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鼻之戰

穿鼻之戰

穿鼻之戰,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中英戰鬥。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3日)英艦在穿鼻洋(廣州虎門口)進行挑釁,清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抗擊。傷英艦一艘。英軍敗退,落海數十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穿鼻之戰穿鼻之戰
穿鼻之戰是鴉片戰爭爆發前夕的中英戰鬥。道光十九年(1839年11月3日)英艦在穿鼻洋(廣州虎門口)進行挑釁,清水師提督關天培率軍抗擊。傷英艦一艘。英軍敗退,落海數十人。
關天培令軍隊向兩船發炮還擊,打斷窩拉疑號船頭水師提督左營游擊麥廷章連轟窩拉疑號船尾,英軍在兩方轟擊之下,多人連炮跌落海。兩個小時的戰爭之後,最終窩拉疑號帆斜旗落,邊擋邊逃,連同海阿新號一同遁去。在關天培收軍之後,附近漁艇撈獲英軍軍帽二十一頂,其他物事,不計其數。

戰爭前夕

1838年(道光十九年),英國海軍印度防區司令馬他侖少將率艦侵華。水師提督關天培聞訊後,立即加強虎門保衛力量。7月28日,虎門炮台發炮攔阻英船‘孟買’號,查訊馬他侖是否在船上。馬他侖立即調軍艦三艘至虎門口,關天培以書面答覆炮擊‘孟買’號事件與他無關係後,英艦退回。這次事件使關天培認識到虎門防衛力量尚不足夠。在林則徐和鄧延楨支持下,關天培主持架設了橫檔至武山的欄江鐵鏈兩道;又在武山上的威遠炮台和鎮遠炮台之間新建一座炮洞68個、配炮60位的大炮台──靖遠炮台。其建築之堅固與火力之充沛,為各炮台之最。此外,關天培還購進洋炮200多尊,並嚴格訓練水師兵勇、改革編制,將大鵬營改為協,拔副將駐紮那裡,與香山協相應。又戶有一批米船、紅單船、拖風船,利用有利地形與軍民在海上和陸上緊密協作,切實做到嚴陣以待,以迎擊來犯之敵。林則徐對關天培這些整頓防務的努力,予以高度評價,稱讚他:‘殫精竭慮,寢食以之。

嚴密布防

由於關天培在廣東沿海的嚴密布防,使英國在這個時期的挑釁與襲擊未能得逞。1839年9月4日,義律率兵船兩艘、貨船三艘到九龍山口岸以索食為名,突發炮火,進行挑釁,遭到大鵬營參將賴恩爵率領的水師猛烈反擊,狼狽逃跑。
虎門銷煙既有力地打擊了鴉片走私,又推動了願意進行正常貿易的外國商人與中國政府合作。1839年,英國商船‘薩克遜’號船長當朗同意林則徐提出的要求,只進行正常貿易,不販賣鴉片,並表示願意同中國簽訂協約,進行合法的買賣。林則徐立即批准當朗到廣州做生意。義律聞訊又氣又急。11月2日,他下令英艦‘窩拉夷’號和‘海拉新’號駛進中國南海的穿鼻洋面。

強行駛入

穿鼻之戰穿鼻之戰
1839年11月3日英艦兩艘在穿鼻洋(廣州虎門口外)挑釁,炮擊已經向林則徐具結的英國商船,阻止其駛向廣州,強令其折返。時值清水師提督關天培率師船正在穿鼻洋面巡邏。英艦“窩拉疑”號率先突然向師船開炮。關天培率軍英勇抗擊,雙方在海面擊戰約兩小時,關天培所在的指揮艦首先擊中“窩拉疑”號,接著將其“頭鼻”打斷。與此同時,清水師提標左營游擊麥廷章積極協同,隨後擊中該艦後樓。英軍另一艦“海阿新”號見勢不妙,始終不敢參戰。最後英軍敗退。如何評價鴉片戰爭中的道光?道光作為一國之君,是否為許多學者評介的那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投降派?本文根據史料提出自己的見解,請專家教正。
萬啟心折得到這樣的結果已經不錯了,道光對已被他革職的林則徐類似的奏摺就沒有這樣客氣了。一直在廣東前線浴血抗英的林則徐在接到道光指斥他的批折後,出於一腔愛國激情,嘔心瀝血,寫下一份《密陳辦理禁菸抗英不能歇手片》上呈道光。道光於九月二十九日閱看了林則徐的奏摺。林則徐在奏摺中,針對妥協派散布、並明顯地影響了道光決策的種種謬論一一加以批駁,企圖以此扭轉道光對一系列根本問題的看法。對於“夷兵之來系由禁菸而起”的謬論,林則徐批駁說:“彼之以鴉片入內地,早已包藏禍心”,“鴉片之流毒內地,猶癰疽之流毒於人身也。癰疽生則以漸而成膿,鴉片來則以漸而致寇,原屬意計中事”。對於“內地船炮,非外夷之敵手,與其曠日持久,何如設法羈縻’的謬論,林則徐批駁說“抑知夷性無厭,得一步又進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無已時,且他國效尤,更不可不慮。”作為鞏固海防的長久之計,林則徐還向道光提出:“粵海關已征銀三千餘萬兩,收其利者必須豫防其害。若前此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則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粵東關稅,既比他省豐饒,則以通夷之銀,最為防夷之用,從此制炮必求極利,造船必求極堅”31。林則徐不避嫌疑,披肝裂膽直抒胸臆,執迷不悟的道光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在林則徐的奏摺上加上蠻橫、毫無道理的批語。他在林則徐“他國效尤,更不可不慮”一句的旁邊,批上“汝雲英夷試其恫喝,是汝亦效英夷恫喝於朕也。無理可惡”。他又在林則徐“若前此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一句旁邊,批上“一片胡言”。道光對林則徐正確意見不分青紅皂白的拒絕,使他再次失去了一個糾正錯誤的機會。

究其變化

究其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對外情的閉塞而導致的一系列錯誤的判斷。首先,道光對於英國不遠萬里出兵中國的真實動機判斷錯誤,聽信妥協派官員奏報,認為“彼志圖貿易,又稱訴冤,是我辦理得手之機”32。故而希冀通過懲辦林鄧、許其貿易,“便可戢兵”。其次對英軍南撤的原因及其沿途的情況,輕信妥協派官員的謊言,作出英軍“情詞恭順”的錯誤判斷,希冀琦善到粵“即可戢兵”。其次對英軍南撤的原因及其沿途的情況,輕信妥協派官員的謊言,做出英軍“情詞恭順”的錯誤判斷,希冀琦善到粵“即可戢兵”。此外,道光還因對英軍船堅炮利的畏懼,對中國戰勝英軍缺乏必要的信心而“立意羈縻”。自從英軍攻陷定海後,妥協空氣逐漸在清統治集團中占了上風,為了促使道光改變強硬立場,妥協派官員肆意誇大敵人炮艦的威力、貶低中國的抵抗力量,製造戰而不可勝的輿論。琦善在奏摺中說:“該夷行蹤叵測,……延之日久,勢必南北滋擾。天津拱衛神京,已屬扼要之區,且近接盛京,尤為根本重地。欲求處處決勝,時時常勝,臣實不免存意外之虞。即如江浙等省,所恃為外衛者,原止長江大海,今海道已被該夷隨處游弋,長江又所在可通,險要已為該夷所據,水師轉不能入海窮追。且本年即經擊退,明歲仍可復來,邊釁一開,兵結莫釋。……頻年防守,亦不免費餉勞師。”33在這些言論的影響下,原來視英軍為“小丑”,對英軍充滿輕視、蔑視因而麻痹輕敵的道光一下子又走到了反面,從虛驕的速勝論者變為悲觀的失敗論者。道光在伊里布的奏摺中有這樣一段批示:“英夷如海中鯨鱷,去來無定,在我則七省戒嚴,加以隔洋郡縣俱當有備,而終不能我武維揚,掃穴犁庭。試問:內地之兵民,國家之財賦有此消耗之理乎”34?既然戰而不可取勝,道光幻想“片言片紙遠勝十萬之師”,通過與侵略者的妥協來罷兵歇戰。

強烈反應

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當道光派遣琦善赴廣東,滿懷希望地企盼琦善到粵“即可戢兵”時,英國侵略者卻在不斷地策劃著名新的侵略陰謀。英國侵略者遠渡重洋出兵中國本來就不是為懲辦林則徐或僅將英國對華貿易恢復到禁菸前規模而來。在林、鄧被革職後,伊里布遣其奴僕張喜赴英船饋牛酒,首賀以林、鄧褫職之事,英侵略軍頭目伯麥立即搖頭說:“林公自是中國好總督,有血性,有才氣,……豈為仇林總督而來耶?”36故而,英軍船隻在從大沽口南撤後,不僅拒不交還定海,返回廣東的英艦船亦向廣東水師船隻開炮轟擊,尋釁擴大事態。琦善到廣東後裁勇撤防的倒行逆施,更使英國侵略者有恃無恐,氣焰更加囂張。義律在與琦善的第一次談判中,即強硬地堅持割地賠款的侵略要求。當道光了解了英國侵略者的所作所為後,立即作出了強烈反應。

穿鼻條約

當道光於內地緊張地調兵遣將之時,英國侵略者為迫使琦善完全就範,於十二月十五日在廣東發動了軍事進攻,攻占了大角、沙角兩個炮台。琦善趕忙向侵略者乞和,面允了義律提出的《穿鼻草約》。《穿鼻草約》的內容包括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恢復廣州貿易等。這個草約既未經琦善簽字,更沒有得到清政府的批准。義律卻迫不及待地於十二月二十八日(1841年1月20日)單方面加以公布,並在6天后強行占領了香港。
道光在得到琦善關於大角、沙角炮台被英軍攻陷的奏報後,決定對英宣戰,開始進行更大規模地調兵遣將。正月初八日,道光授奕山為靖逆將軍,隆文、楊芳為參贊大臣,令其馳驛前赴廣東,又添派湖北、四川、貴州三省兵丁1000名,令赴廣東接應。命廣州將軍阿精阿等趕緊團練兵勇,獎勸士卒,並儲備軍需糧餉,槍炮火藥,“俟奕山等到後,和衷共濟,協力進剿,克復海隅”43。道光認為,“剿辦英夷,必須厚集兵力”,道光繼調遣湖南、湖北、貴州、四川、江西五省近萬名官兵之後,又於正月十一日,分別令吉林、黑龍江、河南、陝西、甘肅各派兵1000名,妥為預備,一俟有諭旨調遣,即迅速啟程。正月十八日,道光將“游移畏葸”的伊里布撤其欽差大臣頭銜,令回兩江總督原任,授平日辦事尚屬勇往”的兩江總督裕謙為欽差大臣,令其兼程馳赴浙江鎮海軍營,會同提督餘步雲專辦攻剿事宜。正月二十四日,道光得到伊里布關於英軍交還定海及琦善允為英人“代懇天恩”“將廣東外洋之香港地方,給予泊舟寄住”的報告。英軍交還定海沒有使道光用兵廣東的決心發生動搖,他為此告誡靖逆將軍奕山、參贊大臣隆文、楊芳說:“逆夷在粵猖獗,必得聲罪致討,聚而殲旃,方足以伸國法。此時雖有繳還之說,難保非逆夷詭計。”奕山等“惟當一意進剿,無論該夷是否繳還定海,總須一鼓作氣,設法擒渠,斷不可為其所獲,致誤機宜。且香港地方,豈容給與逆夷泊舟寄住,務當極力驅逐,毋為所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