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兒科

私立兒科

兒科是全面研究小兒時期身心發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綜合醫學科學。凡涉及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健康與衛生問題都屬於兒科範圍。其醫治對象處於生長發育期。兒科學的任務是不斷探索兒科醫學理論,在實踐的基礎降低發病率、死亡率,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兒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私立兒科服務是醫療衛生領域新興的產業,與普通兒科醫療服務有著很大的差異。世界各國的兒科範圍年齡各有不同,在中國從出生斷臍到14周歲末為兒科範圍。

系統劃分

兒童主要以系統劃分呼吸、消化、循環、神經、血液、腎臟、內分泌、遺傳代謝、免疫及新生兒醫學等。此外還有傳染病和急救醫學等,雖然在分類上與內科相似,但是其研究內容及內在規律與成人差別頗大,不能混淆或替代。

私立兒科服務特點

基本特徵

(一)個性化定製兒科保障項目
高端醫療服務可根據保障區域的不同,以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可靈活選擇各種保障方案。高端醫療服務一般採用預約就診方式,由患者選擇門診治療的時間。醫療過程較為開放以及互動,滿足客戶的願望和合理要求,並讓客戶在高質量的環境中得到及時、便利、可靠的服務。

(二)一站式兒科醫療服務
私立兒科服務中,將醫護人員、醫技設備、信息及患者以一種最為有效的方式組織在一起,減少每次就診所需的時間,簡化所需的手續。檢查、診斷、諮詢以及相關的治療等都在一個相對明確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著重於滿足兒童患者對於方位、安全、舒適、尊重等基本要求。

(三)健康管理會員制

私立兒科服務一般可提供一對一私密式健康管理會員制服務,建立健康檔案資料,將患者的診療記錄數位化,建立電子病歷/檔案,以利於與其他醫療機構相互轉診,提供更高的優質服務。

(四)舒適的醫療環境
私立兒科服務可提供家庭和酒店式的環境,溫暖舒適,提供先進的醫療設備。

(五)國際連結

私立兒科服務在診斷、醫療運轉等方面實現了國際合作,可提供遠程醫療和國際轉運服務。它為持有境外醫療保險的患者提供與保險公司間的直接結算,患者認可賬單後簽單即可。
(六)24小時多語言服務中心

私立兒科服務可提供全方位多語言醫療服務(一般以英語為主),24小時不間斷的全球客戶服務。無論身處中國境內或境外的患者都可以隨時隨地享有專業醫師的醫療或健康諮詢。

私立兒科發展狀況

對公立體系信任高於私立,支付方式影響就醫選擇
在對兒科就醫機構的選擇上,中國用戶對公立的信任度高於私立,這一點在兒童的就醫選擇上尤為明顯,而且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有調查表明,對私立兒科就診的意願度僅為33%(包括高端機構和中端機構)。選擇去公立醫院普通門診兒科之外的機構就醫的用戶中,僅有24%用戶則表示是自費的。由此可見是否有商業支付方會很明顯地影響到用戶的就醫選擇,所以僅憑自費用戶很難支撐起一個體制外基礎醫療市場。用戶看中就醫效率和醫生的深入溝通
影響用戶選擇私立兒科服務的主要因素是就醫體驗和效率以及和醫生深入溝通的機會。而其中只有23%的用戶選擇了私立兒科醫生不亂開藥這一條,可見用戶目前情況下還並不確定私立兒科是否會有藥品濫用的情況,信心並不足,這也是未來私立兒科機構需要進行市場教育並豎立口碑的重要點。

兒科保健

一、推拿常見須知
1.小兒推拿歷史
小兒推拿歷史悠久,從明朝開始自成體系。小兒推拿不是推拿診療在兒科中的簡單套用,而是從理論到手法穴位都有不同於推拿在其他各科中的運用。如:小兒推拿中的穴位,有的是點,有的是線,有的是面,多數分布在肘關節以下手掌上,完全有別於成人的穴位;治療手法也強調輕快柔和、平穩著實。
2.小兒推拿的作用
根據中醫醫生望聞問切的診斷結果,結合小兒具有臟腑嬌嫩、生機勃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以及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

11
趨康復的病理特點,通過推拿手法作用於特定穴位及部位上,起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從而緩解症狀。

3.小兒推拿的主要適應症

私立兒科私立兒科
小兒推拿的適應症較廣泛,有我們對於一般推拿所了解的運動系統疾病或症狀,比如:小兒肌性斜頸等;更有非運動系統疾病或症狀,比如:小兒便秘、小兒食積、小兒呼吸道反覆感染等。
4.小兒推拿主要注意事項
操作者的指甲需要修剪完善;如操作者手部不溫,則需先搓熱雙手,待手暖後,才能操作;推拿環境溫度適宜、同時避免風吹著涼;小兒如有骨折、出血、皮膚病等情況,其部位不宜做推拿;嚴格掌握小兒推拿適應症、禁忌症、推拿手法穴位、推拿時間、推拿頻次等各項要點。
5.做了小兒推拿後,注意事項
小兒推拿是所有診療方法中的一種,其他所有的醫療檢查和治療,如有必要,都是必須執行的,請嚴格遵守醫囑。中醫各種診療方法都各有特點;同時中醫西醫也各有所長,完善西醫的檢查與合理的治療,中西並重,互取所長,可更有效的發揮彼此作用。所以請客觀看待各類診療方法,不可偏頗,同時按需及時與醫生溝通,遵守醫囑。
5

6

二、肺炎疫苗常見須知
1.肺炎疫苗的定義以及預防疾病類型
肺炎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那么肺炎球菌是什麼東東呢?這是存在於27-85%的健康成人和兒童的鼻咽部中的一種細菌,也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傳播,在免疫力下降時就會致病,防不勝防。要引起注意的是,肺炎球菌並非只引起肺炎,還會引起中耳炎,菌血症和腦膜炎。
特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慢性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和吸菸者是高危人群。在天氣多變,霧霾天,和呼吸道感染多發的季節,5歲以下兒童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細菌侵襲,損壞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更會使肺炎球菌乘虛而入。
2.接種肺炎疫苗的必要性
私立兒科私立兒科
據統計,在中國5歲以下兒童每年有174萬例肺炎球菌疾病,其中3萬例死亡。最簡單有效的預防途徑就是完成4劑肺炎疫苗接種。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在肺炎疫苗上市推廣套用以後,全美5歲以下的兒童中每年肺炎球菌感染性疾病患病率直線下降,減少了88%,從而避免了對寶寶健康的傷害,大量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並且減少了疾病的經濟社會負擔。
包括中國香港、台灣、澳門在內,全世界有86個國家和地區已將肺炎球菌疫苗規定為強制免疫疫苗。
3.預防寶寶得肺炎的重要性
引起肺炎的除了肺炎球菌外,還有病毒,支原體以及其他細菌,肺炎疫苗雖然只能預防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但還是世界衛生組織優先推薦接種幾種疫苗之一。
肺炎是中國0-2歲小兒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的疾病,肺炎球菌導致的肺炎比例相對最高,約有30%左右,而且重症肺炎中有50%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對青黴素等抗生素已經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已經不如以前那么有效和敏感了,所以預防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及早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使寶寶獲得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是對抗兒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三、流感疫苗常見須知
1.寶寶最佳接種時間
33
大部分流感出現在11月到次年2月,但某些流感會延伸到春季,甚至夏季。含有最新病毒株的疫苗會在夏季末期開始提供使用,以在9月就可以接種疫苗。《中國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個月接種流感疫苗,能更有效發揮疫苗的保護作用。
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是在每年的流感季節開始前。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種時機。當然,在流感流行開始以後接種也有預防效果。
2.寶寶接種流感疫苗的作用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顯著降低受種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同時還可以減少患流感後傳染給他人的風險。1-15歲兒童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為77-91%。
3.流感疫苗的接種計量
12~35個月的兒童接種兩劑量,每劑0.25ml,間隔一個月;36個月以上的兒童及成人,接種1劑量,每劑0.5ml。兒童和成人均於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絕不能靜脈注射。可與其他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前後任何時間或同時接種,但需接種於不同部位且不能在注射器中混合。
4.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注意事項
·對3歲以下的兒童,如果第2次接種時正在患病的話,應推遲注射時間。
·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兒童不適宜接種流感疫苗。
·有過敏體質,特別是對雞蛋過敏的兒童不適宜接種流感疫苗。
·正患感冒或是急性疾病的兒童不適宜接種。

四、手足口病常見須知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多發生於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手足口病有很強的傳染性,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常見於夏秋季。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傳染病。

據統計,目前有二十多種的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在中國,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CV-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比較輕微,預後良好,極少數患兒會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等疾病,絕大多數重症及死亡病例是由於EV71病毒引起的。
1.手足口病有什麼表現呢?
手足口病的症狀一般出現於感染病毒3天到7天后,一周左右自愈,一般不超過10天。
發病早期的表現類似普通的感冒,有發熱,食慾減退,咽喉疼痛,渾身不適。
一般發燒1到2天后,口腔黏膜,舌,和咽喉部,會出現小而扁平的紅色斑點,並且逐漸發展為小皰疹,然後破潰形成疼痛的小潰瘍。這些小紅點和潰瘍,有時候也會出現在嘴唇及周圍皮膚。患兒常因嘴裡的潰瘍疼痛而不願進食和喝水,小年齡的孩子會有流口水比平時增多。同時手心和腳底會有這些扁平的小紅點,有時還會出現在膝蓋,肘關節,臀部和肛門周圍,這些皮疹也會發展成小皰疹,周圍有紅暈。手足口病的皮疹另一個特點是不會發癢。大多數患兒在一周內體溫下降,皮疹逐漸消退。皰疹也在3-5天逐漸乾燥結痂,脫痂後不留疤痕。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會有以上所有症狀,有些人感染了病毒或許一點症狀都沒有,卻仍可能傳染病毒給其他人,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無症狀帶毒者或隱性感染者,多見於成人。
2.手足口病是什麼引起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所引起的,據統計有二十多種,其中包括柯薩奇病毒A組的2、4、5、7、9、10、16型,B組的2、5、13型,以及埃可病毒11型和腸道病毒71型。在中國,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雖然絕大多數手足口病人會自然痊癒,但極少數會發展為重症,據統計,這些重症病例中有82%是由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
3.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哪些?
手足口病大多常見於嬰幼兒和10歲以下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內的孩子是高發人群,所以在托幼機構作多見。成人和大年齡兒童也會被感染手足口病。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或柯薩奇病毒以後,人體會對此次感染的這一型病毒產生抗體,但是因為會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所以會再次感染髮生手足口病。
4.手足口病會傳染嗎?
是的,潛伏期通常是3到7天。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種多樣,在感染者的鼻腔和咽喉部分泌物里,水皰的皰液里,腸道和大便里會存在病毒顆粒。因此,不難想像,手足口病會通過呼吸道,胃腸道和頻繁密切接觸傳播。舉幾個栗子看看:
密切接觸,比如親吻,擁抱,共用杯具和器皿;
咳嗽和打噴嚏;
接觸到便便,比如換尿布
接觸到皰液;
接觸已經存在病毒的玩具,衣物,家具等物品或其表面
所以,手足口病在年幼兒童中比較常見有一個原因是在更換尿布或者如廁訓練時病毒的播散,並且也和幼兒經常會有吃手的習慣有關。
隱性感染者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有些兒童或者成年人雖然感染了手足口病的病毒後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但是仍然可以把病毒傳給其他人。
手足口病患兒在生病的第一周傳染性是最強的,在症狀消失數周以後仍然可能存在身體內一段時間,有研究發現發病後4-6周仍能從大便中分離出柯薩奇病毒A16顆粒,而腸道病毒71則可能存在10周之久。
5.手足口病嚴重嗎?
雖然手足口病傳染性很強,但絕大多數病情都比較輕微,一般在7到10天內,自然痊癒。
通常很少見有併發症,因為口腔潰瘍的疼痛,有些患兒會有幾天的時間不願進食和喝水。另外,據統計,只有約0.3%的患兒可能發展為重症,比如腦膜炎,腦炎,肺水腫,心肌炎等。
6.手足口病在中國是常見的疾病嗎?
是的。
雖然手足口病的大規模爆發在美國是少見的,但是過去15年裡,東亞以及東南亞地區手足口病的還是有頻繁流行和大規模發生,常常2~3年會有一次規律性的高峰。
在中國,手足口病的發病率較高,多發於學齡前兒童,2008年5月,衛生部將其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截止2015年8月,我國已經累計報告達1300萬病例。僅2016年1-7月,我國確診的手足口病例達165萬。手足口病四季均有散發,但由於腸道病毒偏好溫熱和潮濕的環境,所以常見於夏秋季。但近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手足口病發病形式與以往只有一個高峰不同,呈現兩個發病高峰——4-6月和11-12月,這可能和氣候有關。另外,手足口病每年流行的主要病毒也不一樣,導致每年感染傳播率也都不一樣。
7.得了手足口病怎么辦?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感染疾病,有自限性的特點,不需要特殊治療,使用抗生素無效。通常症狀和體徵會在7-10天內消失。治療的主要目的在於減輕症狀,儘可能緩解患兒的不舒適感。
可以使用退熱鎮痛藥,比如泰諾或美林緩解疼痛,發熱和不舒服的感覺
吃吃喝喝對寶寶來說是個頭等大事啊,但是因為口腔潰瘍的疼痛和發熱生病的不適感,寶寶會不願意進食或喝水。這個時候呢,我們要適當鼓勵孩子儘量多飲水或其他液體,也可以頻繁地小口啜吸,以防止脫水。這裡小編列出來幾點小貼士鼓勵寶寶進食並減少進食和飲水時的疼痛:
給寶寶吮吸冰棍或冰沙;
給寶寶吃冰激凌或果汁奶凍;
給寶寶喝冷的飲料,比如冷牛奶或冰水;
給寶寶吃比較軟的不需要咀嚼的或流質食物;
給寶寶用溫鹽水漱口;
避免酸性的食物及飲料,比如柑橘類水果,果汁,以及蘇打水;
避免鹹的,辣的或其他刺激性的食物。
另外,不要刺破或擠壓手心和足底,或身體其他部位的水皰,應該讓其自然乾結。
8.我的孩子得過手足口病了,還會再得嗎?
是的。現在發現大約有二十多種病毒可以導致手足口病,寶寶感染手足口病以後只是對引起此次感染的腸道病毒或柯薩奇病毒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並不是對其他的相關病毒有抵抗力。不同病毒之間是沒有交叉免疫作用的,所以比較鬱悶的事實是完全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不止一次,但是病毒的相似性會幫助免疫系統更快更好地在下一次感染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9.手足口病可以預防嗎?
目前手足口病可以通過兩個途徑預防,接種疫苗和切斷傳播途徑。
疫苗接種
從2016年的上半年開始,全球首個手足口病疫苗---由中國自主研發的EV71疫苗,在全國各地陸續上市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疫苗主要預防腸道病毒EV71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將會降低患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險和住院率,但並不能預防其他病毒所引起來的手足口病。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麼這個疫苗只針對腸道病毒71型呢?為什麼不能覆蓋所有的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呢!?因為腸道病毒71型所引起的手足口病是相對最嚴重的,引起重症手足口病風險最高的類型。統計發現,重症病例中82%和死亡病例中的93%都是這個類型病毒所引起來的。另外,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較多,很難在短期內研發出針對每一型病毒的疫苗。
EV71疫苗目前屬於二類疫苗,是自費接種的,接種對象為6個月到3歲的孩子,一共接種2次,間隔一個月。最好在1歲以前完成接種,早日獲得保護性。
切斷傳播途徑
除了給寶寶進行預防接種疫苗來防止感染腸道病毒EV71所引起來的手足口病和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去對抗病毒以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預防措施來遠離病毒,減少手足口病的發生。
洗手:寶寶和爸爸媽媽都要記住要經常用肥皂和流動的水洗手,每次至少二十秒,特別是大小便或更換尿布前後,準備食物或進食以前,以及外出回家後。
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用沒有洗過的手接觸眼睛,鼻子和嘴巴,比如吃手,揉眼睛,摳鼻子等。咳嗽和打噴嚏時要遮住口和鼻子,可以用一次性紙巾或胳膊肘。因為成人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而且因為免疫力比兒童強所以往往是無症狀的隱性感染,所以也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成為傳染源。
消毒經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和公共區域,比如餐桌,料理台,玩具和門把手之類:因為病毒可以在這些物品上生存數天,所以可以先用肥皂和水,然後用稀釋的含氯漂白劑和水擦洗。
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期儘量避免帶寶寶去人流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隔離確診的手足口病患者:避免密切接觸2周以上(比如親吻擁抱,共用杯具,餐具,毛巾等)。確診的手足口病患兒,應該隔離在家2周后應該隔離在家並且水皰乾結為止才能返校。
不要故意去擠破或戳破水皰:因為皰液具有傳染性,而且擠破會有繼發感染的風險。

10.手足口病是不是就是口蹄疫呢?
不是,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沒有關聯,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通常感染豬,牛,羊等偶蹄類家畜。
口蹄疫在動物中有高度傳染性,可呈暴發流行,但口蹄疫病毒一般不傳染給人,不會在人群中流行。而動物不會被傳染到人類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簡要
傳染性疾病
通常引起發燒,口腔潰瘍,手心足心紅色小斑點,

最多見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但較大兒童和成年人也可以被感染
沒有特殊治療,一般不危及生命
如果出現頭痛,頸項強直,和背部疼痛,需要馬上就醫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會減低被感染的風險,比如,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曬太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