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亭

箭亭

箭亭地處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紫禁城東部景運門外、奉先殿南一片開闊的平地上。1647年初建,當時該殿名曰射殿。改建於1730年,並改名為“箭亭”。箭亭名為“亭”,實質上是一座獨立的大殿。其面闊5間,進深3間,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的地方。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箭亭外景箭亭外景

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初建,當時該殿名曰射殿。改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並改名為“箭亭”。

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初建,當時該殿名曰射殿。改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並改名為“箭亭”。

嘉慶十三年(1808年),清仁宗顒琰又立石碑於殿內西側,再次告誡子孫“不效漢俗”。

鹹豐元年(1851年),皇帝曾在此閱十五善射。清初規定,特許在大內騎馬的王公大臣凡入東華門者,一律在箭亭前下馬,因此,箭亭周圍的空曠之地也是當時拴歇馬匹之處。

2016年,箭亭至文華殿區域開放,還有箭亭以南至文華殿的部分。這片區域的位置幾乎與隆宗門至斷虹橋的通道平行。

建築結構

箭亭漢白玉臺基箭亭漢白玉臺基

箭亭名為“亭”,實質上是一座獨立的大殿。其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四面出廊。

殿內20根朱漆大柱直接承托梁架,減少了斗拱層疊的層次,是宮殿建築大式做法中比較少見的。

箭亭東西兩側山牆磨磚對縫,不開窗;南北兩面各闢菱花槅扇門,南5北3共8扇。

現箭亭區域建築完好,由此向南至文華殿通道開放後,可與隆宗門至斷虹橋通道相呼應,基本形成紫禁城東西片的獨立參觀通道。

箭亭箭亭

殿當中設寶座,寶座之東有臥碣1座,刊刻乾隆十七年(1752年)上諭,其內容為要求滿清貴族“衣服語言,悉遵舊制”,“操演技勇,時時練習騎射”,並告誡子孫要“永垂法守”。

箭亭前寬敞開闊,為殿試武進士閱技勇之處,屆時需考試馬步、射弓、刀石。

箭亭的建築樣式與眾不同,它沒有窗戶,東西兩邊全是牆壁,南北兩面是8扇大門,而且南5北3,並不對稱。

箭亭廣場

箭亭丹陛石箭亭丹陛石

箭亭前的廣場是清朝考武舉的地方,與文舉不同,武舉的主考項目是武藝和騎射,所以不在室內而選擇這樣寬闊的廣場進行。

考試結束也要選出武狀元武進士。中國古代長期重文輕武,文狀元榮耀無比,可以位至宰輔。

武狀元就差多了,最多做到一個省的提督,督撫以上的大官是他們望塵莫及的。

修建目的

箭亭箭亭

清宮最初修建箭亭的目的是讓皇帝和皇子在此操練騎射,以防止滿族受漢族同化而致祖制湮滅。

乾隆和嘉慶皇帝都曾在此射箭並操演武藝。

每當皇帝及其子孫在這裡跑馬射箭時,亭前則擺起箭靶,列隊兩邊的武士搖旗擂鼓助威,情景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