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黃芩湯

組成:竹葉(切)30克 黃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麥門冬 大黃各6克 生地黃(切)15克 生薑18克 芍藥12克。

竹葉黃芩湯

正文

竹葉黃芩湯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用法

上九味,哎咀。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主治

精極實熱,眼視無明,齒焦發落,形衰體痛,通身虛熱。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竹葉黃耆湯1

正文

竹葉黃耆湯1

來源

《內科摘要》卷下。

組成

淡竹葉6克 黃耆 生地黃 麥門冬 當歸 川芎 甘草 黃芩 石膏(煨) 芍藥 人參各3克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氣血兩虛,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癰疽、發背、諸瘡之大渴。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竹葉黃耆湯2

正文

竹葉黃耆湯2

來源

《醫宗金鑒》卷六十二。

組成

人參2.4克 生黃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制),2.4克 麥冬2.4克 生地6克 白芍2.4克 甘草2.4克 川芎2.4克 當歸2.4克 竹葉10片 黃芩2.4克

用法

上十二味,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燈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主治

癰疽發背,諸般疔毒,表里熱甚,陰液不足,口中乾渴

配圖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竹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