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揚

米高揚

米高揚(1905年——1970年)男,出生在阿爾明尼亞,空軍工程學院畢業,蘇聯飛機設計師,蘇聯科學院院士。米高揚在32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一直把高速、高空作為主要目標。被授予國家特級飛機設計師稱號、工程上將軍銜,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及多次列寧勳章和國家獎金。

基本信息

概述

米高揚 米高揚

米高揚,是米格飛機的創始人之一,國家特級飛機設計師稱號、工程上將軍銜,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及多次列寧勳章和國家獎金,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殲擊機伊-200的設計,米高揚在32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一直把高速、高空作為主要目標,1970年12月9日卒於莫斯科。 

設計成果

1937年,米高揚正式開始飛機設計生涯。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的設計師合作了幾十年,這是一對理想的夥伴。兩人姓氏的字頭合起來便是“米格”他們設計的 飛機就是世界聞名的“米格”飛機。
米高揚 米高揚

1940年,米高揚和格列維奇組建了自己的設計機構--實驗設計室。以後這個室發展成了龐大的米高揚設計局。從那時起,米高揚的“高空高速”的設計思想便成了當時該局的指導思想。米格飛機也從此開始孕育,並陸續誕生。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思想,米高揚設計集團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殲擊機伊-200的設計。這種飛機採用木質機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屬機身,並且採用了轟炸機發動機AM-35,這一種大膽嘗試使伊-200受益非淺。與當時同類飛機相比,它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機動性方面占有一定優勢。投產前伊-200定名為米格-1。

1940年4月5日,米格-1試飛。在試飛階段,米格-1的飛行速度達到了628公里/小時。在一次試飛中米格-1在7,000米高度飛行速度達到652公里/小時--刷新了蘇聯當時的飛行速度紀錄。米格-3還裝有自動前緣縫翼,從而改善了操縱性;採用了油箱惰性氣體充填系統,從而減少了火警危機;裝有氣壓驅動的收放式起落架和活動式座艙蓋。米格-3的武器裝備為一挺12.7毫米機槍和兩挺7.62毫米機槍。

1941年2月8日,由於出色地完成了飛機研製任務,米高揚榮獲紅旗勳章。但是,由於採用了不成熟的試驗型發動機,米格-3仍然未能獲得投產。

1942年,雙發的米格-5(DIS)問世,但是由於其競爭者Pe-2此時早已投產,仍舊未能避免夭折的命運。

主要經歷

米高揚設計的飛機 米高揚設計的飛機

 1931 年入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
1938年在波利卡爾波夫飛機設計局工作。
1939年與M.I.古列維奇合作設計高空高速殲擊機。
1940年建立獨立的米高揚-古列維奇飛機設計局,他們的第一架飛機命名為米格1,後改型為米格3。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用作高空截擊機,戰後利用德國和英國的噴氣發動機設計出米格9和米格15殲擊機,性能優於其他設計局的殲擊機 。

1946年的10月22日,著名的米格-9噴氣戰鬥機呱呱墜地,正是這種飛機開闢了俄羅斯戰鬥機的噴氣時代,而米格設計局也憑藉它一舉奠定了在蘇聯戰鬥機設計的主導地位。

獲得榮譽

米格型飛機成為蘇聯航空兵的主力。米格19是蘇聯第一批生產的超聲速殲擊機,後來米格21,三倍聲速的米格25和變後掠翼的多用途的米格23相繼問世,還研製了 E-66、E-166、E-266等試驗機,創造了許多世界飛行紀錄。
米高揚在32年的飛機設計生涯中一直把高速、高空作為主要目標,被授予國家特級飛機設計師稱號、工程上將軍銜,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及多次列寧勳章和國家獎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