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早期成員全來自德意志民族,騎士團屈服波蘭後被迫接受波蘭人。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最後成立的一個。1187年哈丁戰役之後,聖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薩拉丁的軍隊攻克。教廷號召發動新的東征,奪回聖城,這便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率領德意志軍隊率先開赴小亞細亞,可惜紅鬍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兒子施瓦本公爵繼承遺志繼續東征。條頓騎士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小亞細亞的經歷對於條頓騎士團來說實在是乏善可陳。

基本信息

簡介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最後成立的一個。1198年,條頓騎士團以聖殿騎士團為樣板,改造為軍事修會,執行和醫院騎士團一樣的教規。因此有些資料上把條頓騎士團成立的時間記為1198年,這也不無道理。在小亞細亞期間,條頓騎士團發展緩慢,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相比實在不能同日而語。從某種程度上講,條頓騎士團成立的不是時候,聖城時代已經過去,前往小亞細亞的不是絡繹不絕的朝聖者,而是歐洲君主率領的大軍,在這些位高權重的君主手下,騎士團作為獨立的組織要想發展實在是太難了,更何況在他們前面還有聲名遠揚的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

興起

條頓騎士條頓騎士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1192年)期間,來自德意志地區的騎士多次獲贈土地和城堡。(1195年4月,香檳區的亨利伯爵贈提爾(Tyre,今黎巴嫩境內)作為據點,1196年3月再贈其在雅法(今特拉維夫附近)的封邑;另有德皇亨利六世在1197年年贈送義大利和西西里的教堂,修道院和醫院),逐漸在耶路撒冷地區形成勢力。1198年3月5日,條頓騎士團成立於阿卡(Acre),今巴勒斯坦境內,其後一直以阿卡作為總部至1291年。1199年9月19日,教皇英諾森三世頒布訓令,規定條頓騎士披聖殿騎士一樣披風(白色披風,上繡紅色十字和寶劍),戴黑色十字章,執行醫院騎士團一樣的團規。13世紀初,隨著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對立加劇,醫院騎士團拉攏條頓騎士團以對抗控制著耶路撒冷地區主要軍事據點的聖殿騎士團,其間條頓騎士團從醫院騎士團手中獲得馬加特堡。1210年,赫爾曼·馮·舒爾茨(Hermann von Salza, 1179-1239)擔任條頓騎士團團長,條頓騎士團在其指揮下在耶路撒冷地區獲得一定的勝利,並參與第五次十字軍東征,進入埃及,但最後在曼蘇拉戰役(Battle of al-Mansura, 1221年8月30日)中慘敗,赫爾曼·馮·舒爾茨與聖殿騎士團團長一同被俘。在赫爾曼·馮·舒爾茨擔任團長期間,條頓騎士團獲得教廷頒發的贖罪證(1216年2月18日),以及教皇霍諾留斯三世授予的113項特權(1221年1月9日)。1226年,條頓騎士團與德皇腓特烈二世達成協定,獲得普魯士境內的所有貴族特權。1234年,條頓騎士團贏得瑟格納戰役的勝利,教廷控制普魯士全境,將之租借給條頓騎士團,但直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才最終征服普魯士地區,迫使普魯士人改宗天主教。其間,1237年4月合併利沃尼亞的寶劍騎士團(Livonian Brothers of the Sword),並於1241年初開始進軍諾夫哥羅德公國。

發展

條頓騎士團標記條頓騎士團標記
不過時代總是在迅速變化,歷史很快為他們提供了新的機遇。 條頓騎士團從1226年開始,條頓騎士團開始了征服普魯士的工作。經過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殺,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完成了征服工作。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騎士團國,普魯士是騎士團國的中心。在1237年,通過與立窩尼亞的寶劍騎士團合併,立窩尼亞成為騎士團國的另一翼,與普魯士一樣,騎士團在立窩尼亞也建設了一系列的城堡作為防禦工事。雖然條頓騎士團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東方殖民上,它在小亞細亞的活動依然沒有停止,它的總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後,條頓騎士團沒有跟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一起前往賽普勒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騎士團設在威尼斯的總部遷到普魯士的馬林堡,這時他們完完全全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戰役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在東方的拓展也並非一帆風順,1242年他們在冰湖戰役中敗給俄羅斯聯軍。這次戰役又被稱為楚德湖(Peipussee)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在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現在一般的估計是騎士團一方有一萬人左右,以條頓騎士團的重騎兵為核心。俄羅斯聯軍一方有1.5萬到1.7萬,以步兵為主,指揮官是諾夫格羅德公爵亞歷山大DangerCode;雅羅斯拉維斯。俄羅斯聯軍排成牆陣,據守冰湖東岸。騎士團軍隊以楔形陣開始進攻,具體來說就是以重裝騎兵為先鋒進行突擊,後面步兵跟進,兩翼和後方則由輕裝騎兵保護。這種楔形陣是騎士團常用的戰術,它的優點是突擊能力強,能夠迅速撕開對方防線,如果守軍的軍事素養不高的話,很容易造成撕開一點就全線潰敗的效果。不過它也有自身的缺點,它兩翼的防禦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開防線,兩翼會慢慢被侵蝕。亞歷山大很了解這種戰術的特點,因此它把聯軍中主要的輕步兵安排在中間,列成加厚的方陣,消磨騎士團重裝騎兵的突擊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諾夫格羅德精銳步兵放在兩翼。騎士團的攻擊一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羅斯聯軍厚重的方陣使他們很難徹底撕開防線。地理上的劣勢也許是騎士團遇上的最大麻煩,由於湖岸傾斜而且結了冰,騎士團的重騎兵很難有效發揮他們的衝擊能力,因此進攻逐漸陷入僵持。這時楔形陣薄弱的兩翼開始暴露出它的缺點,在諾夫格羅德精銳步兵的壓力下,慢慢從兩邊向中心壓縮。騎士團開始陷入聯軍的包圍之中。作為最後一擊,亞歷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銳的親衛騎兵,從右翼後方包抄攻擊騎士團。聯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騎士團重騎兵雖然有著很強的個人作戰能力,但由於施展空間越來越小,他們的戰鬥力無法發揮,只能苦苦支撐。聯軍的步兵用長矛將騎士從馬上刺下來。由於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著重甲的騎兵掉進冰窟窿里,再也爬不上來。冰湖戰役中只有少數騎士從俄羅斯聯軍的包圍圈中殺出來逃往西方,絕大多數人戰死,包括大約500名騎士,另有50多名貴族被俘,其中包括騎士團大團長在內。俄羅斯聯軍方面據說有3500人戰死,大約同樣數量的人受傷。冰湖戰役中的毀滅性失利使條頓騎士團元氣大傷,向東方的繼續擴張就此停止。
騎士團國南面的波蘭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騎士團的對手。但到14世紀上半葉,波蘭在國王WladislawI的領導下再次團結起來,跟騎士團的關係也變得緊張。1308年騎士團占領但澤和Pommerellen使兩國之間的關係急劇惡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約中波蘭承認了騎士團國對Pommerellen的占領,雙方的敵意仍未打消。波蘭對騎士團國的仇恨是騎士團國重要的潛在威脅。不過儘管如此,騎士團國在14世紀下半葉在大團長克尼普羅德(WinrichvonKniprode,1351-1382)的領導下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在1370年他們擊敗了立陶宛——騎士團在東方主要的敵人。
面對著騎士團國的強大壓力,立陶宛和波蘭逐漸走到了一起。1386年,38歲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與年僅13歲的波蘭女王Hedwig結婚、婚後,立陶宛大侯爵加冕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和波蘭結成了統一戰線,共同對付騎士團國。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
1410年,騎士團國和波蘭-立陶宛聯盟在塔能堡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戰役,這場戰役是歐洲中世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騎士戰爭。關於雙方參戰的兵力在不同的檔案中有不同的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騎士團的兵力要少於聯軍。騎士團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萬人到2.7萬人,指揮官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UlrichvonJungingen)。波蘭-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萬到3.2萬,以波蘭人和立陶宛人為主,另外還包括俄羅斯人、韃靼人,指揮這支聯軍的是波蘭國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後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將全軍分為三條陣線部署,第一線的軍隊綿延3公里。Witold指揮的立陶宛人、俄羅斯人和韃靼人的聯軍在右翼。騎士團軍隊一開始也是分成三條陣線部署,不過當大團長榮金根看到聯軍長長的陣線後,意識到可能會被包圍,於是改為分兩條陣線(從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推斷出,騎士團與聯軍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樣子)。交戰雙方都把騎兵分成一個個旗隊(中世紀時軍隊的一個作戰單位,約有四百至六百人)置於一線,步兵則留在營壘里。騎士團一方在第一線還配置了發射石彈的臼炮。1410年7月15日中午時分,塔能堡戰役開始。開戰之前,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給波蘭國王Jagiello送去兩把劍,表示要進行一場騎士之間的較量。
騎士團的炮兵首先對聯軍射擊,不過沒有取得什麼成果,因為下雨,火藥被雨水淋濕了。聯軍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韃靼人在Witold的指揮下對騎士團發動進攻,但騎士團迅速擊退了他們的攻勢並反攻。聯軍中的韃靼人首先開始潰逃,聯軍右翼很快就無法守住防線。此時聯軍面臨著很不利的局面:騎士團的德意志旗隊突破聯軍右翼,向中央的聯軍波蘭主力進攻,騎士團其它旗隊也從正面開始衝鋒。雙方都把配屬在第二線、第三線的部隊投入戰鬥,因為大家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勝負的天平最終倒向聯軍一方,原因不過是戰場上的一次可以稱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騎士團大團長榮金根在戰鬥中陣亡。失去最高指揮官後,騎士團開始陷入混亂,許多騎士匆忙逃離戰場。聯軍抓住這一良機發動衝鋒,將騎士團軍隊擊潰。

衰落

冰湖戰役冰湖戰役
1241年4月9日,條頓騎士團作為主力的德國與波蘭聯軍在列格尼卡戰役中被拔都統率的蒙古軍擊潰,重騎兵全軍覆沒;1242年4月5日,1萬2千名條頓騎士團部隊(包括丹麥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地的騎士和民兵)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指揮的1萬5千至1萬7千人的諾夫哥羅德與俄國聯軍展開楚德湖戰役,條頓騎士團以重騎兵作為前鋒和作戰主力,其後是步兵,兩翼和後方有輕騎兵,俄軍則以弗拉基米爾騎兵和裝備有弓箭、鐵矛和投石器的輕步兵配置在中央,諾夫哥羅德的精銳步兵在兩翼,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親衛隊和貴族騎兵隊作為預備隊埋伏在左翼後側。最終條頓騎士團重騎兵由於行動不便以及冰層開裂等原因遭到慘敗,損失超過1萬人,再無能力向俄國腹地進軍。楚德湖戰役也被稱作冰湖大戰
1291年5月18日,馬木留克騎兵攻陷阿卡,條頓騎士團總部遷往威尼斯。
1320年,條頓騎士團團長在希臘南部摩里亞半島被當地人殺死。1391年,條頓騎士團在摩里亞戰役中失敗,被逐出摩里亞半島。1500年,條頓騎士被土耳其人徹底逐出希臘

崩壞

1346年,條頓騎士團從丹麥人手中奪取愛沙尼亞,控制了波羅的海東岸的全部出海口。1410年7月15日,條頓騎士團與波蘭立陶宛俄羅斯聯軍進行第二次坦能堡戰役(又稱格林瓦爾德戰役,並非一次大戰的坦能堡戰役),條頓騎士團再次敗北,包括總團長在內的全部指揮官陣亡,從此一蹶不振。
1809年,拿破崙解散了作為軍事組織的條頓騎士團。
1929年,教宗庇護十一世訓令, 條頓騎士團成為純宗教修士會, 以協助性質現存至今。
條頓騎士團全盛時期,控制了東西普魯士,整個波羅的海東岸,包括愛沙尼亞拉托維亞立陶宛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在南部義大利希臘西班牙法國的屬地。

團長

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戰地醫院時期HOSPITALLARBROTHERHOOD
阿克城Acre(Akko)Era1189/90-1230
希伯蘭德Sibrand1189/90-1192
傑勒德Gerard1192-1193/4
海因里希Heinrich1193/4-1195
烏爾里克Ulrich1195-1196
海因里希Heinrich(WalpotvonBassenheim?)1196-1198
騎士團歷任總團長GRANDMASTERSoftheTeutonicKNIGHTS
海因里希一世·瓦普特·馮·巴塞赫姆HeinrichIWalpotvonBassenheim1198-1200
奧托·馮·克爾噴OttovonKerpen1200-1206
海因里希二世·馮·滕納HeinrichIIvonTunna,calledBarth1206-1209
赫爾曼·馮·薩爾察HermannvonSalza1209/10-1239
蒙特福特時期MontfortEra1230-1271
圖林根的康拉德一世KonradIofThuringia1239-1240
格哈德·馮·馬勒堡GerhardvonMalberg1241-1244
海因里希三世·馮·霍恩洛厄HeinrichIIIvonHohenlohe1244-1249
岡瑟·馮·施瓦曾伯格GünthervonSchwarzenburg1249-1253
波普·馮·奧斯特納PoppovonOsterna1253-1257
漢農·馮·桑格豪森HannovonSangershausen1257-1274
阿克城時期Acre(Akko)Era1271-1291
哈特曼·馮·赫勒堡根HartmannvonHelbrungen1274-1283
伯克哈德·馮·施瓦登BurkhardvonSchwanden1283-1290
威尼斯時期VeniceEra1291-1309
康拉德二世·馮·福伊西特萬格KonradIIvonFeuchtwangen1290-1297
戈特弗里德·馮·霍倫赫GottfriedvonHohenlohe1297-1302d.1309
西格弗里德·馮·福伊西特萬格SiegfriedvonFeuchtwangen1302-1310d.1311
馬林堡時期Marienburg(Prussia)Era1309-1457
卡爾·貝斯特KarlBessart1311-1324
沃納·馮·奧瑟倫WernerVonOrselen1324-1330
洛斯爾LotharofBrunswick1331-1335
迪特里希·馮·阿爾滕堡DietrichvonAltenburg1335-1341
魯道夫·科恩·馮·瓦特扎LudolfKonigVonWattzau1342-1345
因里希四世·杜森納·馮·阿夫伯格HeinrichIVDusenervonArfberg1345-1351
溫里希·馮·奈普奧德WinrichvonKniprode1351-1382
康拉德三世·佐林格·馮·羅斯坦KonradIIIZollnervonRothstein1382-1390
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康拉德四世·馮·沃勒德KonradIVvonWallenrode1391-1393
康拉德五世·馮·瓊寧根KonradVvonJuningen1393-1407
烏爾里克·馮·瓊寧根UlrichvonJungingen(戰死)1407-1410
海因里希五世·馮·羅伊斯HeinrichVvonReuss1410-1413d.1429
米歇爾·庫徹梅斯特·馮·斯特爾伯格MichelKuchenmeistervonSternburg1414-1422
保爾·貝倫澤·馮·魯斯道夫PaulBelenzervonRuszdorf1423-1440
康拉德六世·馮·厄里克豪森KonradVIvonErlichshausen1441-1449
路德維希·馮·厄里克豪森LudwigvonErlichshausen1450-1467
柯尼斯堡時期Königsberg(EastPrussia)Era1457-1525
柯尼斯堡(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
海因里希六世·馮·里佩斯HeinrichVIvonReuss1467-1470
海因里希七世·里夫勒·里克特伯格HeinrichVIIRefflevonRichtenberg1470-1477
馬丁·圖克斯特茲·馮·韋茨豪森MartinTruchsetzvonWetzhausen1477-1489
約翰尼·馮·蒂芬JohannvonTieffen1489-1497
薩克森的弗里德里希FriedrichofSaxony1497-1510
阿爾伯特AlbrechtofBrandenburg-Kulmbach1510-1525d.1568
空位時期vacant1525—1527
梅爾根海姆時期MergentheimEra1527-1809
梅爾根海姆(今德國巴登—符滕堡州美因陶爾縣的一個城市,在陶伯爾河谷)
沃爾特·馮·克倫伯格WaltervonCronberg1527-1543
沃爾夫岡·舒巴茨WolfgangSchutzbar1543-1566
喬治·亨德·馮·韋克海姆GeorgHundtvonWeckheim1566-1572
海因里希八世·馮·博本豪森HeinrichVIIIvonBobenhausen1572-1590d.1595
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ofAustria1590-1618
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
卡爾一世KarlIofAustria1619-1624
約翰·尤斯塔克·馮·維斯頓克JohannEustachvonWesternach1625-1627
約翰尼·卡斯帕一世JohannKasparIvonStadion1627-1641
利奧波德·威廉LeopoldWilhelmofAustria1641-1662
卡爾·約瑟夫KarlJosefofAustria1662-1664
約翰尼·卡斯帕二世·馮·阿姆普林根JohannKasparIIvonAmpringen1664-1684
路德維希·安東LudwigAntonofpalatinate-Neuburg1685-1694
路德維希·弗蘭茲LudwigFranzofPalatinate-Neuburg1694-1732
克萊門斯·奧格斯特ClemensAugustofBavaria(Abp.-Elect.Cologne)1732-1761
查爾斯·亞歷山大CharlesAlexanderofLorraine1761-1780
馬克西米連·弗蘭茲MaximilianFranzofAustria1780-1801
卡爾二世KarlIIofAustria1801-1804
安東·維克多AntonViktorofAustria1804-1835
1809年解散,1834年重建,但僅僅是醫院慈善性質。
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ofAustria-Este1835-1863
威廉·弗蘭茲·卡爾WilhelmFranzKarlofAustria1863-1894
尤金·費蒂南德EugenFerdinandPiusBernhardofAustria1894-1923d.1954
神職人員領導priestlyORDER
諾伯特·克萊因Dr.NorbertKlein1923-1933
保羅·海德爾PaulHeider1933-1936
羅伯特·沙爾茲伊RobertSchälzky1936-1948
馬里安·特姆勒Dr.MarianTumler1948-1970
伊爾德弗斯·保拉IldefonsPauler1970-1988
阿諾德·奧斯默·威蘭Dr.ArnoldOthmarWieland1988-2000
布魯諾·普拉特BrunoPlatter20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