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談

筆談是指漢字文化圈地域內不同語言知識分子相互交流的方法之一。主要使用漢字以及文言文(漢文)的交流方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筆談
拼音:bǐtán
英文:conversation by writing 
定義:筆談是指漢字文化圈地域內不同語言知識分子相互交流的方法之一.主要使用漢字以及文言文(漢文)的交流方式.這種方法的交流在近代以前尤為普遍,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者常和朝鮮通信使用漢字筆談的方式來爭論儒學問題,來自安南(越南)的使節與朝鮮使節互贈漢詩

基本解釋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換意見或發表見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隨筆記錄的著作(多用於書名)
《夢溪筆談》
3.
《筆談》為《夢溪筆談》的一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

詳細解釋

1. 筆記類著作體裁之一種。

沈括 《<夢溪筆談>自序》:“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紀一事於筆,則若有所晤言,蕭然移日,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

2. 謂書面談話。

王韜 《瓮牖餘談·新金山少水》:“﹝日本官商﹞遍游內地,與名公卿大夫交,筆談往復。”《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如今我們拿分紙墨筆硯來,大家作個筆談。” 柳亞子 《八日迭和左海少年四絕句》:“王孫天國喜能諳,豹隱鴻冥阻筆談。”

刊物名

1941年9月至12月,茅盾在香港主編的半月刊《筆談》,這是一本雜文刊物,執筆者多為文化界著名人士,如柳亞子、茅盾、郭沫若胡風葉以群等,共出7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