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瑪杜鵑

班瑪杜鵑(青海木本植物志),直立多分枝灌木,高約0.6米。當年生小枝黃棕色或深棕色,密生黑色盾狀鱗片;樹皮鉛灰色,稍光滑。花單生枝頂;花萼小,花期6月。產青海東南部。生於林中,海拔4 300米。模式標本采自班瑪縣(北溝)。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班瑪杜鵑
種拉丁名:Rhododendron bamaense Z. J. Zhao
種別名:
國內分布:產青海東南部。生於林中,海拔4 300米。模式標本采自班瑪縣(北溝)。
命名來源:(青海木本植物志)【青海木本植物志 : 附錄4. 1987】
中國植物志:57(1):115
亞組中文名:高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et.Lapponica(Balf.F.)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直立多分枝灌木,高約0.6米。當年生小枝黃棕色或深棕色,密生黑色盾狀鱗片; 樹皮鉛灰色,稍光滑。葉聚塵枝頂,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4--6毫米,寬1.5--2.5毫 米,頂端圓形,基部楔形、寬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密生黃色薄片狀鱗片,鱗片稍 相覆蓋,下面黃綠色,密生二色的臍狀鱗片,淡黃色、棕色鱗片相混,相互覆蓋,邊緣 稍反卷;葉柄短,長儀0.5毫米,密被暗棕色鱗片。花單生枝頂;花萼小,長約0.5毫 米,密生鱗片,5裂,裂片三角形,邊緣無毛;花冠闊漏斗狀,長4—5毫米,深藍色, 外面無鱗片;雄蕊10,不相等,長4—8毫米,花絲藍色,近基部有白色柔毛,雌蕊較 花冠長,約10毫米, 子房長約2毫米,上部密生鱗片,中部無鱗片,基部具極稀疏短 柔毛,花柱紫色,較雄蕊長,約8毫米,柱頭頭狀。 花期6月。
產地分布:產青海東南部。生於林中,海拔4 300米。模式標本采白班瑪縣(北溝)。
參考文獻:Rhododendron bamaense Z.J.Zhao,青海木本植物志,附錄4.1987.
亞組概述:Subseet.Lapponica(Balf.F.)Sleumer in Bot.Jahrb.74:535.1949.--Ser.Lapponicum Ball.F,in Not.1zk)t.Gard.Edinb.9:298.1916.——Set.Parvifolia Busch in Pl.URSS 18:44.1952,pro parte--Ser.BurjaticaMalysehewinNot.Syst.Herb.Inst.Pot.Akad.Sci.URSS 2l:455.1961.--Sect.Lapponica(Ball.F.)Philipson et M.N.Philipson in Not.Bot.Gard.Edinb.34:25.1975.---Sect.Setosa Philipson et M.N.Philipson in ibid.34:3.1975.常綠小灌木,分枝密集,常纏結成墊狀。葉小型,下面表皮細胞具有脊狀紋的乳突,鱗片密集或稍有間距,同色或二色,具有寬而波狀的邊緣。花序頂生,1至數朵花組成傘形總狀花序;花梗短;萼明顯5裂;花冠漏斗狀;雄蕊5—10;子房5室,被鱗片。蒴果短小。種於無翅,有不明顯的鰭狀物。 亞組的模式種:高山杜鵑Rhododendron lapponicum (L.) WAHL. 本亞組共有40種,除一種分布於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少數產於陝西、甘肅、青海 外,其餘均集中分布於四川、雲南及西藏的山區;北半球寒帶及高山地帶也有間斷分 布。我國有39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