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

音箱

音箱是將音頻信號還原成聲音信號的一種裝置,音箱包括箱體、喇叭單元、分頻器、吸音材料四個部分。音箱是整個音響系統的終端,其作用是把音頻電能轉換成相應的聲能,並把它輻射到空間去。它是音響系統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擔負著把電信號轉變成聲信號供人的耳朵直接聆聽這么一個關鍵任務,它要直接與人的聽覺打交道,而人的聽覺是十分靈敏的,並且對複雜聲音的音色具有很強的辨別能力。由於人耳對聲音的主觀感受正是評價一個音響系統音質好壞的最重要的標準,因此,可以認為,音箱的性能高低對一個音響系統的放音質量是起著關鍵作用。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自從人類有了夢想,我們就一直努力著,企盼著有一天可以把那些天籟留下,藏在懷裡,甚至可以將它們重複播放。這從企盼到嘗試到最終如願以償的過程,就是人類在電與聲的探索中逐漸摸索、逐步成長的過程。

靜電揚聲器

為了能更好的講述人類電聲史的故事,我們從第一次把人類的聲音傳達到遠方的“電話”開始說起。一百多年前的1876年2月14日,AlexanderGrahamBell提出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專利“電話”。該項發明讓人類的聲音從此可以傳到比叫喊更遠的地方,人類也從此懂得了聲與電的轉換關係,並從此樂此不疲。

為了更好的回放記錄被記錄下的聲音,1910年,S.G.Brown將驅動力和振膜分離,發明了armature電樞耳機。

平衡電樞耳機

而在1910年,Baldwin又發明了balancedarmature平衡電樞耳機。電樞式耳機是在一個U型的磁鐵的中間架設可移動鐵片(電樞),當電流流經線圈時電樞會受磁化與磁鐵產生吸斥現象,並同時帶動振膜運動。這種設計成本低廉,雖然效果不佳,但在當時也是劃時代的發明,該項技術多用在電話筒與小型耳機上。

到了上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電容式麥克風原理,靜電揚聲器面世。上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C.V.Bocciarelli提出constantcharge恆定電荷法則。P.Walker在同一時期獨立發展了相同理論,並將其套用到著名的Quad靜電揚聲器設計中。

基本簡介

音箱是將音頻信號還原成聲音信號的一種裝置,音箱包括箱體喇叭單元分頻器吸音材料四個部分。

按照發聲原理及內部結構不同,音箱可分為倒相式密閉式平板式號角式迷宮式等幾種類型,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密閉式和倒相式。

密閉式音箱就是在封閉的箱體上裝上揚聲器,效率比較低;而倒相式音箱與它的不同之處就是在前面或後面板上裝有圓形的倒相孔。它是按照赫姆霍茲共振器的原理工作的,優點是靈敏度高、能承受的功率較大和動態範圍廣。因為揚聲器後面的聲波還要從導相孔放出,所以其效率也高於密閉箱。而且同一隻揚聲器裝在合適的倒相箱中會比裝在同體積的密閉箱中所得到的低頻聲壓要高出3dB,也就是有益於低頻部分的表現,所以這也是倒相箱得以廣泛流行的重要原因。

“雲”音箱“雲”音箱

組成

市面上的音箱形形色色,但無論哪一種,都是由喇叭單元(術語叫揚聲器單元)和箱體這兩大最基本的部分組成,另外,絕大多數音箱至少使用了兩隻或兩隻以上的喇叭單元實行所謂的多路分音重放,所以分頻器也電告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音箱內還可能有吸音棉、倒相管、摺疊的“迷宮管道”、加強盤/加強隔板等別的部件,但這些部件並非任何一隻音箱都必不可少,音箱最基本的組成元素只有三部分:喇叭單元、箱體和分頻器

材質

箱體一般用木質材料製作,因為木材容易加工,表面處理之後能得到和家具一樣的質感容易跟居室環境協調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人造中密度纖維(MDF)板,這種材料強度高,而且不易變形,不開裂,表面還非常平整,無須打磨就可以直接貼上木皮或PVC裝飾。有些音箱也採用狼子野心花板製作箱體,刨心花板也有不易變形形裂、表面平整的特點,強度也可以,不過一但受潮後就容易損壞,所以通常只用於廉價的低檔音箱。還有用天然實木板製作箱體的,不過天然實木成本比較高,而且處理不當容易開裂變形,所以近年來的套用越來越少,一般只用於高檔音箱,主要是取實木的質感比較高級(特別是名貴木材)這一優點。當然,箱體不一定非得用木材來做,用塑膠、用金屬甚至用石板都可以,但這些材料製作的音箱並不普遍。

聽音指南

用耳也要用心,對於聽聲音真用得著“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一名言。首先你要自信你的耳朵不比所謂的“金耳朵”們差。人的聽覺生理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耳膜和內耳聽辨毛都會變硬,無法回響很高的頻率。只有低齡兒童聽覺器官的尺寸小,質地柔軟,可以聽到20khz以上的超聲。而20歲以後就逐漸衰退了,50歲以上的人已難聽到16khz的聲音了。當然老發燒友們的技巧和經驗比較豐富能補償一點損失,但硬體逐漸變壞是必然的。所以,專業的主觀試聽評價需要有不同的年齡、性別的人員來參加。只要沒有聽力缺陷,你也可以當評判員。當然一些最基本的測聽技術和常用主觀試聽評價的用語還必須了解,並把握住確切含義和分寸。

最先可以熟悉一下純音,正弦單頻交流信號的聲音,這也是檢查音響設備靜態性能好壞的一種方法。最方便的方法是播放雨果發燒碟(一)》的最後17至45段,這裡是正弦信號從25hz開始以1/3倍頻程為一台階至20khz,一共29段。如有優質的模擬正弦信號發生器則更好,信號源中沒有高次諧波也不需用cd機。從第17段開始向後放,音調逐漸提高。若電平不變的話,開始響度也逐漸增強;到27、28(約三四百赫茲)段時音量就不再上升;至40、41段(約七八千赫茲)後,音量又開始下降。若設備不好,中間音量較平坦的段落就會變窄,聽音樂時高音域和低音域分量都不足。若整個頻域的音調感不是逐漸上升,某個段落有突變,如19段聽起來反而比20段更硬、更響,這就說明19段(40hz)處聲音有互調,即原40hz低音上,有較高頻率的音串入,所以音調也高了,響度也大了。很多劣質音箱這時就會顯現原形。正常聽音樂時,某一頻率一會兒就過去了,並且大多時間同時就有很多諧波成分,靠聲音的感覺不對去辨別設備的毛病,初學者操作就比較困難。純音試聽就容易操作多了。

房間聲學環境有缺陷,如有駐波、共振或衝著聽眾席的反射面,也會使不同頻率上的響度不均勻,可以變換一下音箱擺位或房間家具擺放,找尋反射面或共振源來解決。單一的純音穩定、簡單、容易找出串雜在其中的雜音。

另外,幾個關鍵頻率的音調25hz(17段),40hz(18段),500hz(29段),1khz(32段),2khz(35段)和4khz等應該心中有數。不少音箱包括低音箱實際上並沒有25、40hz的低音,不少人把較響的660—80hz左右的中低音當作次低音在感受。同樣,2khz、4khz的聲音聽起來也很刺耳,但它並不是人們要追求的12khz以上的高音。理解聽感描述辭彙實際聲音就複雜多了,聲音的聽感描述總要用辭彙來表達,但辭彙中數形容詞最微妙。如果要從外文的描寫翻譯過來就更難了,筆者手中有一份英文的音質評價用語說明,匯集了52個形容詞,其中有些詞連英漢詞典上給出的中文注釋就令人不知所云,怎樣去理解表達的聲音特性?所以越詳細越微妙的描述可能越難確切,還是先簡單一些。加拿大國家研究中心測試音箱音質時,讓評判員填的表中用了十種描述,比較容易理解掌握,現解釋一下它們在表達聲音特性時的含義,對提高主觀聲音測聽能力的人會有所幫助。這些辭彙分別是:

解析力:解析力也叫清晰度,描述聲音清晰程度。聽語言時,吐字乾淨利索,沒有含糊不清之感。聽弦樂曲時,有幾把樂曲,什麼樂曲容易分辨出來。聽低音時,鼓點乾脆利落,長號、大鼓各自音色表現正確,不似彩電或組合音響中那種嗡嗡之聲不絕於耳的效果。

柔和:聽起來聲音柔和溫暖,讓人感到順耳舒暢,不刺耳沒有沙啞之聲。一般女聲節目聽這方面特性比較好,用迪斯科和重金屬搖滾樂來聽器材的這方面表現就不合適。雖然說這裡的柔和指的是器材的性能而不是軟體本身的內容,但軟體節目本身就硬,用來聽這方面性能就困難了。

從音頻信號特性講,柔和表示中、低音還原正確,噪聲和諧波失真小。器材的諧波失真會增加不良高音成分,聽感生硬、刺耳、金屬味重(好像金屬材料發出的聲音)。

豐滿:聲音充實圓潤,男中音和男低音這種感覺較明顯。表現出器材頻帶較寬、特別是低音端延伸好,中、低音的頻響均勻,混響適度。

明亮:聲音清脆透亮,有鮮活感,在女高音和童聲以及弦樂小號的高音器樂中較易找到這種感覺。說明器材的中高音頻平坦、均勻且失真小。若高音過頭或帶有失真,明亮就會變成刺耳。另外,也要有適度的混響,否則會有乾枯的感覺,亮不起來。

開闊寬敞:相反的描述就是狹窄、擠壓,聲場狹小,缺乏現場收聽時那種寬大的場面。立體聲節目這方面的感受與兩個聲道間的串音水平和平衡度有關。串音小、對稱性好,混響正確,聲場感覺就寬大。

親切:親切或稱現場感強是指聲音好像貼近身邊,伸手可以觸及一般。一般中音段表現好的器材,這種感覺較強。

噪聲和失真:沒有信號輸入時,音箱中發出的嘶嘶聲、交流嗡嗡聲稱為噪聲,是器件或工藝不良的表現。失真是由於器材的線材不良或頻響不佳,使原來的聲音發生了變化所致。沒有輸入時開足音量,在音箱一米處應聽不到一點噪聲,否則節目中需要無聲時,就會有討厭的背景噪音,平常使用時聲音透明感就變差。失真即聲音走樣,與熟悉的原聲比較就能聽出來。

力度:力度和響度意義不同。響度指聲音感覺響。兩套設備可以把同一個曲目,用響度計調到一樣響。但一個可能響而平淡,另一個就響而有力。力度為聲音有勁、有氣魄,表示聲音中低頻成分較強,動態範圍寬。光響不行,要響而不失真才有力度。

最後兩項為滿意程度和保真度,這是總體印象並含有個人的愛好和願望。自覺地用上述描述來比較不同器材發出的聲音,就可以逐漸把耳朵練靈敏。

當你的聽覺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後,就要注意排除心理因素對聽覺的影響。一個勞累一天的母親在熟睡中,對汽車鳴叫或火車賓士的很大聲音都無動於衷,而對自己嬰兒的啼哭或躁動卻非常靈敏。這是一個被經常用來說明人類聽覺系統有選擇性的例證。

在你試聽某一音響器材的時候,設備的外觀、價格和媒體狂轟亂炸的宣傳,已給你造成了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價格貴,進口品牌,都會在您心理深處打上一個底分。所以,在你實際試聽時要留神去掉這個底分。但心理現象是一種科學,不管誰都不可能完全擺脫掉。所以專業主觀試聽要採用雙盲法:一是聽者看不到設備,音箱和設備都被透聲不透光的織物擋住,只聞其聲不謀其面;二是操作人員聽不到聲音,完全按儀器的指示送出聲音。人類的生理聽覺研究標明,只要音量略大一點,同樣頻率範圍的聲音給人的音調感就展寬了。所以,若兩隻音箱的靈敏度不同,系統不對總響度進行校正,那么靈敏度低的那對音箱得分就會吃虧。商家想誘導你買某一產品,試音時只要音量比別的放大些,你就會上鉤。所以操作人員也不應該聽到聲音,以免把自己的觀點無形中帶給批判者。

以前的主觀試聽採用a-b-a制,先放參考器材,然後放被測器材,再放參考器材,最後打分。後來發現這種程式仍有誘導作用,因為你知道第二段為被測聲音,總要想聽出些差別。現在較為先進的電能控制主觀試聽實驗室已採用隨機送樣的試聽方法。先給你聽參考聲,且隨便你想聽多少遍,再聽被比較聲同樣可以聽很多遍,這是訓練階段。進入試聽評分階段時,先給你聽參考聲,接著給你送另一個聲音,這個聲音到底是參考聲還是被試聽聲是由電腦隨機給出的,然後由你打分。如果你想再聽一次參考聲那可以,但要再重複剛才第二次給出的聲音就不可能了。

這樣經過若干輪的評分,計算機就可把結論統計出來。如果第二次隨機給出是參考聲時,你也亂打分,電腦就認為你聽力有問題,你的評分就會不被採納。只有參考分能打準的人,試聽的評分才有效。這樣做基本上可消除心理因素的干擾和清洗混事的“南郭先生”這樣的操作是相當困難的,而且還會受到一批有利益衝突的人的反對,推行頗有一些難度。某權威機構預選了一批錄音工程師和發燒友來試聽,結果八分之一的人被剔除,他們可都是“金耳朵”里的“金耳朵”。另外,在開始訓練階段各人的評價很不相同,而進入主觀聽覺結果也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任何聽力沒問題的人,稍加訓練也可以當主觀試聽的評審。科學的結論是惟一的,可重複的。

聽音樂用心靈聽聲音用耳朵。至此可以明白物理聲音的複雜但不神秘,可當聲音構成音樂時情況就變了。人們聽音樂和聽聲音是不同的,前者用心靈,後者用耳朵。當聽音樂的時候,耳朵只不過是一個通道,貝多芬耳朵聾了,還能創作並指揮出傳世經典,可見耳朵在這裡的作用並不致命。聽器材的好壞應該靠耳朵,用耳朵來識別空間中聲波的好壞,心靈會誤導你的判斷。發燒友往往同時用耳朵和心靈在聽聲音,這就成為一般人無法讀懂或接受他們觀點的原因。我想當你去選購器材時要注意用耳朵去聽,而回家玩器材時不妨也用點心智,最終用於欣賞音樂時,當然要力圖與音樂家們心靈相通,器材甚至聲音都不過是通向彼岸的一座橋樑。

功放與音箱

在設計、安裝一套音響系統時,總會遇到功放與音箱的配接問題。在音色方面,最終應使整套器材還原音色呈中性,這僅是從藝術方面考慮。從技術方面考慮,功放與音箱配接的要素有:

功率匹配

為了達到高保真聆聽的要求,額定功率應根據最佳聆聽聲壓來確定。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音量小時、聲音無力、單薄、動態出不來,無光澤、低頻顯著缺少、豐滿度差,聲音好像縮在裡面出不來;音量合適時,聲音自然、清晰、圓潤、柔和豐滿、有力、動態出得來;音量過大時,聲音生硬不柔和、毛糙、有扎耳根的感覺,因此重放聲壓級與聲音質量有較大的關係,規定聽音區的聲壓級最好的80-85dB(A計權),可以從聽音區到音箱的距離與音箱的特性靈敏度來計算音箱的額定功率與功放的額定功率。

功率儲備量匹配

為了使音箱能隨節目信號中猝發強脈衝的衝擊而不至於損壞或失真,這裡有一個經驗值得參考:所選取的音箱標稱額定功率應是經理論計算所得功率的三倍。電子管功放和晶體功放相比,所需的功率儲備是不同的。這裡因為電子管功放的過荷曲線較平緩。對過荷的音樂信號巔峰,電子管功放並不產生明顯削皮現象,只是使顛峰的尖端變圓;這就是常說的柔性剪峰。而電晶體功放在過荷點後,非線性畸變迅速增加,對信號產生嚴重削波,它不是使顛峰變圓而是把它整齊削平。由此對於電晶體功放儲備量的選取是:高保真功放為10倍;套用高檔功放為6-7倍;套用中檔功放為3-4倍;而電子管功放則可以大大小於上述比值。對於系統的平均聲壓級與最大聲壓級應留有多少餘量,應視放送的內容與工作環境而定。這個冗餘量最低10dB,對於現代的流行音樂、蹦迪等音樂,則需要留有20-25dB冗餘量。

阻抗匹配

它是指功放的額定輸出阻抗,應與音箱的額定阻抗相一致。此時,功放處於最佳設計負載線狀態,因此可以給出最大不失真功率,如果音箱的額定阻抗大於功放的額定輸出阻抗,功放的實際輸出功率會小於額定輸出功率。如果音箱的額定阻抗小於功放的額定輸出阻抗,音響系統能工作,但功放有過載的危險,要求功放有完善的過流保護措施來解決,對電子管功放來講阻抗匹配要求更加嚴格。

阻尼係數的匹配

阻尼係數KD定義為:KD=功放額定輸出阻抗(等於音箱額定阻抗)/功放輸出內阻。由於功放、輸出內阻實際上已成為音箱的電阻尼器件,KD值便決定了音箱所受的電阻尼量。KD值越大,電阻尼越重。功放的KD值並不是越大越好,KD值過大會使音箱電阻尼過重,以至使脈衝前沿建立時間增長,降低瞬態回響指標。因此在選取功放時不應片面追求大的KD值。作為家用高保真功放,阻尼系靈敏有一個經驗值可供參考;電晶體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40,電子管功放KD值大於或等於6。保證放音的穩態特性與瞬態特性良好的基本條件,應注意音箱的等效力學品質因素(Qm)與放大器阻尼係數(KD)的配合,這種配合需將音箱的饋線作音響系統整體的一部分來考慮。音箱饋線的功率損失小0.5dB(約12%)即可達到這種配合。

一般來說,線越粗越好,最好是雙線分音,但是要求音箱是有雙線分音的分頻器,一般中高檔的都有4個接線座,上下的2個負極是獨立的,不連線在一起的,連線在一起的是假冒的。

分類

按使用場合來分

分為專業音箱與家用音箱兩大類。

家用音箱一般用於家庭放音,其特點是放音質細膩柔和,外型較為精緻、美觀,放音聲壓級不太高,承受的功率相對較少。專業音箱一般用於歌舞廳、卡拉OK、影劇院、會堂和體育場館等專業文娛場所。一般專業音箱的靈敏度較高,放音聲壓高,力度好,承受功率大,與家用音箱相比,其音質偏硬,外型也不甚精緻。但在專業音箱中的監聽音箱,其性能與家用音箱較為接近,外型一般也比較精緻、小巧,所以這類監聽音箱也常被家用HI-FI音響系統所採用。

按放音頻率來分

可分為全頻帶音箱、低音音箱和超低音音箱。

所謂全頻帶音箱是指能覆蓋低頻、中頻和高頻範圍放音的音響。全頻帶音箱的下限頻率一般為30Hz-60Hz,上限頻率為15KHz-20KHz。在一般中小型的音響系統中只用一對或兩對全頻帶音箱即可完全擔負放音任務。低音音箱和超低音音箱一般是用來補充全頻帶音箱的低頻和超低頻放音的專用音箱。這類音箱一般用在大、中型音響系統中,用以加強低頻放音的力度和震撼感。使用時,大多經過一個電子分頻器(分音器)分頻後,將低頻信號送入一個專門的低音功放,再推動低音或超低音音箱。

按用途來分

一般可分為主放音音箱.監聽音箱和返聽音箱等。

主放音音箱一般用作音響系統的主力音箱,承擔主要放音任務。主放音音箱的性能對整個音響系統的放音質量影響很大,也可以選用全頻帶音箱加超低音音箱進行組合放音。

監聽音箱用於控制室、錄音室作節目監聽使用,它具有失真小、頻響寬而平直,對信號很少修飾等特性,因此最能真實地重現節目的原來面貌。返聽音箱又稱舞台監聽音箱,一般用在舞台或歌舞廳供演員或樂隊成員監聽自己演唱或演奏聲音。這是因為他們位於舞台上主放音音箱的後面,不能聽清楚自己的聲或樂隊的演奏聲,故不能很好地配合或找不準感覺,嚴重影響演出效果。一般返聽音箱做成斜面形,放在地上,這樣既可放在舞台上不致影響舞台的總體造型,又可在放音時讓舞台上的人聽清楚,還不致將聲音反饋到傳聲器而造成嘯叫聲。

按箱體結構來分

可分為密封式音箱、倒相式音箱、迷宮式音箱、聲波管式音箱和多腔諧振式音箱等。

其中在專業音箱中用得最多的是倒相式音箱,其特點是頻響寬、效率高、聲壓大,符合專業音響系統音箱型式,但因其效率較低,故在專業音箱中較少套用,主要用於家用音箱,只有少數的監聽音箱採用封閉箱結構。密封式音箱具有設計製作的調試簡單,頻響較寬、低頻瞬態特性好等優點,但對撥聲器單元的要求較高。在各種音箱中,倒相式音箱和密封式音箱占著大多數比例,其他型式音箱的結構形式繁多,但所占比例很少。

1.密閉式音箱(ClosedEnclosure)是結構最簡單的揚聲器系統,1923提由FrederICk提出,由揚聲器單元裝在一個全密封箱體內構成。它能將揚聲器的前向輻射聲波和後向輻射聲波完全隔離,但由於密閉式箱體的存在,增加了揚聲器運動質量產生共振的剛性,使揚聲器的最低共振頻率上升。密閉式音箱的聲色有些深沉,但低音分析力好,使用普通硬折環揚聲器時,為了得到滿意的低音重放,需要採用容積大的大型箱體,新式的密閉音箱大多選用Q值適當的高順性揚聲器。利用封閉在箱體中的壓縮空氣品質的彈性作用,儘管揚聲器裝在較小的箱體中,錐盆後面的氣墊會對錐盆施加反動力,所以這種小型密閉式音箱也稱氣墊式音箱。

2.低音反射式音箱(Bass-ReflexEnclosure)也稱倒相式音箱(AcoustICalPhaseInverter),1930年由Thuras發明。在它的負載中有一個出聲口開孔在箱體一個面板上,開孔位置和形狀有多種,但大多數在孔內還裝有聲導管。箱體的內容積和聲導管孔的關係,根據茲共振原理,在某特定頻率產生共振,稱反共振頻率。揚聲器後向輻射的聲波經導管倒相後,由出聲口輻射到前方,與揚聲器前向輻射聲波進行同相疊加,它能提供比密閉式更寬的頻寬,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較小的失真。理想狀態上,低頻重放頻率的下限可比揚聲器共振頻低20%之多。這種音箱用較小箱體就能重放出豐富的低音,是套用最為廣泛的類型。

3.聲阻式音箱(AcoustICresistanceEnclosure)實質上是一種倒相式音箱的變形,它以吸聲材料或結構填充在出聲口導管內,作為半密閉箱控制倒相作用,使之緩衝,以降低反共振頻率來展寬低音重放頻段。

4.傳輸線式音箱(LabyrinthEnclosure)是以古典電氣理論的傳輸線命名的,在揚聲器背後設有用吸聲性壁板做成的聲導管,其長度是所需提升低頻聲音波長的1/4或1/8。理論上它衰減由錐盆後面來的聲波,防止其反射到開口端而影響低音揚聲器的聲輻射,但實際上傳輸線式音箱具有輕度阻尼和調諧作用,增加了揚聲器在共振頻率附近或以下的聲輸出,並在增強低音輸出的同時減小衝程量。通常這種音箱的聲導管大多疊呈迷宮狀,所以也稱迷宮式或曲徑式。

5.無源式輻射式音箱(DroneConeEnclosure)是低音反射式音箱的分支,又稱空紙盆式音箱,是1954年美國的Olson和Preston發表的,它的開孔出聲口由一個沒有磁路和音圈的空紙盆(無源錐盆)取代,無源錐盆振動產生的輻射與揚聲器向前輻射聲處於同相工作狀態,利用箱體內空氣和無源錐盆支撐組件共同構成的複合聲順和無源錐盆質量形成諧振,增強低音。這種音箱的主要優點是避免了反射出聲孔產生的不穩定的聲音,即使容積不大也能獲得良好的聲輻射效果,所以靈敏度高,可有效地減小揚聲器工作輻度,駐波影響小,聲音清晰透明。

6.耦合腔式音箱是介於密閉式和低音反射式之間的一種箱體結構,1953年美國的HenryLang發表,它的輸出由錐盆一邊所驅動的出聲孔輸出,錐盆另一邊則與一閉箱耦合。這種音箱的優點為低頻時揚聲器所推動的空氣量大大增加,由於耦合腔是個調諧系統,在錐盆運動受限制時,出聲口輸出不超過單獨錐盆的聲輸出,展闊了低頻重放範圍,所以失真減小,承受功率增大。1969年日本Lo-d的河島幸彥發表的A·S·W(AcoustICSuperWoofer)音箱就是一種耦合腔式音箱,適於用小口徑長衝程揚聲器不失真重放低音。

7.號筒式音箱(HorntypeEnclosure)對家用型來講,多採用摺疊號筒(FoldedHorn)形式,它的號筒喇叭口在口部與較大空氣負載耦合,驅動端直徑很小,這種音箱的背面是全密封,箱腔內的壓力都多在揚聲器錐盆的背面上。為保錐盆前後壓力保持平衡,倒相號筒裝置於揚聲器前面。摺疊號筒音箱是倒相式音箱的派生,其聲響效果優於密閉式音箱的一般低音反射式音箱。

按揚聲器單元數量的多少分

2.0音箱、2.1音箱、5.1音箱等。

按箱體材質分木質音箱、塑膠音箱、金屬材質音箱等。

擺位

在音響諸事中,音箱擺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這樣問我,我的回答是:要讓音響好聲,空間條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擺位以及用家微調等四大項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擺位是不需要花錢但又可以讓音響好聲的方法,所以我願意說音箱擺位不是占二成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請仔細地把各種音箱擺位方式試過,我想屆時您的想法就會改變了。

在告訴您如何實施“擺位法”之前,我還要先向讀者們揭示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音箱與聆聽空間是一體的”,聲音的各種表現都是在音箱與聆聽空間二者的互動中產生。或者,我更要說,空間、音箱擺位與聆聽位置的選擇是三者互動的,尤論您的寧間條件是如何的惡劣,如果能夠找到三者互動的最佳平衡點,就能夠讓音響發出好聲。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音箱音箱

方法: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三),音箱擺在三分之一長度處(一),兩音箱之間的間隔為房間三分之二長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不過沒有向內投射也可,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後牆。效果:此法用於尺寸較大、比例均勻(例如約1:1.25:1.6或約l:1.6:2.5)的空間,可得到平衡的聲音與寬深的音場。這是音響論壇經常推薦讀者嘗試的擺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音箱音箱

方法:將房間長度均分為三等分(三),寬度也均分為三等分(三),音箱擺在長度與寬度的第一等分交點上(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內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內投射也可,聆聽位置不可貼靠後牆。

效果:此法適用於尺寸較大、比例均勻的空間。它與“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與“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間的間隔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聲音與寬深的音場。美國TAS雜誌總編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擺法

方法將音箱擺在房間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長度之間,然後將兩音箱儘量靠兩翻牆(如房間很寬則不需要緊靠側牆),兩音箱的向內投射角度要大於45°。聆聽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線交點之後0.5—1米之間。

效果:此法專治高音太尖銳、中音太瘦、低音不夠的缺點。而且,面對許多惡劣的環境時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這是“音響論壇”針對普遍不良空間所提供的有效擺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個條件是音箱要離開後牆(至少要有1米以上)與側牆(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個條件是將兩個音箱與聆聽位置,畫成一個正三角形。第三個條件是兩音箱的向內投射角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個條件是這個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間小,後級功率不大時正方形小些;房間大,後級功率大時正三角形就大些。

效果:這就是俗稱的近音場聽法。它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四面牆反射音對音箱直接音的過度干擾,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寬深的音場。這是能夠聽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細節的擺法。許多評論員在評音響時喜用此法。

其餘4種就省略。

選購十要訣

音箱是音響和AV器材中最難於選購的一種,原因是品牌多,往往讓人無所適從。然而,音箱又完全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來判斷其優劣,從中選出稱心如意的好音箱來。

音調自然平衡

音箱重放出的人聲和器樂聲應儘可能接近於原聲而不太走樣,聽到的聲音應該平滑而無聲染,聽不出過強音和過弱音(峰和谷),中頻段和高音不應過於響亮或憋著而放不開。可找些頻率範圍寬闊的器樂(比如鋼琴曲)錄音來放放,注意聽低、中、高音階時音色的變化情況。

聲音特性

1、頻率平衡

可依次試聽不同頻段的聲音。聽到的低音應當緊湊、清晰,音調確切,不嗡嗡作響,不拖泥帶水或含混不清;而作為音樂主要部分的中音頻段則更為重要,人聲和器樂聲應自然,有細節,不得過響或發悶,也不能過亮或過輕,高音則應開闊,有空氣感和延伸性,無尖叫或衰落的現象。

2、解析力

仔細聆聽能否聽到音樂中的細節,比如鈸音或鋼琴聲的衰落,音樂廳或爵士俱樂部中的堂音。如果低電平的細節聽不太清,便說明音箱缺乏透明度。這也是好的音箱與蹩腳的音箱的差別。

3、瞬態回響

音箱應能復現音樂中的瞬態。敲擊弦響鼓或撥吉它時的聲回響有力度和聽來確切,不能讓人“吃驚”、“激動”或者“慢吞吞”並有“遲鈍”感。此外,自然衰落的聲音,比如鈸音和語聲的“拖尾”,則應當逐漸衰減而不應嘎然而止。

4、動態範圍

應當對比在低電平和高電平動態時的聲重放情況。理想的是,音箱應能從對最低的聲音到最強的管弦樂能連續地予以重放,不會讓寂靜部分聽不清或是很響的段落時會有些力不從心。

5、聲音定位及音場(立體聲)

聆聽聲像的定位。注意器樂或是人聲是否發自空間的音場,前提條件是音箱得在室內有正確的擺位。可以找些單聲道的錄音製品來試聽,還可著重了解音箱的其他性能。聲像定位好的音箱會在音場中“消失”,讓聽者根本感覺不到美好悠揚的音樂是從前邊的一對音箱中發出來的,音樂撲面而來,歌唱家好像就站在前邊中間位置的某處,正在引吭高歌。

6、散射特性

要到室內不同的位置上去聽聽。可以坐著和站著聽,以檢查垂直面內的聲散射情況。此時,聽到的高音必然會有很大的改變。有些音箱的“皇帝位”僅局於很窄的範圍內,而有些音箱則可在比較寬的範圍內獲得良好的聲像定位。

聲染色

有些音箱具有“聲染”或是聲重放的缺陷,而且還會強加在重放的音樂之上。如由於箱體設計欠佳而出現的刺耳聲、金屬高音聲、粗糙或不平滑的中音之類。如果不論是播放哪一種錄音製品皆能聽到這樣的聲音,那么便可以肯定音箱已將其怕固有的聲染加到了重放音樂的上邊。通常,在重放時漏掉一些聲音總比以往音樂中再添加一些原來沒有的聲染要更能讓人容忍些。有些音箱有意添加聲染,如加重些低音分量和讓高音更亮一些,雖然咋一聽來,這樣的音箱似乎不錯,但久聽之後,便會感到厭煩甚至讓人疲勞,這樣的音箱便不值得去買。

音箱的放聲環境

在擺位不當的音響商店中去試聽音箱,便不大可能會聽出音箱的全部性能,由於音箱在室內的擺位非常重要,即使將音箱往前或往後稍稍挪動幾厘米,也會使得音箱的低頻回響發生較大的變化。將音箱擺在能增強或削弱低音的房間裡時,音調的平衡便會發生變化,或是會聽到豐富的低音或是聽不到什麼低音。而且,音箱擺位不當時,還不到原本應有的聲像定位的聲音。不無遺憾的是,有些音響商店由於店面不大,只好將音響一排一排地擺放在牆邊,從而不能充分發揮音箱的性能。更何況即便音箱在商店裡的擺位正確,但仍與自己家裡的聽音環境有較大差別。因此,應當在家裡為音箱找到恰當的擺放位置,讓音箱充分施展其威力而一顯身手。試擺,合適留下,不合適則退貨或另換一對再試,就最好不過了。

聆聽耳熟能詳的音樂

由於CD唱片的錄音音質相差甚遠,有好有次,因此到音響商店試聽和選購音箱時,最好自己多帶幾張平時聽熟了的錄音上乘的CD唱片去。這樣才可以在放音時聽出哪些是CD錄音上原來就有的,哪些是音箱所特有的。又因不同的類型的錄音製品去多試多聽,以便能夠比較器樂聲和人聲跟真實的聲音之間的差別。

注意協調匹配

音箱還得跟聆聽室、音響設備以及聆聽愛好有協調和匹配的關係。如果房間小,則配大型落地式之類音箱便不太恰當。因為會使房間內過度的響亮而且低音也多半放不出來。反過來,如果是面積很大的房間,那么使用一對小型音箱又會感到底氣不足,發聲力不從心。

應該讓推樂音箱的功率放大器“功率十足”。用dB表示的音箱靈敏度便是這方面的一個指標,靈敏度越高,在加以給定輸入的功率時,音箱的放聲便會越響。不過,靈敏度也僅僅代表了一個方面,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房間的大小以及平時愛用多大的音量來聆聽音樂也皆為重要的因素。一般說來,通常在欣賞音樂時,功放的平均輸出能有10W也就夠了,而對大多數的家庭影院說來,功放每一聲道(未計入超低音通道)能有40-100W的功率也就可以了。

至於音箱跟其他音響器材的匹配,說起來還有一個“門當戶對”的要求。如果原選取的音響器材比較高檔,比如屬上萬元或幾萬元的Hi-Fi級音響器材,那么花好幾千甚至1-2萬元去購買音箱也是應該和必要的。如果原有的音響器材僅為一般的器材,那么配以高檔音箱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重質不重量

首先應說一下音質,大家知道低音難求。因此就更應重質不重量,寧肯少些也要好些。過多的帶失真的低音對不懂行的人說來似乎很過癮,但行家卻不屑一顧,因為久聽必膩又易於產生疲勞感。因此,對這樣的音箱是不能去買的。

再說具體的音箱。應牢記,音箱既非越貴越好,也更不是越大就必然越好,往往有些精心設計和製作的小型音箱,由於內裝高質量的揚聲器單元及器件,性能反倒比有些內裝多隻低檔單元的龐然大物式的音箱更好些。小型音箱因近似於“點聲源”,聲像定位也更準確些,較適合於在小型或不大不小的聽音室內使用。

再說揚聲器單元,除最為常見的電動式揚聲器外,還有一些其他型式的揚聲器,它們各具特色,比如High-End級的平板磁性揚聲器、靜電揚聲器、帶式揚聲器和混合設計的揚聲器等。

不急而寧願多花些時間

平常說,一口吃不成胖子,挑選音箱更不能著急,幾乎沒有可能會在3-5分鐘內判定一對音箱的好壞。要花許多的時間,使用範圍甚寬的音樂去儘可能多的聆聽各式各樣的音箱。既可見多識廣,又增加了聆聽和評點水平,而這對於選好音箱是大有好處的。帶夫人或邀請友人去聆聽,出出主意也未嘗不可,但不能全無自己的見解而只聽別人的。

在相同音量下比較

心理聲學表明,人們在對音箱進行聆聽測試時,多半會誤以為聲音宏亮些的音箱便是好音箱。因此,測試時便規定了應在相同的聲響電平下進行比較。在音響商店試聽時,也應儘可能在聲電平相同的情況下進行比較,必要時甚至還可去買只聲壓電平表來測試。這種表是一種有用的工具,今後在調試家庭影院用的成套音箱時,也會派上用場的。

只在迷戀時才去買它

要找到一對低音足、聲像定位不錯、聲重放效果也不賴的音箱雖然比較困難,但總還辦得到。相信按以上的條款辦,便會找到這樣的音箱。問題是,這果真是要買的音箱嗎?很長時間用它來欣賞音樂嗎?千萬要冷靜,要牢記,只有真正能打動你,能讓你振奮、讓你聽得心跳、讓你著迷的音箱,那讓你在聆聽音樂時會忘掉音箱在何方而只有美妙音樂撲面而來仙氣飄飄的音箱,才是你應當購買的音箱。

好的音箱決不僅僅是聲音重放效果良好,更重要的功能是把音樂以及電影音樂中所有的能量和熱情,全部傳遞給你,讓你的心靈激盪,讓你能充分體驗和感受那聽樂的歡樂,就應當去買這一樣一對音箱!

相關問題

1、為什麼有些音箱用兩隻喇叭單元,而有的要用三隻,還有用四隻、五隻的,用一隻行嗎?

喇叭單元起電-聲能量變換的作用,將功放送來的電信號轉換為聲音輸出,是音箱最關鍵的部分,音箱的性能指標和音質表現,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喇叭單元的性能,因此,製造好音箱的先決條件是選用性能優異的喇叭單元。對喇叭單元的性能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有承載功率大,失真低、頻響寬、瞬態回響好、靈敏度高几個方面,但要在20Hz-20KHZ這么寬的全頻帶範圍內同時很好兼顧失真、瞬態、功率等性能卻非常困難,正如道路警察,如果管得太寬肯定會顧此失彼,而各管一段就容易得多,喇叭單元也是這個道理,最有效地解決方案就是分頻段重放。為此喇叭廠生產了不同類型的單元,有的只負責播放低音,稱為低音單元,播放中音的叫中音單元,高音單元只負責播放高音,這樣例可採取針對性的設計,將每種單元的性能都做得比較好。

所以,儘管可以採用一隻全頻帶喇叭來設計音箱,不過出於上述考慮,用多個單元的組合來覆蓋整個音頻頻段的設計方式還是占了絕大多數。具體用幾隻單元,取決於音頻範圍的頻率劃分方式,如果是簡單地分面高音和低音(或中低)兩隻喇叭就夠了;如果是分高、中、低三段的三分頻音箱,那么最少也得用三隻單元,現在兩隻低頻單元並聯工作的設計方式也很流行,這樣總的單元數便可能達到四隻;有些大型音箱的頻段劃分得更細,如果再採用單元並聯工作的設計,總的喇叭單元數就會更多。在音箱的資料或說明書上通常有“X路X單元”這樣的方案,就是對音箱的分頻路數和所用單元總數的具體說明,例如“三路四單元”,表示這是三分頻設計的音箱,總共用了四隻喇叭單元,其餘依此類推。

2、分頻器是做什麼用的?

由於現在的音箱幾乎都採用多單元分頻段重放的設計方式,所以必須有一種裝置,能夠將功放送來的全頻帶音樂信號按需要劃分為高音、低音輸出或者高音、中音、低音輸出,才能跟相應的喇叭單元連線,分頻器就是這樣的裝置。如果把全頻帶信號不加分配地直接送入高、中、低音單元中去,在單元頻響範圍之外的那部分“多餘信號”會對正常頻帶內的信號還原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使高音、中音單元損壞。從電路結構來看,分頻器本質上是由電容器和電感線圈構成的LC濾波網路,高音通道是高通濾波器,它只讓高頻信號通過而阻此低頻信號;低音通道正好想反,它只讓低音通過而阻此高頻信號;中音通道則是一個帶通濾波器,除了一低一高兩個分頻點之間的頻率可以通過,高頻成份和低頻成份都將被阻止。在實際的分頻器中,有時為了平衡高、低音單元之間的靈敏度差異,還要加入衰減電阻;另外,有些分頻器中還加入了由電阻、電容構成的阻抗補償網路,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線心理平坦一些,以便於功放驅動。

3、喇叭單元有那些種類?

喇叭單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果按電-聲轉換的原理來分,有錐盆單元、平板單元、球頂單元、帶式單元等類型,其中錐盆單元和平板單元比較適合做高音,也有部分中音單元採用球頂式設計;從所覆蓋的頻帶來看,也有部分中音單元採用球頂式設計;從所覆蓋的頻帶來看,喇叭單元又可分為低音單元、中音單元、高音單元和全頻帶單元。

目前最常見的低音單元和中音單元從轉換的原理上講都屬於電動式揚聲器,它們多採用錐盆狀的振膜,因為這形狀的振膜設計成熟、性能良好。振膜材料則多種多持,有傳統的紙質振膜,也有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兩烯)製作的振膜,還有鋁、鎂等金屬材料製作的振膜。對振膜的要求是剛性好(不易產生分割振動)、重量輕(瞬態回響好)、具有適當的內阻尼特性(抑制諧振),但這些要求並不容易同時滿足,但剛性不夠強;金屬振膜的剛性很好,但阻尼又欠佳;聚兩烯振膜比較好地廉顧了各個方面,近年來獲得較多的套用。此外,還有些廠家採用很複雜的工藝製造振膜,“三明治”複合結構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上下兩個表面之間夾著蜂巢結構的中間層,整體上具有很高的剛性,同時又有重量輕、阻尼好的特點,很有發燒前途。

高音單元最常用的是球頂式高音,從工作原理上講也屬於電動式單元。球頂高音的振膜可以用金屬材料製造(如鋁、鈦、鈹等),稱為硬球頂,也可以用軟質的織物製造(如蠶絲、化纖),稱為軟球頂,通常,硬球頂的高頻回響比較好,而軟球頂的聲音比較柔和。近年來,帶式高音和靜電高音也得到一定的套用,它們共同的優點是振膜特別輕盈,因而高頻回響出色,聲音纖細透明,不過,這兩種高音的生產如球頂高音那么容易,套用不太普及。還有一種號角高音,由球頂式的驅動部分加一個喇叭狀的號角構成,它的特點是聲音指向性強,而且效率高,因而在專業擴音領域的音箱中套用很普遍。還有一種同軸單元,實際上是低音和高音單元的組合,具體特點詳見相關問答。喇叭單元為什麼要裝在箱子裡?不裝箱行嗎,比如用個支架來固定它們?

不行,準確地說是低音單元必須要裝箱,高音則可裝可不裝。有兩個原因使得低音單元必須裝在箱子裡:一是為了消除“聲短路”現象;二是為了抑制喇叭單元的低頻諧振峰。先說第一個原因。低音單元的振膜在前後運動時,除了有向前方輻射的聲波,兩個方向的聲輻射相位正好相反,即相差180度。由於低頻聲波的波長很長,其繞射能力是很強的,也就是說低頻聲波的方向性很弱,如果喇叭單元不裝箱的話,後向輻射的聲波就會繞到前面來與前方的輻射異相相消,總體上的前向聲波輻射能量就被大大削弱,這種現象稱為“聲短路”。“聲短路”現象必須設法消除,否則低頻根本無法有效地輻射。如果把喇叭單元裝在箱子裡,振膜後方的輻射被箱子阻隔,也就不會形成“聲短路”了。

第二個原因,每一隻電動式低頻單元都有一個低頻諧振點,在此諧振點上的輸出達到一個峰值,但失真也很高,瞬態回響非常差,如果對此諧振峰不加以抑制,勢必嚴重影響重放的音質。如果將單元裝箱,箱內空氣的勁度就會對振膜的運動產生抑制作用,這樣就達到了壓低諧振峰、改善性能的目的。另外,通過含理選擇箱體的結構和參數,可以達到拓寬低頻回響的目的,設計良好的倒相箱、無源輻射器音箱、傳輸線音箱都能獲得這樣的效果。

4、高音單元為什麼可以不裝箱呢?

因為高音的波長短,繞射能力弱,不存在“聲短路”現象,也不象低音單元那樣需要抑制低頻諧振峰,所以,對於高音單元,音箱的作用只是一個支撐。

5、實木音箱的聲音比人造板音箱好嗎?

不能這么說。理論上講,箱體只要足夠堅固不發生振動,用什麼材料都沒有區別。音箱的聲音主要是由喇叭單元、箱體結構設計、分頻器這三大要素決定,而跟箱體材料用實木還是人造板,甚至用塑膠、用金屬都沒有關係。

6、密閉箱的特點是什麼?

密閉音箱的喇叭單元裝在一個完全密閉的箱體內,這樣,振膜向後輻射的反相聲波就被箱體完全阻隔,不會跑到箱外去和振膜前方的正相聲波相抵消,解決了“聲短路”問題,使低音能夠有效地輻射。密閉箱的低頻衰減特性比較其他類型的音箱都平緩,形同一個二階低通濾波器的衰減曲線,這意味著它具有各類音箱中最好的瞬態回響。同時,密閉在箱內的空氣形成一個強勁的“空氣彈簧”,能有效抑制振膜在諧振頻率處的位移量,減少非線性失真。不過,空氣的勁度也使喇叭單元的低頻諧振頻率上升,使音箱總體的低頻下限比單元在自由空間的條件下有所上升,與倒相箱、傳輸線音箱這些設計相比,密閉箱的低頻下限相對要差一些。還有,振膜後向的輻射得不到利用,致使其效率也要低一些。

7、氣墊式音箱和密閉式音箱是一回事嗎?

氣墊式音箱最早由美國的H.01son和他的夥伴J.preston提出後獲得專利,1950年被AR公司推廣,代表性產品是當時名揚四方的AR-3(港台的發燒友稱之為“阿三哥”)。氣墊音箱是密閉箱的一種,它的特點是使用高順性的喇叭單元並將箱體設計得足夠小使箱內空氣的勁度大大高於單元振動系統的勁度(一般要超過3倍以上),對單元的振動系統而言,箱內的空氣對它的作用仿佛一個彈性強勁的氣墊一般,這種音箱因此而得名。氣墊音箱的失真低,瞬態表現相當好,曾一度深受歡迎,不過,這種音箱由於採用高順懷的單元,靈敏度一般比較低。

8、倒相箱的特點是什麼?

倒相箱是目前套用最為普遍的音箱,它在密閉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載導管(倒相管),導管一端跟箱內的空氣連通,另一端通過箱壁上的開口(倒相口)通往箱外。當喇叭單元的振膜運動時,一方面直接對外輻射聲波,另一方面又壓縮(或擴張)箱內的空氣。使箱內的控制氣從倒相口排出來,這樣,倒相口就成了策動空氣的“第二振膜”,如果設計得巧妙,倒相管-箱體系統可以剛好使振膜後向輻射的聲波倒相180度(倒相箱因此而得名),這樣從開口處輻射出去的聲波就與振膜前方輻射的聲波同相了,而同相的輻射使聲能得到疊加,於是加強並延伸了音箱總體上的低頻回響。倒相箱和密閉利用了振膜的後向輻射能量,因而效率比較高。不過,倒相箱也並非十全十美,除了設計調試比密閉箱困難以外,開口處急速流動的空氣容易造成氣流噪聲。另外,倒相作用本質上是利用聲學諧振來達成的,因而由開口輻射的聲波瞬態回響比較差。

9、無源輻射器音箱又有何特點?

無源輻射器音箱又叫空紙盆音箱,其實是倒相箱的一種變體,它的工作原理與倒相箱十分相似,只不過用無源輻射器代替了倒相管。無源輻射器的結構跟喇叭單元類似,有折環和輻射聲波的振膜,但沒有音圈和磁路系統,振膜的運動完全受箱體就可以獲得較好的低頻回響,效率也比較高,但它也有區別於倒相箱的特點。優於倒相箱處理克服了倒相口容易生產氣流噪音箱問題,不過無源輻射器音箱具有比倒相箱更陡峭的低頻衰減特性,意味著瞬態回響比倒相箱還差。美國Polk Audio公司是生產無源輻射器音箱最具代表性的廠家。

10、傳輸線音箱有什麼特別之處?

傳輸線音箱與密閉箱或倒相箱的設計思路完全不同,它利用了1/4波長的傳輸線來達到吸收單元諧振、抑制振膜位移、拓展低頻下限這些目的。傳輸線音箱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徵:低音單元後面接有一跟長長的導管(傳輸線),導管的長度取單元低頻諧振頻率(或稍高一點的頻率)的1/4的波長,為了衫化,導管通常摺疊於箱體內部,看上去象一個迷宮;連線喇叭單元那端的傳輸線截面積至少比單元的輻射面積大25%,然後逐漸變小,到傳輸線的出口處剛好等於單元振膜的輻射面積;傳輸線內敷設羊毛或玻璃棉等阻尼特質。傳輸線音箱與密閉箱和倒相箱等設計相比,具有更為深沉的低音,但以英國著名音箱專家Martin Colloms為代表的一些人則認為傳輸線音箱較難避免因傳輸線諧振所造成的音染。

選購五大誤區

誤區一:價格貴的音箱音質就一定好嗎

通常的說法是音箱的音質由價格來決定,但價格不是選購優質音箱的惟一標準,重要的是音箱的音質如何,因為價格和音質也不一定就成比例,也就是說,並不是說你付出了雙倍的價格,就會有雙倍的音質享受。即使是CPU也是一樣,你付出雙倍價格卻未必可以購買到雙倍頻率的CPU,就算頻率是雙倍,也不一定其性能就會是雙倍。這個道理用上音箱上就更加明顯了,從筆者個人來講,所謂“絕妙音質”從來都是那些“音響發燒友”的專利,那些什麼發燒級大師對音質的形容是筆者所難以理解的,不過有一些音箱雖說外表不是很花哨,但音質一樣可以筆者陶醉,並且價格也不貴喲!

誤區二:買音箱不能光看廣告,還得看實際效果

現在市場中多媒體音箱品牌眾多,產品一多就難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輔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以及一些概念炒作再所難免,有些廠商在想盡一切辦法強調自己品牌的差異化,在外形設計上變著花樣在變,其實往往都是新瓶裝舊酒,很多地方都不能盡如人意。筆者不久前見過的幾個品牌的音箱,宣傳資料上介紹的功能看上去非常吸引人,但分別試用之後卻發現毛病諸多,和宣傳資料上說的差之遠矣!一款功率不夠,將音量調到一半就出現失真現象;另一款固定喇叭的螺絲有受損痕跡,可以看出不是機器安裝的,而是人工扭上去的,所以不要過度盲目地相信廣告大力宣傳的音箱,避免選擇失誤,到時悔之晚矣!當然每個人對音箱的聽覺感受不一樣,所以在選擇時還是以個人的感覺為主,自己聽起來感覺舒服就好,這樣買回來的音箱可以和個人口味相符合,而朋友和商愛推薦的很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風格。

誤區三:音箱內的吸音棉並不代表檔次的高低

有許多消費者認為沒有吸音棉的音箱是低檔次的音箱,專家說這種說法並不是很科學。吸音材料在音箱中只起兩個作用,一是消除音箱箱體的某些諧振與染色;二是適當縮小音箱的體積,對於音箱屬於哪個檔次毫無關係,有些人以為往音箱中增加填充物是一劑萬能的良藥,這就大錯而特錯了。只要音箱的箱體設計合理,自身沒有明顯的諧振,箱體又足夠大,完全可以不加填充材料就能製作出高品質的音箱。在全世界的音箱製作領域中,這種成功的例子很多。在音箱箱體中不加填充材料,對音箱的瞬態特性有好處。經過認真設計、認真加工製造的音箱,在出廠時已基本上達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隨意改變音箱內填充材料的有無、多少,會對音箱的重播造成很多影響,而這些影響多數是負面的,過多的填充物,會造成重播時的聲音發木,瞬態特性差,有氣無力。

誤區四:木質的音箱就一定好嗎

當筆者走進電子市場時,總會遇到熱心的銷售小姐向筆者推薦,某某牌子的音箱什麼木做的,質量如何有保證呀等等。買音箱不是買家具,如果是買家具,好的木質家具到是可以作為衡量該產品是否優質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好的木質材料意味著結實、耐用甚至突出主人的品味。但對於音箱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了,因為原木板有諧振的性質,音箱工作時木質本身會產生聲音,影響音箱的音質表現力,所以說木質音箱就是好音箱並無根據。

誤區五:不要以貌取箱,重要的要看細節

我們在選購音箱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音箱的製作工藝、箱體材質、箱體密封性、揚聲器的口徑和品質等信息,甚至分頻器都能從倒相孔看見。先看音箱的外貼層,是否有明顯的起泡、劃痕、翹邊等現象,接縫是否整齊,箱體的一些塑膠製品是否粗糙,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實,表面是否光滑。從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能對整箱的品質定位初見端倪。另外從音箱的面板接縫處仔細辨別箱體材質,如果從接縫處不能看出的話,也可以用手指在箱體空腔處的箱壁上敲一敲,如果板材較厚,密度較高的話,聲音應該低沉且無明顯的空腔感。最後別忘了揭開防塵罩,看看喇叭的製作工藝,特別是喇叭中間凸出的音圈罩周邊的製作工藝,如果粘得不好的往往可以看到一絲絲的膠水乾後留下的痕跡;再看看固定喇叭的螺絲有無受損痕跡,如果有就不是機器安裝的,質量肯定要打折扣。試音時,則至少把音量按鈕調到3/4處,看看功率夠不夠或有沒有失真,與此同時,用手在音箱各處摸一摸,如果感到箱體後(除倒箱孔外)還有風吹出,就說明音箱密封性不好。

常見術語

Input——線路輸入,一般指將吉他或貝司的音頻線的輸出連線到這裡

Volume——調節音量

Equalizer——均衡器,用於調整頻率的補償和衰減

Bass——低頻(通常提升或衰減100Hz附近頻段的聲音)

Middle——中頻(通常提升或衰減500-2000Hz附近頻段的聲音)

Treble——高頻(通常提升10000Hz附近頻段的聲音)

ToneShift——音色轉換

Overdrive——過載

Gain——增益

OverdriveContour——過載等高線

Level——電平

PowerDimension——電源度數

Reverb——混響

LineOut——線路輸出

Phones——連線耳機

Fuse——保險絲

電腦配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