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大堡子秦公陵-西垂陵園

1993年,由於盜墓者的亂挖亂盜,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發現,一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 因此,一些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初步認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歷史塵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從1994年起,眾多考古專家經過分析考證,紛紛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結論。

禮縣秦先祖古墓 在禮縣永興鄉大堡子山北黃土平丘上,在煙雲籠罩中,居高臨下。兩座“中”字型主墓通長87米,某室長12米。兩座車馬坑,一座37米,一座110米。附近又有9座小型墓葬。1998年出土的青銅鼎、簋、壺、盒、車、劍等160餘件,為研究秦先祖與禮縣的歷史地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經過甘肅省文物考古專家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家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學和先秦歷史學上的兩大千古謎團終於大白於世。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完成統一中國,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發展史也成為海內外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1974年,陝西兵馬俑及秦始皇陵被發現後,引起了海內外的強烈轟動。眾多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通過對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的研究,指出秦人應有四大陵園區,並努力尋找它們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二、三、四陵園,即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臨潼秦始皇陵園都在陝西先後被發現。但秦人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在哪裡,卻始終無從得知。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後因牧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為西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國。所以,“西犬丘”實際上是秦族、秦文化的發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對研究秦史意義極為重大。1993年,由於盜墓者的亂挖亂盜,甘肅禮縣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發現,一些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甘肅省文物考古所隨即在大堡子山進行了為時8個月的搶救性發掘。發掘過程中考古專家發現,大堡子山的陵墓坐西向東,墓主頭西腳東,與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始皇陵園完全一樣,而長達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顯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點;這些墓葬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銅器上明確鑄有“秦公作鑄用鼎”、“秦公作寶用簋”等銘文;從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兩河夾一山”的獨特地勢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園“風水”取向。因此,一些歷史學者和考古專家初步認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歷史塵封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1998年,位於大堡子山秦公墓東南方約三公里處的圓頂山上又發現了秦貴族夫婦的合葬墓。專家認為,這座墓不但為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提供了有力佐證,其類似的墓葬形制和地理特徵也說明,禮縣一帶就是秦“西犬丘”所在地。甘肅東南部的禮縣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歷史上一直是早期人類活動、發展的重要區域。由於秦人四大陵園中的三大陵園都是在陝西發現的,此次秦人第一陵園在甘肅禮縣被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從1994年起,眾多考古專家經過分析考證,紛紛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結論。據甘肅省博物館歷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紹,目前考古學和歷史學專家已一致確認: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莊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園在禮縣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禮縣,甘肅禮縣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發祥地。專家們指出,秦第一陵園和“西犬丘”兩大千古謎團的解開,填補了先秦文化研究空白,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鹹陽的發祥、發展壯大、統一全國的歷史淵源流變得到系統可靠的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