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29

MIG-29

米格-29(MИГ-29,英文寫成MiG-29)是前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高機動性戰鬥機。

基本信息

米格-29(MИГ-29,英文寫成MiG-29)是前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高機動性戰鬥機。預生產型飛機於1979年10月首飛,1982年投產,1983年開始裝備

MIG-29MIG-29
部隊。米格-29戰鬥機的基本作戰任務是,能在任意氣象條件下和苛刻的電子干擾環境中、在全高度範圍和以各種飛行剖面摧毀距其200m~60km範圍內的空中目標。所以它最適合於空中優勢和近距機動空戰;其後期的一些型號也可以進行空對地攻擊和進行近距空中支援,對付地面上的活動或固定目標。1978年美國的衛星曾從試習基地拍攝到該機的照片,北約一度稱之為“拉明”L。後來北約給與的正式綽號是“支點”(Fulcrum)。

歷史:

米格—29是與蘇—27平行研製的,當時規劃這兩種戰鬥將構成一個新的戰術航空系統。該系統的任務是確保空中優勢並承擔所有前線作戰任務,包括對地攻擊。原構想蘇—27重型戰鬥機在系統中是能滿足各種要求的主力機種,而輕型戰鬥機米格—29則是作為補充的輔助性礬種,但進入設計階段後,米高揚設計局力求使米格—29多承擔任務。因此,到1981年該機已成為一種“微型”前線戰鬥機。也就是說,米格—29同時具有優秀的格鬥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可以單獨自主地用於作戰,只是作戰半徑有限。米格—29(代號9)是在米格—23多用途戰鬥機和米格—25截擊機之後研製的。最早的總體方案與後來的米格—31很相似,進氣道在機身兩側,中等後掠角的上單翼,雙發雙垂尾,主起落架為前後串列雙輪。以後在蘇聯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的參與下,同時美國F—15F—16F—17(F—18的原型機)設計方案的影響,總體方案進行了多次調整,最後形成了翼身融合體、帶邊條中等後掠角、雙垂尾、機腹進氣的布局方式。米格—29沒有採用電傳操縱,但在操縱系統中裝有較先進的CIIY—451自動控制系統。米格—29的l號原型機於1977年10月6日首飛。這架飛機與批生產型沒有多大的區別,隨即生產了10架試製批和8架試生產批的飛機,用於進行飛行試驗。這19架飛機的代號分別是9—01。9—19,其中2號機和4號機在試飛中墜毀。由於第12架是批生產的首架飛機,所以外國刊物也有將米格—29統稱為“9—12”飛機。1982年,米格—29開始在莫斯科和高爾基的工廠投入批量生產,1983年6月交付部隊試用。其裝備部隊的時間比蘇—27早約3年。1988年,米格—29在范堡羅航展上首次公開展出。1986年開始,先後向古巴前捷克斯洛伐克前東德印度伊朗伊拉克朝鮮波蘭羅馬尼亞敘利亞前南斯拉夫馬來西亞(米格-29S)等國出口。

裝有先進的機載設備和武器系統:

其火控系統包括脈衝都卜勒雷達光學雷達頭盔瞄準具和火控系統計算

MIG-29MIG-29
機,自動化程度高,抗干擾能力強。該機可攜帶P—27雷達制導中距攔射空空飛彈和P—60、P—73紅外製導近距格鬥空空飛彈,還可攜帶57毫米、80毫米、240毫米火箭彈。最大武器外掛量為3000千克,裝有1門30毫米航炮。動力裝置為2台克里莫夫設計局的PII—33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49.39千牛,加力推力81.34千牛。

主要技術數據:

MIG-29MIG-29
翼展l1.36--13.965米,機長17.32米,機翼面積38平方米;正常起飛重量1524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850O千克;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馬赫數M2.3,實用升限17000米,航程1500千米(不帶副油箱)、2900千米(帶1個500升、2個800升副油箱),起飛滑跑距離250米,著陸滑跑距離600米。米格—29YB是雙座型,首架原型機於1981年首飛。該型機身加長了0.1米,為安排后座而減小了燃油箱,還取消了雷達。

主要型號:

米格-29最主要的型號為米格-29A和UB型。米格-29A型是米格-29系列的基型,內部稱“9-12產品”。北約代號支點A。頭110架生產型的兩個垂尾前部有一條延長的尾鰭,其後的生產型號取消了尾鰭,以便於安排更大的尾翼舵面。部分後期型號採用了重新設計的機頭整流罩,從而擴大了雷達的掃描角度。A型機內載油量4300升。機腹中線下的掛架可外掛一個1520升的副油箱。部分米格-29A還可以在機翼下外掛2個1792千克、1130升副油箱。米格-29A裝備了高機動機械式飛行控制系統。部分A型目前已經升級為S型,但武器系統沒有重大的升級。

米格-29UB雙座教練機的北約代號為“支點B”,是米格-29系列的第二個型號,“9-03產品”,1981年首飛。為容納第二個座艙,機身加長了100mm,正常起飛重量變為14600千克。最大速度2230千米/小時。機內載油量變為4077升,可掛一個1520升機腹副油箱,以及兩個1130升機翼副油箱。米格-29UB的兩個座艙的布置類似於西方設計,前後相鄰,使用同一個大型流線型艙蓋。而以往某些蘇聯戰鬥機的教練型號的兩個座艙分得很開,比如米格-25,教官和學員交流起來頗為不便。為確保后座教員的視野,在后座座艙蓋上安裝了摺疊式潛望鏡。后座裝有飛行事故模擬器,可由教員操縱模擬飛行控制和導航系統故障,讓學員進行練習。此外還裝有R-27飛彈火控系統的模擬器,可進行發射R-27的訓練。

米格—29KBII是用早期批生產型改裝的艦載機的過渡型,加強了機體結構,主要作為艦載礬飛行員在陸基機場使用的教練機,可用於訓練斜甲板滑跳起飛和使用攔阻鉤著陸。首架飛機於1982年8月21日首飛。

米格—29K是1988年6月23日首飛的艦載戰鬥轟炸機,換裝了增大推力的PII—33k發動機。機翼外段可上折,加強了起落架和後機身的結構,加裝了減速板、攔阻鉤和空中加油裝置,可掛4枚反艦飛彈和4枚近距格鬥空空飛彈,火控雷達換成新型號的“甲蟲”。1989年l1月21日米格—29K(首次在“提比里西”號(現改稱“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上試飛,成功進行了斜甲板滑跳起飛和使用攔阻鉤著陸。但由於蘇聯解體後軍方經費不足,米格—29K未被採用。米格—29KY是米格—29K的雙座型。

1993年,米格-29CMT出現。米格-29CMT的性能非常接近俄羅斯的第五代殲擊機。研製專家稱,它的空戰能力大約要比米格-29高出8倍,續航能力從2900公里提高到3500公里,戰鬥載荷也從原來的2噸提高到4噸。米格-29CMT上裝備7個具有高速計算能力的電腦,俄羅斯國防部也允許在米格-29某些部位

MIG-29米格-29CMT

的改裝過程中使用西方生產的電子元器件。初步估算這將使飛機機載設備總重量減少近600公斤,使米格-29CMT能夠加大燃料攜帶量及裝配新的雷達設備,可以攜掛多種型號的空空飛彈和空地飛彈及其它一些高精確度武器。

米格-29CMT是一種多用途戰鬥機。它可以完成殲擊機截擊機強擊機偵察機及空中指揮平台等多種功能,俄羅斯國防部決定要在2020年前把150多架米格-29殲擊機改裝米格-29CMT。米格—29除裝備獨立國協空軍外,還出口到其它十幾個國家。1991年,俄羅斯空軍停止裝備米格—29,該機全部轉為出口外銷並繼續出現新的改型。其中米格—29C是1992年公開發表的改進型號,主要是換裝了新型號的H—019At脈衝都卜勒雷達。該型號生產數量很少。米格—29CM是在米格—29C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的型號,主要是增強空對地作戰能力。為此,擴展了雷達的對地功能,加掛了Q-29T電視制導空地飛彈、KAB—500電視制導炸彈、Q—31A反艦飛彈。米格—29CE是出口馬來西牙的型號,裝備H—019M雷達和P—77中距空空飛彈,可同時改擊2個目標,還可攜帶Q—29電視制導空空飛彈。

米格—33(曾稱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礎上經全面現代化改進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殲擊機。按照俄羅斯的戰鬥機劃代標準該機被視為從第四代向第五代過渡的“四代半戰鬥機”。而按照國際通行的戰鬥機劃代標準,則應劃為第三代戰鬥機。

米格-29A以及後續型號使用的標準配置武器包括:

一門30mm口徑Gsh-301(ГШ-30-1)機炮,裝在左翼根處,備彈量為150發30mm高爆曳光機炮;炮重50千克,翻修壽命為2000發;

BDZ-UMK2B掛架;

APU-470,APU-73-1D和APU-68-85E發射架;

R-27R1、R-27E、R-73空空飛彈;

S-8(80mm)、S-24B(240mm)火箭彈及相應類型的發射器·250千克、500千克航空炸彈,最大載彈量2000千克;

機上主要系統包括:

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

K-36DM/2-06彈射座椅

MIG-29mig-29 內部

NO19E雷達

OEPS29光電瞄準導航系統

SRO-2敵我識別系統

SAU-451-04自動控制系統

E502-20/04空地數據鏈路

R-862無線電通訊系統

A-611無線電信標接收機

A-037/06無線電高度計

SO-69應答器

ARK-19自動無線電羅盤

ALMAZ-UP信息報告系統

TESTER-UZ/LK飛行記錄儀

03ME01自控制綜合系統

L006-LM/101雷達照射告警系統

BVP-30-26M雷達干擾箔條發射器(兩具)

米格-29可安裝的國際標準設備包括:

TACAN-AN/APN-118塔康戰術導航系統

GPS衛星導航系統

R-800L1無線電通信系統,內含R-862無線電台,使用兩個相互獨立的頻率

SO-69M應答器

概括一下米格-29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如下:能夠攻擊離軸45度角的敵機;飛行攻角可達25度,並能在短時間內連續作多次大迎角飛行動作;可承受9G過載。這些都是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特性。

缺點則為:航程短,載重小;航電設備落後,沒有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雷達探測距離小,電子設備笨重礙事;上述缺陷和蘇聯空軍作戰體制導致米格-29過於依賴地面指揮和導引。

相關資料

http://product.news.sohu.com/ml/articles/014/014000000009_2407.shtml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mig29.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