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綜合徵

空巢綜合徵

所謂“空巢”,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而一旦配偶去世,則家庭生命周期進入鰥寡期。空巢期與鰥寡期對老年人來說是生活中容易發生困難的兩個重要階段。“空巢綜合徵”是一種過慣了熱鬧家庭生活的老年人一時不適應子女突然離開家庭而患上的一種心理疾病。

基本信息

概述

空巢綜合症空巢綜合症

“空巢”是指無子女或子女成人後相繼離開家庭,剩下中老年人獨守老巢,特別是老人單身家庭,西方國家稱之為“空巢"。近年來,中國老年問題專家將“空巢家庭”解釋為:其一指單身家庭中的老人,其二指老夫婦二人家庭。這兩類家庭的老人無子女或與子女分居。空巢綜合徵是指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環境下,由於人際關係疏遠而產生被分離、捨棄的感覺,常出現孤獨、空虛、寂寞、傷感、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調症狀。處於空巢期的老人總表現出各種各樣不適應的症狀,這種症狀屬於“適應障礙”,它不同於人體器質性疾病,而是老年人群的一種心理危機。

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調查,最近10年來,我國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趨勢,1987年我國空巢家庭在老年家庭中所占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我國空巢老人家庭約占老人家庭的25%。而在城市有老年人的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過30%,這個比例在2010年將可能達到80%以上。特別是在長期以來嚴格執行獨生子女計畫生育政策的城市,隨著獨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將成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

狀況

無奈生活

空巢老人不缺錢,缺的是精神寄託。多數空巢老人選擇到鄰村看戲或在家看電視,腿腳不便的老人往往守著電視從早看到晚。另外,老人協會和老人活動中心,也是老人們自娛自樂的主要場所。更多的空巢老人則把精神寄託放在撫養看護在讀的孫子孫女。

安全問題

空巢綜合徵 空巢綜合徵
從空巢老人引發的社會問題來看,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在家短暫逗留外,平日很難和老人生活一起。“常回家看看”成了許多留守老人的情感奢望。許多年青一代對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日漸削弱淡化,致使家庭親情出現隔閡甚至矛盾衝突,傳統倫理親情觀念受到衝擊和挑戰。

空巢老人盼不回子女還有深層次的原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給許多外出打拚的年輕人更多的心理負荷。空巢老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一些老人還表現出心情鬱悶、孤寂,平時愁容不展等心理失調症狀。

人身安全是空巢老人不容忽視的又一現實問題。一些老人承擔著照看孫輩和生產生活擔子,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只得尋求鄰里幫助。

原因

空巢綜合徵 空巢綜合徵

1、老年人獨居時間增多

2、傳統觀念衝擊:部分老年人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老讓對兒女的情感依賴性強

3、由於社會保障機制、養老措施不完善等,許多老年人無法到養老機構安度晚年。

4、對離退休後的生活變化不適應,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感到冷清、寂寞。

5、對子女情感依賴性強,正需要兒女做依靠的時候,兒女卻不在身邊,不由得心頭湧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憐等消極情感。

6、心境抑鬱,行為退縮,這些老人可能由於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對生活興趣索然,缺乏獨立自主、振奮精神、重新設計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表現

1.精神空虛,無所事事。

子女離家之後,父母從原來多年形成的緊張而有規律的生活,突然轉入鬆散的、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他們無法很快適應,進而出現情緒不穩、煩躁不安、消沉抑鬱等。

2.孤獨、悲觀、社會交往少。

人類是不喜歡孤獨的,特別是老年人,一旦出現“空巢”,他們會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失去支柱,感到寂寞和孤獨,對自己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狀態,甚至出現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3.軀體化症狀。

受“空巢”應激影響產生的不良情緒,可導致一系列的軀體症狀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質量差、頭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氣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

機制

由於老年人的體質正處於衰退期,因此心理上的適應不良容易影響到正常的生理機能運行,導致老年人的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減退,抵禦不住各種疾病的入侵,進而引發一系列病症。

防治

空巢綜合徵空巢綜合徵
一個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經歷五個階段:誕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體。在傳統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獨生子女家庭,子女離家的時間越來越早,比過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維繫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離,使許多夫妻難以適應。因此,為避免空巢出現的情感危機,就要積極防治“空巢綜合症”。

一要未雨綢繆,正視空巢。有些家庭對空巢心理準備不足,不願面對,似在迴避,誤以為“空巢綜合症”是一過性的,豈不知忽視帶來的負作用會更大,只有積極正視,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帶來的家庭情感危機。

二要對症下藥,心病醫心。預防“空巢綜合症”,不能採用消極的應對方法,如賭博,不正當的娛樂活動等。子女們要充分認識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機,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有的放矢地為父母的身體健康做一些實事。

專家強調,和父母住同一城鎮的子女,與父母房子的距離最好不要太遠。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湯”距離,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而不會涼為標準。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身在異地,與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顧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對父母的精神贍養。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緒上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經常與父母通過電話進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三要自我調適,樂觀生活。空巢老人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關愛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多接觸外界,在社會上釋放餘熱等。學會自我調適,建立有規律的生活非常重要。

應對

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常回家看看

(1)老年人應在子女生活獨立之前注意調整日常生活的格局、模式和規律,以便適應即將臨近的“空巢”家庭生活。

(2)年輕人與老年人雖然分開居住,但居住的距離最好是近一些,便於照看老人。居住較遠的可經常進行電話聯繫,當需要時能夠及時趕來照料老人。

(3)子女應該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多關心父母的心身健康,並在生活上給予照顧,這是對處於孤獨和空虛的老年人最大的安慰。

(4)老年人在孩子離家後要增強夫妻間的情感,要互相關心、體貼。要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和豐富自己的家庭生活,如種花草、養寵物、旅遊、欣賞音樂和體育鍛鍊等,並保持和加強同親友之間的往來,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以排解內心的孤獨和思念情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