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分裂分離

第一次分裂分離

第一次分裂分離是分子生物學上的專業術語,指的是某對雜合基因在減數分裂時,基因與著絲粒間未發生交換。

基本信息

減數分裂

遺傳學上的意義:在生物的生活周期中,減數分裂是配子形成過程中的必要階段。

解釋

減數分裂減數分裂
這一分裂方式包括兩次分裂,其中第二次分裂與一般有絲分裂基本相似;主要是第一次分裂是減數的,與有絲分裂相比具有明顯的區別,這在遺傳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減數分裂時核內染色體嚴格按照一定規律變化,最後經過兩次連續的分裂形成四個子細胞,發育為雌雄性細胞,但遺傳物質只進行了一次複製,因此,各雌雄性細胞只具有半數的染色體(n)。這樣雌雄性細胞受精結合為合子,又恢復為全數的染色體(2n),從而保證了親代與子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為後代的正常發育和性狀遺傳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保證了物種相對的穩定性。其次,各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期I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後分別向兩極拉開,各對染色體中的兩個成員在後期I分向兩極時是隨機的,即一對染色體的分離與任何另一對染色體的分離不發生關聯,各個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均可能自由組合在一個子細胞里。n對染色體,就可能有2n種自由組合方式。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體分離時的可能組合數既為212=4096。這說明各個細胞之間在染色體上將可能出現多種多樣的組合。不僅如此,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片段還可能出現各種方式的交換,這就更增加了這種差異的複雜性。因而為生物的變異提供的重要的物質基礎,有利於生物的適應及進化,並為人工選擇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