島上植被多為灌木叢覆蓋,有篤斯、山梅花、胡枝子、興安杜鵑、蒙古柳、蒿柳、粉枝柳等;草本植物有沙參、桔梗、蚊子草、毛脈酸膜、藜蘆、山蘿蔔、蹄葉托吾等。此外島上還有許多珍貴小動物及水禽、候鳥等棲息,主要有蛙、蛇、蜥蜴、野雞、野兔、貓頭鷹、老鼠等。盛夏時節,枝繁葉茂,鳥語花香,環島水流或緩或急,頗具特色。

水域風光

1.梧桐河漂流

向陽林場距局址13至22公里處的梧桐河段,是區內少數沒有被淘金者破壞的河道之一。河寬40―50米,平均水深1.2米,落差( ?) 米,流量0.9立方米/秒,從這裡到局址鶴北鎮,河流兩岸山峰巒秀,風光迤邐;水路百轉千回,水流急緩有序;水中可見魚兒游弋,水面不時有野鴨掠過,鴛鴦戲水。漂流在梧桐河上,水流或舒緩逍遙或驚險激越,以這種方式陶醉於大自然的青山秀水之間,可謂美哉妙哉,其樂無窮。

2.地下湖

在地下森林的中部有一個地下湖,湖面低於地表面近200米,湖面20000平方米,水深1.6米。經過省地質局的勘測,這個地下湖是一個天然湖,湖水清澈見底,湖岸周圍風清日麗,杜鵑、百合、達子香、鳳仙花、球尾花、七瓣蓮等競相開放。尢其是讓人感到驚奇的是這裡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終日水流潺潺,松濤陣陣,恍如世外桃源。

在地下湖的周圍有數以百計的由泉水組成的小溪,終日奔流不息,經年不斷,溪水流進地下湖,使得湖水異常清澈,在小溪邊上有很多野生動物,如:馬鹿、野豬、狍子、松鼠、山雞、杜鵑、啄木鳥、林蛙、雀鷹、斑鳩、飛龍等的痕跡,昭示出這裡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

3.杜家河

杜家河系梧桐河的支流,位於公園紅松母樹林景區內。河長45公里,寬10米,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河水蜿蜒於峽谷之間,河水清澈見底,水中常見魚兒游弋,岸邊常可尋覓到新鮮的野生動物足跡

人文景觀

歷史遺蹟

1.梧桐河河源邵家店古城遺址

該遺址位於森林公園西北部,嘉蔭河與梧桐河分水嶺陽坡,梧桐河的發源地,為金代古城遺址。古城池依山勢築就,平面呈橢圓形,古城周圍有兩道城牆,為夯土板築,護城河在兩道城牆之間,隨城牆走向,內城牆與外城牆高度基本相等。城牆周長1760米,現僅存地基依稀可辨。

內城南北長410米,東西寬286米,內牆外現存雉堞22個(俗稱馬面)。城牆斷面厚度2~2.5米,基闊為6~8米,城高3~4米,底部夯土層依然可辨。城牆外緣間最遠距離為50米,最近為10米左右,雉堞基闊均在10米之間。古城正南面缺口20米,有兩道城牆沿城門口方向延伸,當為此城正門;城的東南部有26米寬的缺口,當為此城的東門。城中有古樹,胸徑均在一米左右,有松樹、椴樹等,有兩株古松,當為古城同期的樹木。

古城內曾出土許多多輪制高溫泥質黃褐陶及灰陶的器皿殘片和銅質炊煮器、鐵器及裝飾品。古城內還有許多直徑約3~6米不等、深約1~1.5米的圓坑,據考古學家鑑定為黑水靺鞨人的半穴居坑。1986年12月17日被黑龍江省政府列為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定名為“邵家店古城”。

2.趙尚志將軍遇難地
趙尚志是東北民族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黑龍江省著名的抗日英雄。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將軍壯烈犧牲在鶴北林區先進林場境內的呂家菜園子,英雄的鮮血染紅了林區的土地。1994年7月,鶴北林業局在梧桐河上游西岸、距先進林場9公里處(呂家園子)修建了趙尚志烈士遇難園林紀念碑。園林占地面積1千多平方米,園林中設有趙尚志遇難紀念碑,抗日聯軍駐地遺址復原等。紀念碑高2米,底座厚0.8米,上有黑龍江省原省長陳雷同志親筆書寫的“趙尚志烈士遇難地”碑文。如今,這裡已成為林區人民緬懷英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3.抗倭石

位於太平溝鄉黑龍江臨時碼頭處,一塊形體酷似馬鞍子型的巨型角質礫石,人稱抗倭石,現保存完好。巨石上面鐫刻著“此石不爛,倭匪之仇不可忘,九一八”14個字。字跡清晰,刻工精巧,字跡所占面積0.5平方米,正文每個位元組0.036平方米,現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原石坐落在太平溝村黑龍江石岸沙灘上,為三塊並列於江灘上的角質礫岩中的一塊,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太平溝愛國人士王明選驚悉“九一八”祖國論喪,十分痛心,國家仇、民族恨,令他夜不能寐。當晚,他手提馬燈來到江灘,在一塊最大的石頭上用鋼鑿刻下這“抗倭石”,以警示後人莫忘國恥。由於石在江灘,江水上漲時則將這石淹沒,故而鮮為人知。1936年日本侵略者強占了太平溝,發現此石,並追查王明選,未果,王明遠因此隱姓埋名輾轉於哈爾濱、北京等地與日本人周鏇。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後,王明選才重回太平溝,1960年,王因病去逝。這塊石頭不僅反映了王本身的不甘作亡國奴的高風亮節,也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反抗侵略者的英雄氣概。刻石者已經長逝,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卻活在人們的心中。為紀念他,後人稱這塊刻石為“抗倭石”。

4.雙豐遺址
古遺址位於西梧桐河河口二級台地,距雙豐林場場部約200米,現被沙石及灌木叢覆蓋。出土的文物有瑪瑙、碧玉、蛋白石等石料壓制的刮削器、石核等石器以及夾砂陶片。據文物部門鑑定,應當是早在4千年前的新時器晚期的肅慎反民族原始部落遺址。

5.胭脂溝(太平溝古鎮)

位於蘿北縣北部山區,地位小興安嶺東部余脈,距縣城90公里,面積為1700公頃,東隔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相望,西鄰嘉蔭河與伊春相接,中國歷史上的觀嘟金潮(觀音山—嘟嚕河)就源於此。由於此地溝道縱橫,黃金沌地,清朝同治年間,清政府把鎮壓太平天國的俘虜的太平軍發配到這裡,為慈禧太后掏取黃金,作為慈禧太后的胭脂費,供其揮霍,胭脂溝因此而得名。胭脂溝現沙石裸露,灌木叢生。

6.烈士橋(金剛橋)

1940年(偽康熙7年)日本侵略者從興山鎮(現為鶴崗市)經石頭廟子、船房子、王家店、邵家店至烏拉嘎修築一條長達140公里的警備公路。在1000多名修路的勞工中,每天都有幾十人被槍殺,最後只剩下二、三百人。這二、三百名勞工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殘酷屠殺,在金剛橋舉行了暴動,結果遭到日寇的血腥鎮壓,參與暴動的勞工全被殺害在金剛橋頭。新中國成立後,人們為了緬懷英勇犧牲的勞工們,將金剛橋改名為烈士橋,此橋長46米,寬6米,高約2米,橋下已無水,自然踩踏成路,木質橋面現已腐爛,部分坍塌。

7.觀音山金廠(庚子事件)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觀音山金廠的淘金人曾用金鍬、金鎬同荷槍實彈的沙俄展開爭奪金廠的鬥爭,但終因赤手空拳而被槍殺多人,觀音山金廠淪落到沙俄手中,歷史上稱為“庚子事件”。現在可看到長約25米,高2.3米的原金廠廠房的殘牆。

8.採金遺蹟

由於獨特的地理結構,鶴北地區自古富含金礦,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採金活動,區內大小河流數十條幾乎都被闢為採金礦區,導致河水泥沙含量明顯增高,河道被淤塞,形成諸多坑泡,呈現出特有的淘金遺蹟景觀。

現代工程

1.觀光瞭望塔
在聯營紅松母樹林中心區的大嶺上,有一座防火瞭望塔,鋼架結構,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塔高38米。站在塔上極目遠眺,林海風光盡收眼底,可感受到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2.黃金開採展示場
在聯營林場地下湖處,有一處黃金開採舊址,面積5000平方米。現有一條廢棄的採金船,設有採金模型工具7個,小型機械採金船仿真模型一條。在這裡可以看到古老的手工淘金、半機械化的溜槽採金和現代化採金船的全部模擬採金過程,學到有關黃金品種、鑑別等自然科學知識,了解黃金的一些初加工方法。該演示場意在為遊人提供有關黃金生產和加工的常識性知識,並無商業生產。

生物景觀

森林植被景觀

植被水平分布
森林公園地處小興安嶺東南部,與遼闊的三江平原接壤,其植被屬小興安嶺植物區系,三江平原亞區,代表林分是溫帶針闊混交林。公園區劃內是各區系成分的交錯,除廣布種外,主要由滿洲植物區系成分、蒙古植物區系成分、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成分和少量華北植物區系成分以及它們的共有成分構成。其中滿洲植物區系成分占主要地位,構成了各層片的主要優勢種和共建種。其次是東西伯利亞成分,再次是蒙古植物區系成分和華北植物區系成分。 根據森林公園內的植被類型、地理分布特徵、演替規律及典型植被類型的地帶性分宜規律,把森林公園內的植被按水平分布劃分為三大植被區:

(1)東部紅松種質林區

位於森林公園東部的景區範圍,主要包括聯營林場施業區。地處小興安嶺東坡,是達呼里植物區系的東部邊緣和長白植物區系的北部邊緣相互過渡的地帶,因而植被較為豐富。其代表林分為紅松針闊混交林。區內的主要植被為地帶性頂級群落紅松闊葉林,多為複雜層異齡林,是理想的紅松種質基因庫。平均樹齡128年,平均樹高21米,胸徑60厘米,景區內紅松林分純淨,林深境幽,濃蔭覆地,溪水潺潺,煙嵐明滅,充滿了古樸、幽深的意境。

(2)西部寒溫性及溫性針闊混交林區

位於森林公園西部,包括高峰、雙益、先進林場等施業區。地處小興安嶺東坡與三江平原接壤的斷裂帶上,地勢較高,山巒起伏,平均坡度15~22º,植被分布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大部分群落為山楊白樺林天然次生群落,高海拔地段則主要為紅松針葉混交林、雲、冷杉紅松針葉混交林等。由於海拔差別較大,植被垂直帶譜分布明顯,不同的海拔高度林分、林齡、色相各有千秋,形成了典型的“層林盡染”景觀。

(3)南部溫性落葉闊葉林區

位於森林公園最南端,包括向陽林場的施業區範圍。地處小興安嶺南坡低山丘陵地帶,平均海拔317.3米,以長白山植物區系成分為主,主要植被類型為蒙古櫟林,並分布有少量的白樺、山楊林。屬天然次生群落,伴有白樺、黑樺、椴樹、紅松、羊胡苔草等,秋季,紅楓、白樺、黃椴、紫藤,構成小興安嶺地區最具特色的五花山景色。

垂直分布
按照種類相同、生境相近原則對森林-灌叢-草甸-沼澤植被類型進行合併,得到37個群落類型。較典型的群落類型植被垂直分布規律為:

(1)草類—白樺—興安落葉松林

該群叢分布於海拔400米左右的排水良好台地上,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本區興安落葉松林系由大興安嶺延伸而來,分布面積較小,群落外貌層次明顯。

(2)塔蘚—柳葉繡線菊—雲、冷杉林

分布於較高海拔地帶、坡度在15~25℃之間,林地常有微地形積水或小的流水溝。土壤為灰化棕色森林土,地被物質層厚度為3~8厘米,復蓋率70~90%,群落外貌整齊或近整齊。

(3) 草類—楓樺—雲、冷杉林

多分布於海拔較高的山坡中上腹及頂部,排水良好,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

(4) 酢醬草—雲、冷杉—紅松林

此群落類型可視為紅松針闊葉混交林分布區的北方亞區,是紅松針闊混交林向亞高山雲冷杉林的過渡垂直分布帶。分布於海拔300~500米左右的山地,坡度5°~10°,地被物層厚度為3~8厘米,分解強度中等,復蓋率達100%,群落外貌整齊,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

(5) 草類—毛赤楊—紅皮雲杉林

該群叢分布於溪流邊低濕地、半山坡,海拔400米左右,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排水良好。群落外貌整齊。地被物2~6厘米,分解度較強,復蓋率100%。

(6)毛緣苔草—水曲柳—紅松林

分布於海拔450米左右的河谷地帶,土壤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層厚2~6厘米,復蓋率為100%,群落外貌整齊。

此種群落類型多分布於寬河谷階地上及寬廣的河岸兩側,其土壤發育於河岸沖積物或季節的淤積物上,初期土壤砂礫質,長期發育後,有草甸化現象。並稱此種植被類型為谷地紅松林。

(7)凸脈苔草—紫椴—紅松林

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是本區的地帶性植被,是東北山地的頂極群落,由於紅松對水分及肥力的適應性幅度較寬,而伴生的各種闊葉樹相對地適應幅度較窄,因此,隨分布地段生境的不同,混交闊葉樹的種類組成比例及群落的其它特徵均有不同。

該群落分布於中、低山的漫崗或山坡中上部,以東南至西南坡向為多,群落外貌整齊,土壤較肥沃,排水良好,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是生產力較高的林分類型之一。

(8)蕨類—青楷槭—紅松林

該群落多分布於海拔450米以下的半陽坡或半陰坡的山腹地帶,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土層較層,肥沃、排水良好。地被物層厚5~7厘米,分解程度中等,復蓋率100%,群落外貌較整齊。

(9)羊胡苔草—蒙古櫟—紅松林

分布於海拔450米左右的山背或陽向陡坡上部,呈間斷分布。土壤為粗骨質薄層暗棕色森林土,並有岩石裸露,排水良好,較為乾旱。地被物厚3~5厘米,分解程度較強,復蓋率達85%,群落外貌較整齊。

(10)草類—珍珠梅—赤楊林

該群叢分布於海拔300~350米的水濕地、溪流、河流兩岸、濕潤谷地或沼澤地下,地下水水位高,濕度大,土壤為潛育化暗棕壤,死地被物厚2~5厘米,分解強度中等,復蓋率100%,群落外貌整齊。

(11)草類—山楊林

分布於海拔320~350米的排水良好、土層肥厚、溫厚適宜的坡地中腹。土壤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層厚3~5厘米,分解程度較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整齊。

(12)草類—白樺—山楊林

此類群系多分布於海拔350米以下的半陽坡山腹或坡下,面積不大,呈小團狀分布,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地被物層厚3~7厘米,分解強度較強,復蓋率達100%,群落外貌較整齊。

(13)草類—楓樺—山楊林

分布於海拔380-4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山地中上腹,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死地被物層厚3-6厘米,分解強度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近整齊。

(14)草類—赤楊—白樺林

該群叢分布於海拔300米左右的平緩水濕地上,土壤為潛育化暗棕壤。地下水位較高、濕度大,死地被物厚2~5厘米左右,分解強度較強。復蓋率達100%,群落外貌不近整齊。

(15)草類—白樺林

分布於海拔250~350米的緩坡及中等坡度的各個坡向,坡度為3 ~25°之間。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層厚度3~8厘米,分解強度較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較為整齊,是紅松闊葉林經火災或後派生的群落類型。

(16)草類—山楊—白樺林

此種類型的楊、樺混交林,一般多見於土壤排水良好、土層肥厚,濕度適宜的坡地中下腹,是本區火燒或砍伐後的主要天然次生林類型之一。

此類群分布於海拔300~400米左右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上部,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死地被物層厚度為3-5厘米,分解強度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整齊。

(17)羊鬍子苔草—榛子—黑樺林

黑樺為喜光陽性樹種,要求土壤排水良好,肥沃的緩坡帶。

分布於海拔300-320米左右的山地低緩地帶,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層厚2-5厘米,分解程度較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較整齊。

(18)羊鬍子苔草—蒙古櫟—黑樺林

分布於海拔450米左右的乾旱陽坡,坡度5-10°左右,土壤為石質的始暗棕壤。地被物層厚2-4厘米,分解程度較強,復蓋率70-85%,群落外貌不整齊。

(19)草類—椴樹—蒙古櫟林

該群叢分布於海拔300-350米左右的半陰皮或陽坡,坡度3°~8°,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層厚2~5厘米,分解強度強,復蓋率達100%。群落外貌較整齊。

(20)羊胡苔草—黑樺—蒙古櫟林

此類群落多分布於乾燥開闊的向陽坡麓,是原始紅松闊葉林破壞後的次生產物。分布於海拔200-400米的陽向山坡,坡度10°左右,土壤為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層厚度3-8厘米,分解強度較強,復蓋率80-100%,群落外貌不整齊。

(21)草類—白樺—蒙古櫟林

分布於海拔300米左右的半陽坡、半陰坡山腹,土壤為草甸化暗棕壤。地被物層厚度為2-5厘米,分解程度較強,復蓋率100%,群落外貌不整齊。

(22)草類—蒙古櫟矮林

蒙古櫟矮曲林是原群系經反覆多次破壞,而形成的次生植被類型,多靠自身萌櫱而來,通常主幹不明顯,呈叢生狀態,多分布於陽向乾旱山坡。群落高2-4米,總蓋度85-95%,外貌不整齊,層次不明顯,以蒙古櫟構成單優種群。

(23)草類—椴樹—楓樺林

該群叢分布於海拔350-450米左右的山地陰坡,坡度10°~15°。群落外貌整齊,地被物層厚3-5厘米,分解程度強,復蓋率80-90%。

(24)草類—白樺—楓樺林

該群落多分布於海拔300-450米的半陰坡或半陽坡中腹地帶。土質肥沃,排水良好,土壤為典型暗棕色森林土。地被物層厚3-7厘米,分解程度強,復蓋率達100%,群落外貌較整齊。

茂密的森林內植物種中有許多山野菜、山野果、中藥材以及食用菌等野生經濟植物種類,而且蘊藏量較大,便於開發利用。主要經濟植物有山野菜、山野果、芳香植物、藥用植物、觀賞植物資源等,部分已經被開發為旅遊商品,詳見第4.2.4節。

森林植物景觀

1.紅松母樹林

位於公園東部的聯營原始針闊混交林頂級群落,占地11868公頃,有紅松20多萬株,平均樹齡128年,平均樹高21米,胸徑60厘米,鬱閉度90%,是全國第二大紅松母樹林,是紅松的故鄉。

2.地下森林

在聯營母樹林中心區內,位於西幹線公路左側有一個長約2000米的天然峽谷,是由兩座山體自然交界而形成,深70米,寬60米,針闊混交林,平均樹齡100年左右,平均樹高15米。公路建在其中一座山體的半山坡處,沿公路路基下到谷底,這裡森林浩瀚、遮天蔽日,杜家河水穿梭於碧樹綠蔭間,清流婉蜒于山谷林地之中,跌落迴旋於谷底岩石之隙,形成獨具特色的峽谷溪澗景觀。汽車行駛在公路上,人在地上走,林在地下生,水在林下流,故稱“地下森林”。

3.高麗城白樺林

在距雙益林場7公里處有一片白樺林,面積15公頃,約有白樺樹5萬株,平均樹齡40年,平均樹高13米,胸徑20―40厘米,鬱閉度70%。

古樹名木景觀

在聯營林場內,有約8萬株古老的紅松,樹齡均在200年以上。位於母樹林中部有一株最老的紅松,樹高30多米,樹幹胸徑1.3米,樹齡達350年。

在邵家店古城遺址內,也有70餘株古樹,平均胸徑均在一米左右,有松樹、椴樹等,位於古城中部。鶴崗至烏拉嘎公路南側有兩株古松,樹齡均在300年以上,其中一棵樹高28.8米,胸徑1.27米

土特產信息

山野菜資源

鶴北地區蘊藏的山野菜資源有蕨菜、黃瓜香、龍芽楤木灰菜猴腿蹄蓋蕨山芹菜、黃花菜、苣賣菜、苦菜、蒲公英、風斗菜、百合、明葉菜、柳蒿芽、山蔥、山蒜、車前草、廣東菜等幾十種,自然生長量可達80萬公斤。這些山野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風味,有的已經加工成多種產品並遠銷海外,有廣闊的市場開發前景。

山野果資源

有都柿、獼猴桃、山葡萄、草、胡榛子、榛子、紅松籽、野刺玫果、山楂、山丁子、山核桃、山梨、山杏等,年自然生長量達6500萬公斤。

芳香植物資源:該區芳香植物資源分布量大而集中,便於採收利用。有樟子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冷杉、蒼朮、興安杜鵑、黃蒿、大籽蒿、飛蓬、香蒿、暴馬丁香等。

藥用植物資源

鶴北林區野生中草藥資源豐富,常見的中草藥有上百種。其中有沙參、當參、黃芪、桔梗、穿地龍、龍膽、紫胡、百合、防風、黃精、刺五加、益母草、靈仙、獨活、蒼朮、赤芍、丹參、艾蒿、土三七、東北天南星、細辛、野嬰粟、鐵線蓮、石松、關木通、鈴蘭、紫草、馬兜鈴、升麻等根莖類藥材40多種;木賊草、血見愁、透骨草、蒲黃、蒲公英、白頭翁等花葉類藥材30多種;車錢籽、蒼耳子、枸杞子、五味子、都柿果、牛榛子等籽實類藥材20多種;黃柏、寄生、松節、榆樹皮、接骨木等皮木類藥材20多種。全林區中草藥年產量可達160萬公斤。

食用菌資源:主要有猴頭、元蘑、花臉蘑、榆黃蘑、掃帚蘑、油蘑、白蘑、松蘑、黑木耳等十幾種。年自然生長量達4萬公斤。其中黑木耳資源尤其豐富,曾是非常有名的“木耳之鄉”。

交通情況

公交

首先,從北京乘火車到哈爾濱,其中比較划算的就是T71,T17,T47,這幾趟。大概時間都在十二個小時左右,硬座票價一百五十左右,可以享受學生證半價;臥鋪票價在三百元上下。豪華一點的現在有D車,由於本人暑假沒有回家,所以不清楚具體票價。當然,還可以選擇軟臥車次Z15,票價在五百元以內

自駕

1、從西長安街向西方向,前往廣場西側路 192 米

2. 在廣場西側路處調頭 325 米

3. 沿東長安街繼續前行 1.6 公里

4. 經過東單繼續在建國門內大街上行進 1.6 公里

5. 沿建國門外大街繼續前行 2.2 公里

6. 沿建國路繼續前行 1.3 公里

7. 沿京通快速路繼續前行 0.7 公里

8. 下 東四環/京瀋高速-東四環/京瀋高速公路 出口走東四環中路 2.8 公里

9. 沿東四環南路繼續前行 1.2 公里

10. 下 北京歡樂谷/京瀋高速/東五環/北戴河 出口走京瀋高速 部分收費路段 657 公里

11. 下出口,前往沈環高速 收費路段 0.7 公里

12. 在交岔路口繼續沿指向沈環高速的方向向左,走沈環高速收費路段 30.1 公里

13. 下 沈哈高速/瀋陽東北大馬路/王家溝 出口走沈四高速收費路段 164 公里

14. 沿長平高速繼續前行 收費路段 91.2 公里 15. 下出口後走繞城高速 收費路段 44.4 公里

16. 沿長余高速繼續前行 收費路段 121 公里 17. 沿京哈高速繼續前行 收費路段 88.8 公里

18. 下 繞城高速-繞城高速公路 出口,前往繞城高速 收費路段 430 米

19. 下左側的 繞城高速(西) 出口,走繞城高速 收費路段 35.8 公里

20. 下 哈伊高速-哈伊高速公路 出口走哈綏高速 部分收費路段 90.1 公里

21. 下出口走康莊南路 4.9 公里

22. 沿哈伊公路繼續前行 6.4 公里

23. 在222國道/222國道稍向左轉 1.0 公里

24. 在222國道/222國道/北辰街稍向左轉 繼續沿222國道/222國道前行 95.3 公里

25. 在農場路向左轉 259 米 26. 在 哈伊公路 稍向右轉 120 公里

27. 沿新興西路繼續前行 0.7 公里

28. 向右轉進入新興西路 16 米

29. 在花園路向左轉 18 米

30. 在 新興西路 稍向右轉 0.7 公里

31. 沿新興中大街繼續前行 1.8 公里

32. 在通河路向左轉 1.2 公里

33. 稍向右轉,繼續沿通河路前行 28 米

34. 在新風街向右轉 168 米 35. 在山河大道向左轉 0.9 公里 黑龍江省伊春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