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鄉

紅山鄉

西工區紅山鄉位於洛陽市西北部,轄19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總人口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總面積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萬畝。還有福建省長汀縣紅山鄉、雲南省巧家縣紅山鄉。

區域特點

紅山鄉紅山鄉
紅山鄉位於陽市西工區西北部,西與新安縣毗鄰,北部和孟津縣接壤,東與老城相連,南與澗西區隔河相望;310國道、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小浪底裝專線從境內通過,西南環城高速有3.6公里在該鄉貫穿;轄區面積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7公頃,18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總人口3萬人,農民人均收入3269元。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紅山鄉政府所在地距城區中心8公里,距洛陽飛機場3公里。小浪底旅遊專線、310國道、連霍高速、西南環高速、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鄉村公路四通八達。

產業結構

紅山鄉紅山鄉
截止2007年底,該鄉的林果、蔬菜等經濟作物面積已達10000餘畝,糧經比例達到了5:5,主要品種有櫻桃、草莓、、桃、柿子、大棚西瓜大棚蔬菜等。該鄉大力開發櫻桃溝風景區建設,保護和開發櫻桃溝資源,種植以紅燈、美早、先鋒等品牌為主的經濟林2300畝,每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林果產值達到150萬元。

農業初步實現產業化經營。紅山鄉圍繞面向城市服務、依託城市發展,大力發展城郊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觀光農業,重點發展優質林果、綠色大棚蔬菜、食品加工,採用定點直銷、產地集中貿易等多種形式,加快農產品向商品轉化時效,拉長農業產業鏈條。開發建設的櫻桃溝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三月一片白,五月一片紅”,年接待遊客達20萬人次,成為市區郊遊踏青、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民營經濟發展迅猛。紅山鄉相對廉價的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為城區工業退城進郊和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圍繞紅山園區的下溝村、張嶺村、棗園村、楊冢村、王灣村的“五小”民營工業群已初步形成。

模範村莊

紅山鄉櫻桃溝風景區
櫻桃溝村位於紅山鄉最西部,西與新安縣毗鄰,北與孟津縣接壤,全村有3個自然村,9個生產組,1750人,耕地面積1500畝,農民人均收入2438元。

2001年以來,該村大力調整農業種植結構,2002年藉助退耕還林的契機,發展了以柿子、櫻桃等高效的立體農業種植1039畝,加快櫻桃溝生態園建設。該村以櫻桃溝風景區為依託,發展農家飯店、農家賓館60家,為近郊市民提供了一個觀光、休閒、旅遊、採摘、娛樂為一體的場所,每年的旅遊季節共接待遊客30萬餘人次,收入達100萬餘元。櫻桃溝生態園建設已成為該村村民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

福建省長汀縣紅山鄉

紅山鄉紅山鄉
概述

紅山鄉位於福建省長汀縣西南邊陲,地處閩、贛兩省交界,是長汀、瑞金、會昌、武平四縣結合部。東鄰長汀濯田鎮、南毗武平縣湘店鄉、大禾鄉,西連江西省會昌縣、瑞金市,北接長汀縣四都鎮。距長汀縣城77公里。全鄉11個行政村,8362人,區域面積210.6平方公里。境內建有裝機1.26萬/千瓦紅段電站一座,與縣電網併網,電力充足,固定電話、無線網路、有線電視等覆蓋全鄉。

紅山鄉地貌為高山、丘陵地型,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四季明顯,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17.5℃,最低氣溫-7℃,最高氣溫34.8℃,年降雨量1700-2100毫米,無霜期260天以上。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長。

境內資源主要以木材為主,全鄉山地面積261078畝,林業用地面積236314畝,毛竹林面積6900畝,油茶麵積3900畝,森林覆蓋率達86.8%,屬縣重點林區鄉。全鄉耕地面積11174畝,人均耕地1.35畝。礦產資源主要有單晶矽、花崗岩、鈾礦、鎢礦。

紅山鄉食用菌
經濟狀況

紅山鄉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達9096萬元(現價),比上年增長。

其中農業總產值276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5330萬元,肉類總產量892噸,財政收入完成14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79元。

農副產品主要有:毛竹、油茶、肉豬、食用菌、酒娘春等;可開發的項目及產品有:水電、石板材、毛竹、食用菌、茶油、肉豬、酒娘等產品。

雲南省巧家縣紅山鄉

紅山鄉紅山鄉
地理位置和基本概況

紅山鄉位於巧家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98公里,地處金沙江南岸和牛欄江西岸交匯的三角地帶。東臨牛欄江,與魯甸縣梭山鄉相望,南與本縣小河鎮接壤,西與本縣東坪鄉相連,北與四川省金陽縣和昭通市昭陽區隔江相望。1984年從小河、東坪分並組建紅山鄉,至2004年8月31日全鄉轄8個村委會(其中一個是少數民族村)156個村民小組,共4449戶2072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0人,農業人口20434;具有高中、中專學歷339人,大專以上學歷60人。國土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917畝,其中水田為867畝。人均有糧206公斤,人均純收入620元,至目前還有2890餘人尚未解決溫飽。森林覆蓋率34.3%。最高海拔3300米,最低海拔517米。居住著漢、彝、苗、布依四個民族。紅山鄉被發源於藥山腳下的吊水岩瀑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有東山從藥山腳一直延伸到牛欄江邊的黃角樹,有著名的睡美人山和鹿子山。“睡美人”頭靠白果村大埡口,腳蹬保坪村杉木箐,整座山被鬱鬱蔥蔥的華山松覆蓋得嚴嚴實實,形如美女仰睡,故人們稱之為“睡美人山”。鹿子山位於保坪村境內,四季常青,三面懸崖絕壁,因過去糜鹿成群出沒、棲息而得名,現仍有鹿群活動。西部有西山從藥山腳一直延伸到牛欄江與金沙江交匯處,此山海拔高差大,物種豐富,氣候特徵顯著,自上而下呈現五大自然帶,依次為羊角垴的大片高山草甸;火草坪的密密冷竹林和灌葉林;菜子坪至葫蘆埡口的闊葉林;中良子至棉花地的亞熱帶植被;兩江交匯的熱帶叢林。

紅山鄉紅山鄉
經濟和社會發展

2003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2962.06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823.00萬元,第二、三產業完成138.46萬元。全鄉累計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6萬元。

農業紅山人民始終堅持穩糧、調結構的經濟發展思路,以豐富的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花椒蠟蟲、核桃、蠶桑、魔芋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稻穀和黃豆。鄉黨委、政府堅持走科教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道路,加大農業產業調整力度,大力推廣兩雜良種和科技措施,每年在白果、紙廠和紅山村搞鄉村科技樣板基地,推廣優良玉米品種、脫毒洋芋和地膜覆蓋為主的農業科技。2004年主要農作物先進適用技術覆蓋率達65%,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85%,畜牧良種覆蓋率達35%,2004年完成糧食產量5105.5噸,產量比上年增長1.3%,收入比上年增加58.9萬元。

花椒產業是紅山鄉的主導產業,全鄉至2004年共發展花椒9480畝,其中建立書記、鄉長樣板花椒林600多畝,年產量140萬公斤;蠟蟲主要分布在紅山村、天星村和白果村,現已發展到3200畝,2004年產量達3.45萬公斤。全鄉發展核桃1190畝,其中2002年在紅山村種植優良嫁接核桃350畝,年產量27萬公斤。2001年,鄉黨委、政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在金沙江和牛欄江沿岸的牛欄村黑鐵村保坪村安邦村發展蠶桑產業,共1500畝。2003年牛欄村被列為縣蠶桑基地村,種植蠶桑1500畝,促進了紅山蠶桑產業的規模化發展;2004年,鄉黨委、政府新規劃2000畝好田好地種植蠶桑。至此,全鄉種桑面積已達4000畝。2004年,全鄉產鮮繭10噸,收入達10.7餘萬元。鄉人民政府因地制宜在天星、紅山和保坪三個村指導農民大力發展魔芋產業,現已初具規模,年產量達130萬公斤。畜牧業主要在高二半山和高寒山區發展黃羊和黃牛養殖,紅山鄉交通的不斷改善也使全鄉農民養殖生豬的積極性高漲,產值比上年增加151.7萬元。

紅山鄉紅山鄉
社會事業紅山鄉始終堅持“科教興鄉戰略,採取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鄉共有21所公民校,其中中學1所,學校占地面積22349平方米,其中共建校舍10496平方米。2003年新建中心學校教學大樓1458平方米。在校生3659人,教師148人,國中在校生754人,國小在校生290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6.5%。鄉醫療衛生服務機構2個,床位16張,衛生技術人員9人;村級衛生室4個,村醫10人。

豐富的水資源,為紅山水利建設提供了保障,以吊水岩瀑布為源的灌溉渠主要有途經紙廠村到白果村曾家坪的白果堰,紅山村主灌渠紅山大堰、紅山小堰,為保坪村提供豐足灌溉水源的窩凼堰和為牛欄村馬路片區輸送灌溉水源的麻壕堰。以牛欄江為水源建的有黃角樹的欄江堰.天星村境內有田壩堰和學堂堰。1984年以來,鄉人民政府先後投資,架通了紅山集鎮管道引水,解決了1400多人的飲水問題,並先後投資架通了天星村管網、牛欄管網、紅山村良子管網、紅山村水俺凼管網和紅山村思茅坪管網,修建白果地窖50個、建泉眼水池8個,解決了人民的吃水問題和農田灌溉問題,農業水利化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政治建設。1998年,鄉人民政府成功舉辦了紅山鄉首屆苗族花山節,使紅山村松林少年文藝隊得以壯大,白果村山核桃林文藝隊得以進一步的發展,為發展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創造了優越的環境。2003年,鄉中心學校舉全鄉教職工之力,舉辦了紅山鄉教職工運動會,為紅山鄉發展體育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紅山鄉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順利完成,依法選舉產生了8個村民委員會和村黨支部。2004年,在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鄉8個村的換屆工作圓滿完成,共選舉產生了43名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成員,為鞏固和發展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使行政執法責任制和村務公開等基層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推行。在實施“文明細胞”工程中,積極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創建文明單位、文明村社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湧現出了一個個文明單位。在8個村開展的“爭先創優”活動和實施“雲嶺先鋒”工程、“結對”扶貧工程,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全鄉8個村認真開展了安全文明村社和無毒村社活動,進一步推動了紅山鄉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

紅山鄉木蘭
資源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

2003年末,全鄉耕地面積13917畝,其中水田782畝,旱地13135畝。森林覆蓋率達34.3%,天然林50328畝,用材林31314畝,經濟林13870畝。紅山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名貴植物有木蘭、紅椿、杜鵑、芍藥、山茶、杜仲、梧桐,名貴動物有猴、鹿、獐子等。

2000年,裝機容量2×250千瓦的紅山電站建成投入發電,結束了紅山鄉無電的歷史,解決了紅山村、天星村、白果村和牛欄村馬路良子片區的廣大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用電。2001年大電網進入紅山鄉的安邦村和黑鐵村解決了部分農戶的用電問題,2003年大電網與紅山電站併網使用。2004年完成全鄉6個村的農電網改造工程,解決了95%的農戶用電問題。2002年,紅山鄉便民服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進一步改善了辦公條件。2004年,滇能集團正式籌建裝機容量12萬千瓦的紅山境內的黃角樹水電站

哨紅公路途經安邦村、黑鐵村、保坪村、白果村和紙廠村進入紅山鄉政府駐地,把紅山集鎮、保坪集市和黑鐵集市連成一線。2003年,紅東公路建成通車,紅山結束了斷頭路的歷史。哨紅公路和紅東公路成為紅山對外來往的主要通道,使紅山商品經濟呈現出空前的發展勢態。2008年年底牛欄村公路建成通車後,全鄉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和移動通訊。紅山集鎮為紅山鄉商品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是紅山商品集散中心。保坪集市和黑鐵集市主要以農產品交易為主,為安邦村、黑鐵村和保坪村發展農產品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紅山鄉紅山鄉
發展思路

充分發揮紅山的資源、區位優勢和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加強農業、交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做美城鎮形象;盤活土地資源,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改善生態環境,美化人居環境;改建和擴建紅山集市、保坪集市和黑鐵集市以改善市場環境,以招商引資的形式拓寬市場,促進市場功能的進一步完善;以黃角樹溫泉為依託,積極開發旅遊資源,進一步做強城鎮功能,把紅山建設成經濟發展、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金沙江、牛欄江交匯明珠。

鄉鎮規劃與特色產業相結合以紅山集市為中心,以黃角樹水電站建設為契機,科學合理的規劃城鎮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始終堅持利為民所謀,以紅山村花椒產業和牛欄村蠶桑基地為突破口,加大農業產業調整,進一步規劃紅山集鎮、黑鐵集市和保坪集市建設,使紅山城鎮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

鄉鎮建設與自然環境相協調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和城鎮建設投入力度,科學合理的開發和保護自然資源,綜合利用資源,城鎮建設和自然環境保護同步實施,充分利用基礎資源優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鄉鎮發展與社會承載力相適應鄉鎮的發展必須因勢利導,認真剖析阻礙社會發展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讓各項建設和發展與社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使社會發展供求協調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