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瑪哈那式民居

米瑪哈那式民居遍布全疆。米瑪哈那是維吾爾族民居建築中的一組生活單元,由米瑪哈那(客房)、代立茲(前室)和阿西哈那(廚房、餐室兼冬臥室)組成,呈一明兩暗的形式,但它和漢族及其他民族的一明兩暗房屋相比,無論是房間布局,或是開間尺度、使用功能都根本不同,它有著維吾爾民族的鮮明特徵。

詳細介紹

米瑪哈那呈橫向布局,面寬三開間,約9米,進深5-7米,向院面設三樘平開窗,窗台低矮,窗向內呈喇叭形,房間明亮寬敞。室內三面牆設壁龕代替家具,天棚木雕刻梁,牆上部和窗間牆的石膏花等裝飾十分講究。地面滿鋪地毯,窗掛二三層不同質地的窗簾,室內空間豪華。它用於待客併兼主臥室,故稱客房。喜慶佳節時,這裡高歌彈唱,載歌載舞。
代立茲設於中部,是進入米瑪哈那、阿西哈那的過渡空間。它開間小,一般2.7米寬,進深同客房。室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門斗,起著防風沙、保暖隔熱的作用,又有入室脫鞋更衣及待客時配餐的功能。後半部一分為二,一半面向客房,是沐浴室;另一半面向餐室,是庫房。
阿西哈那意為廚房,平時作廚房、餐室用,冬季因燃料緊缺,需一火兩用,又成了冬臥室。室內裝飾和客房相同,裝修僅次於客房。
這一組房屋前還有較寬的柱廊,柱廊並非起交通功能,而是日常家庭室外生活的重要活動空間。廊下都設炕台,寬 2米許,高 45-6O厘米,是待客聊天、納涼休息、老人養病、兒童玩耍、婦女勞作、做飯、進餐、夏季夜寢的地方,可以說在氣候適宜的日子裡,它有替代阿以旺廳功能之作用。
米瑪哈那式民居是由這一組生活單元為主體建築組成的,但它又隨著各地的氣候特徵、地理地勢、物質條件、人文歷史、傳統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各地又具有自己的地區特色和建築風格。如喀什民居為高密度內向性的集聚式,庫車民居呈內向性的混合庭院式,吐魯番民居是半開敞性高棚架式,以伊寧為代表的北疆地區民居卻是開敞性的庭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