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棕杜鵑(原變種)

紅棕杜鵑(原變種)

紅棕杜鵑(原變種) ,常綠灌木,高1—3米,或成小喬木,高達10米。幼枝粗壯,褐色,有鱗片。葉通 常向下傾斜,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5—8厘米,寬1.3—3.5厘米, 頂端通常漸尖,有時銳尖,基部楔形、寬楔形以至鈍圓。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北部、西藏東南(察隅)。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紅棕杜鵑(原變種)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rubiginosum Franch. var. rubiginosum
種別名:
海 拔:(2500-)2800-3500(-4200)
中國植物志:57(1):087
亞組中文名:亮鱗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Heliolepida(Hutch.)Sleumer in Bot.
組中文名:杜鵑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特徵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高1—3米,或成小喬木,高達10米。幼枝粗壯,褐色,有鱗片。葉通 常向下傾斜,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3.5—8厘米,寬1.3—3.5厘米, 頂端通常漸尖,有時銳尖,基部楔形、寬楔形以至鈍圓,上面密被鱗片,以後漸疏,下面密被銹紅色鱗片,鱗片通常腺體狀,有時薄片狀,大小不等,大鱗片色較深,褐紅色 或黑褐色,散生但常密生於中脈兩側,小鱗片覆瓦狀排列或相距為其直徑之半;葉柄長 0.5—1.3厘米,密生鱗片。花序頂生,5—7花,傘形著生;花梗長1—2.5厘米,密被 鱗片;花萼短小,邊緣狀或淺5圓裂,密被鱗片;花冠寬漏斗狀,長2,5—3.5厘米, 淡紫色、紫紅色、玫瑰紅色、淡紅色、少有白色帶淡紫色暈,內有紫紅色或紅色斑點, 外面被疏散的鱗片;雄蕊10,不等長,略伸出花冠,花絲下部被短柔毛;子房5室, 有密鱗片;花柱長過雄蕊,不被毛。蒴果長圓形,長達1.8厘米。 花期(3--)4—6 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產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至東北部、西藏東南(察隅)。生於雲杉、冷杉、q 松林林緣或林間間隙地,或黃櫟、杉木等針-闊葉棍交林,常成群落中的優勢種,海拔 (2 500--)2 800—3 500(--4 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大理蒼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