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窩尼亞騎士團

騎士團簡介

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的分支。成立於1237年,因轄有立窩尼亞Livonia,今拉托維亞和愛沙尼亞一帶)

立窩尼亞騎士團立窩尼亞騎士團
地區,故名。1242年冰上激戰中戰敗,此後停止向東部擴張。16世紀初進一步削弱。立窩尼亞戰爭期間被俄羅斯打敗。1562年解體。
聖劍騎士一個比較有名的騎士團,也叫“立窩尼亞騎士團”

騎士團行動

1558~1583年,俄國為爭奪波羅的海東南岸地區和出海口,先後對立窩尼亞騎士團及瑞典、波蘭

立窩尼亞騎士團立窩尼亞騎士團
和立陶宛進行的戰爭。立窩尼亞(約相當於今蘇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原為日耳曼騎士團征服的領地,後變為獨立國。16世紀,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國內四分五裂。其戰略地位重要,成為各鄰國覬覦的對象,但其軍事力量薄弱,部隊分散在眾多的城堡中。1558年1月,沙皇伊凡四世政府藉口立窩尼亞騎士團與立陶宛結盟反對俄國,派兵4萬從北部攻入立窩尼亞。占領納爾瓦、多爾帕特(今塔爾圖)等要塞,並包圍里加主教區,因害怕其他國家插手,曾一度暫停進攻。立窩尼亞封建主乘機與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二世·奧古斯都締結條約,將立窩尼亞置於波蘭、立陶宛保護之下。1560年,俄軍又從中部攻入立窩尼亞,占領大片領土。瑞典出兵干涉,占領愛沙尼亞北部地區。立窩尼亞其餘部分則歸立陶宛大公國控制。從此,俄國入侵立窩尼亞的戰爭,遂轉變為俄國對瑞典、波蘭和立陶宛的戰爭。1562年,伊凡四世(雷帝)率軍8萬從南部進攻立陶宛,並占領波洛茨克,威脅其首都維爾諾。此時,俄國統治集團發生內變,沙皇忙於處理國內危機,前線俄軍連遭失敗。俄軍前線統帥A.M.庫爾布斯基於1564年投向立陶宛,形勢變化得對俄軍不利。1569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合併為波蘭立陶宛王國,加強了同俄國爭奪的力量。1576年,波蘭立陶宛國王斯特凡四世·巴托里與瑞典、土耳其、克里木國結成針對俄國的同盟。1579年,斯特凡四世·巴托里率兵攻占波洛茨克、涅韋爾、大盧基等地,1581年,進而包圍普斯科夫,把戰爭引向俄國本土。這對扭轉戰局起了重大作用。同時,瑞典也在北方對俄國發動進攻,占領納爾瓦、科列拉,並向卡累利阿進軍。俄國被迫與波蘭(1582)、瑞典(1583)簽訂停戰協定,放棄所占立窩尼亞領土。俄國幾面樹敵,力不從心,先勝後敗,奪取出海口的目的未能達到。

戰爭形式

這次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是要塞攻防戰,野戰主要是配合爭奪要塞,攻城炮爆破器材得到廣泛應

立窩尼亞騎士團立窩尼亞騎士團
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