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一般是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學習老人獨居的一種現象。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則家庭生命周期進入鰥寡期。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我國有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人2123萬,共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9%,他們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護理照料服務。據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介紹,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將近一半,隨著農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加,我們國家農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是上升的非常的快,達到了38.3%,這個速度應該說比城市更快了一些上升的速度。

發展現狀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注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集只提供了65歲的家庭戶資料)占全國家庭戶總數的20.09%(即1/5)。全國有65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戶中,空巢家庭戶占22.83%,其中,單身老人戶占11.46%,只有一對老夫婦戶占11.38%。地區之間的差異懸殊。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戶中空巢家庭戶的比例,山東省最高,達到36.05%,其次是浙江省,達到35.12%,均超過1/3。上海(29.37%)、天津(28.20%)、江蘇(27.48%)、黑龍江(27.21%)、遼寧(27.08%)、山西(27.00%)、河北(25.39%)及北京(25.00%)的比例也超過或達到1/4。

自1999年我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老齡化加速發展,並日益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明顯,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態勢。

截至2009年底,我國1.67億老年人中,8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已有1899萬,占11.4%,他們之中多數人逐步進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狀態。我國有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人2123萬,共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9%,他們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護理照料服務。

2012年9月23日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全國老齡辦日前表示,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達49.7%,接近一半中國城市。

據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介紹,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將近一半,隨著農民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加,我們國家農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也是上升的非常的快,達到了38.3%,這個速度應該說比城市更快了一些上升的速度。為此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十二五期間,民政部決定,連續五年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用多元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

解決途徑

伴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日漸長大,兒女們離家求學、就業和結婚,越來越多的低齡空巢家庭開始在城市裡出現。如果說在上世紀80年代,空巢家庭占老人家庭總數的10%,那么到了上世紀90年代,這一比例則上升到30%。而再過5到10年,這一比例將飆升至50%,2025年則會達到高峰,而且,空巢現象開始前移,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家庭已經空巢。

按“80後”較高的城鎮平均初婚年齡女性25歲、男性27歲計算,假設平均初婚初育間隔為2年,如果獨生子女18歲離家時,進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平均年齡在45歲—47歲之間,將在空巢家庭中生活15年後才進入老年生活階段。那么,這些中年空巢父母應該如何擺脫空巢危機呢?

即將步入中年空巢的家庭,應該在子女即將離家之前有意識提前過渡,把自己的生活重心調整好,如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生活圈,拓展自己的業餘愛好。一些已經退休的家長,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打打牌、跳跳舞,參加一些老年培訓;還在職的父母們,儘早把“一切圍繞孩子”的重心轉移到工作上來,多跟鄰里親友溝通、多參加單位組織的旅遊和聚會,儘早走出中年空巢危機。

解決空巢家庭問題是一個需要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努力的綜合性問題。

個人

1.首先要善於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應對自己身體突發不適有所思想準備,可以事先與子女、親友、鄰居、社區工作者、單位同事打招呼,以便在緊急時求得幫助。

2.其次是應該增強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獨感的有效途徑就是尋找精神寄託,充實新的生活內容,提升生命的意義。尋找精神寄託的方式有許多,如:增強人際交往,向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悶與煩惱,抒發感情,開闊視野。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使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積極參加社會交往,就地幫助居委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社會之中。

3.第三,要有提前量,即當子女到了“離巢”年齡,自己就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逐步減少對子女的依戀。

家庭

1.家庭成員要儘可能幫助老年人。

2.配偶要關心老伴,不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要關心老伴的心理健康,多給予精神上的安慰。

3.子女應該幫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與父母的聯繫。在精神上要關心父母,經常回家看望,伸手幫一把,聽聽他們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經常打電話問候,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就能夠緩解老年父母的困難。

4.在居住方式上,老少兩代人應就近居住,縮短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一碗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以送一碗湯到老人家不涼為宜。子女與父母住同一小區、同一棟樓、甚至同一層樓的不同單元都有利於成年子女對老年父母的關照。

社區

1.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深挖潛力,提高社區的自助、互助能力。

2.已開發國家“空巢”老年人多,與已開發國家的社區服務業比較完善有關。老人住在自己家中,生活中的醫療保健需求主要依靠家庭服務員。這樣,即可以節省經費,又可以讓老人的生活不脫離社區,並有利於老人與子女、親屬的接觸。

3.我國也要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包括:

組織社區相關部門上門服務,送貨上門、建立家庭病床、購物優先優惠、成立老年飯桌、上門理髮等服務項目,方便老人的生活。

4.對空巢家庭老人中那些身體狀況較差、精神狀態欠佳、生活不能自理、子女遠在外地的,要給予特殊照顧,如實行每日探望制度,在家中安裝應急求助設施,邀請心理醫生入戶諮詢等。

5.興建社會福利服務網路,建設老年服務中心和老年護理中心等養老設施,提供保姆、小時工、志願者等照料來源。

6.建立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設立方便、快捷的社區醫療機構,建立老年人健康狀況監測卡片,設定家庭病床並提供上門服務等。

7.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在交通出行,居家設施等方面的設計上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開發能夠增強老年人自立能力的器材,普及應急鈴、緊急呼叫系統等防範老年人出現意外事件的裝備。

8.推動和發展老年文體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動員老年文體活動中的老年人關心和幫助空巢老人。

9.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居民黨支部對轄區內的“空巢老人”責任到每個黨員,每天走訪,了解老人的需求。

社會

1.發動社會力量,幫助空巢老人。

2.動員社區內的商店、醫院、餐飲等服務單位,通過契約方式簽訂“幫扶空巢家庭老人”的合作協定,確保將照料、服務工作落實到人,服務到戶。

3.在社區中成立專門的家政公司,為老人們提供交通和伴陪,老年食堂,法律服務。對居家的體弱老人提供家務、家庭保健、送飯上門、定期探望、電話確認、緊急呼應系統等服務。

4.發揮志願者組織的作用。通過社區的青年志願者、少年兒童參加社會實踐的方式,串門與老人聊天,增加老人與社會的接觸。

5.設立專業的老年人心理諮詢站、點和服務熱線,及時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壓力。

政府

加強老齡工作,尤其是基層老齡工作:

1.設立專門老年人機構,開展統計調查,掌握空巢老人的信息,建立空巢老人檔案,向空巢老人提供反映問題的機構,並協調有關部門,使空巢老人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2.以獨居老人作為空巢老人工作的重點,採取包乾負責、聯絡關照制度(如電話聯繫或委託鄰居關照,定人、定時、定項目走訪慰問),落實其安全保護措施。

3.發展和完善養老機構,安排確有困難的空巢老人入住養老機構,實行社會化養老。對無子女、無生活來源、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孤寡老人,由養老院等社會福利機構收養。建立一批老年護理臨終關懷醫院,擴大對普通家庭老人的臨終服務。

4.在輿論上,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養老的光榮傳統,鼓勵和支持子女關心、愛護老年父母。表彰孝敬、贍養老人之模範子女,譴責虐待、歧視、甚至遺棄老人的行為。號召社會各界、單位、街坊鄰里多加關愛空巢老人。鼓勵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鼓勵老年人互助。

5.將空巢老人問題納入政府老齡工作的議事日程,制定長遠規劃,從根本上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問題,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六個計畫

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十二五期間,民政部決定,連續五年開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年活動,用多元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

空巢家庭空巢家庭

啟動敬老、愛老、助老工程,工程有個六個計畫作為支撐。

一是在大中城市要建設一批集養老示範、培訓實訓為一體的較大型的養老機構,我們簡稱為“陽光計畫”。

二是在區縣一級,每個區縣都要建設一所以養老為重點、兼具為殘疾人和孤兒服務的綜合性服務設施,簡稱為“月光計畫”。

三是在社區要建設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星羅棋布的站點,我們簡稱為“星光計畫”。

四是在農村鄉鎮繼續建設為五保老人服務的五保敬老設施,我們簡稱為“霞光計畫”。

五是開始試點、今年逐步鋪開,在農村建設的、由村主辦的互助養老幸福院,我們簡稱為“幸福計畫”。

六是同時在各類養老機構和社區配置不種康復輔具,我們簡稱為“福康計畫”。

通過這幾項計畫的實施,涵蓋了養老的不同的層級和不同的功能,為了把它落到實處民政部還制訂了社會養老體系建設監測指標體系,隨時對各地的發展進行監控,並且制訂了以獎代補的政策。

專家建議

作為子女,要試著幫助父母從心裡和家庭上走出中年空巢期,專家支招:

錦囊一:帶父母參觀自己的學校或城市

對於父母親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了解自己的孩子真實的生活狀況。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父母到自己所在城市轉轉,參觀參觀自己的學校或者辦公室,和父母一起做做自己平常愛做的事情,參加要好朋友的聚會等。呵呵,如果已經有了另一半,那就更好不過啦,剛好是促進感情交流的絕佳機會。

錦囊二:帶上父母去看《山楂樹之戀》

父母輩的愛情被老謀子搬上了螢屏,號稱史上最乾淨的愛情。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帶父母去一次影院,看看《山楂樹之戀》,陪父母一起回味那個年代的美好愛情。傾聽爸媽講講他們當年的拍拖史。呵呵。

錦囊三:邀上父母親來一次浪漫全家游

我們的父母親正是五六十歲,老當益壯的年齡。湊著假期,帶上父母去杭州、蘇州、上海、青島、廣州、海南等旅遊勝地遊玩一番,讓操勞了大半輩子的父母欣賞一下大好河山,享受享受天倫之樂。如果可能,可以帶著父母重遊故地,帶他們完成未了的心愿。帶父母出遊注意事項:首先,出遊前詳細考察線路行程。行程設計需要比較輕鬆,體力消耗不大。其次,考量旅遊點的舒適度。目的地除了選擇爸媽感興趣、沒去過的新鮮地方外,還要考慮到旅遊目的地的氣候、地理條件、舒適度等要素。第三,提前預訂好酒店。布丁連鎖酒店、如家、錦江之星等都提供電話和線上酒店預訂服務。我們校門口的就有一家布丁連鎖酒店提供家庭房,經濟實惠,生活設施齊全。一家人住在酒店式的家庭房裡也別是一番滋味。上次老爸老媽來學校看我,我就在布丁酒店定了套家庭房,晚上我也沒回宿舍,和爸媽待了兩天,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拉拉家常,吐吐廢話,左擁爸右摟媽,現在想想都感覺幸福的要死,哈哈。第四,備好藥品,注意飲食衛生。這個就不多羅嗦啦。

錦囊四:教父母學會上網聊天

記得有一次在家,我噼里啪啦敲著鍵盤和QQ陌生人聊的熱火朝天,突然湊過來一顆腦袋說:這字怎么出來的?當時聽到這么一句心裡特別心疼。我們常常忽視爸媽的感情,寧願和一個陌生人磨嘰,也不願聽身邊的人一句嘮叨。從那刻起,我決定要教會爸媽上網,至少要學會百度和QQ。呵呵,學會聊QQ,就可以和我們隨時保持線上啦!還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呢。如果既想旅遊,又想學習,那就挑一家可以免費上網的酒店,像連鎖酒店像布丁酒店等都有免費的電腦和上網服務。

錦囊五:給父母補拍一套美麗婚紗

爸媽那個年代都是穿著軍裝拍的結婚照,婚紗照還沒興。現在趁著老頭、老太太還有幾分姿色,帶上他們補拍一套別樣的婚紗照,讓他們充分回味和享受新婚的幸福。呵呵,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現在很多團購網站在團婚紗照的套餐,比較實惠的差不多六七百可以拍一套。

錦囊六:帶上父母一起去K歌

開個包間,軟磨硬泡帶著老爸老媽去KTV 吼幾嗓子,和他們一起高歌幾首他們那個年代的經典歌曲,比如《親密愛人》、《甜蜜蜜》、《大約在冬季》等至今還被年輕人掛在嘴角的歌曲。最好能勾起爸媽回憶起當時簡單清純的愛情,讓他們老二口除了拌嘴還有點甜蜜回味。最後別忘了送給爸媽一首歌,讓爸媽明白他們有多愛你,你就有多愛他。相信他們能感受到你通過歌曲傳達的愛,如果仔細觀察,媽媽是不是小心的用衣袖擦拭眼角?爸爸是不是熱淚盈眶?

錦囊七:請父母吃個大餐

國慶了,過節了,拉上要去廚房忙碌的老媽,叫上張羅不停的老爸,向他們拍拍胸脯,拍拍口袋裡的錢包,拿出請哥們吃飯的豪氣對他們說:老爸老媽,今天兒子請客,想吃什麼隨便點。下館子進飯店,吃的不是飯,是幸福的氛圍。

錦囊八:為父母做一次全身體檢

爸媽畢竟上了年紀,老媽已經不是當年因為你砸了二狗他家的玻璃能把你追的屁滾尿流的媽媽了,老爸也不是在操場和你一起揮汗如雨的較量籃球的爸爸了。上了年紀的人,某些身體零件容易鬧毛病,就算身體硬朗也要定期帶他們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圖個安心,也圖個放心。

社會壓力下的新興家庭生活

族群名稱特點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即夫妻二人在工作日獨自生活,周末共同生活。 “半糖夫妻”是流行於高學歷、高收入的年輕都市夫妻的一種全新婚姻模式。
周末婚男女雙方領了結婚證,在法律名義上是夫妻,但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住各自的房子,過各自的單身生活,只是在周末聚居在一起,過夫妻生活。
周末農夫周末到自己承包的地里澆澆水、施施肥,種點時令蔬菜,成了白領的新休閒方式。
丁寵家庭

丁寵家庭是指一些不想要孩子,又想享受為人父母的溫馨與樂趣,於是飼養寵物代替孩子的家庭。

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周末父母一些年輕父母,因為忙於自己的事業,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或把孩子全托,只有等到周末才把孩子接回家,一起生活幾天,培養親情。
空巢家庭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後,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
離婚儀式離婚儀式是指許多感情不和的日本夫婦選擇通過舉辦莊重的離婚儀式來結束一段婚姻。
mild生活MILD生活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存狀態,一份自由而自然的心態。
奈特爾家庭指的是那些由於成本增加、工作壓力變大,家長為了提高家庭收入,犧牲節假日消遣或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去工作,雖然家庭收入逐年增加,但卻失去了陪伴孩子和享受生活的機會。
家庭隱形人家庭“隱形人”,是指因平時各自忙於工作和學習、極少與家人相聚的群體。家庭“隱形人”如果與家人之間長期缺少溝通,不僅會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離,感情變淡,出現家庭矛盾,更會因此影響到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

獨一代成長引發的家庭危機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及子女出國留學低齡化、異地求學、異地工作等情況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年父母在子女離家後會感到失落、焦慮,以致出現了“中年空巢”、“421家庭”等現象。
421家庭| 丁寵家庭| 空巢家庭| 丁克家庭| 中年空巢| 豆竿家庭| 雙獨家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