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位於禮縣城東12公里處的大堡子山。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掘出土四座規模宏大的秦公墓,出土文物全國獨一無二,聞名海內外。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300餘件,專家們通過對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後初步認定是秦仲、莊公或襄公陵墓,並確立了此陵園為秦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的地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人的祖先為何發祥於此,並在此建立都邑里。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屬於嬴姓,源出東夷殷商末年,贏人首領一路進攻,進王渭水中游一帶,守衛商王朝的邊疆。隨著周王朝滅掉商紂,嬴人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
守衛的地區也被周人攻占,在其首領大駱的帶領下,沿渭水西進,繼續尋找生存之地,最後遷移至渭河以南、遠離周人中心的西漢水上游地區,從而保持了相對的獨立,為以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在這裡,他們戰勝了力量相對弱小的氐人,修建了城邑周王朝建立後,他們歸順了周王朝,周天子認可他們占據“西犬丘”,確認了他們的社會地位。秦人先祖非子善於養馬,受到周孝王的賞識,封為附庸,邑之秦,此後非子後秦仲被封為大夫秦仲在對戎作戰中死後,其子莊公繼承遺志對戎作戰,收復領地,被宣王封為西垂大夫。莊公次子襄公在平定叛亂中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陽,因功被封諸侯,正式立國。莊公死後文公繼承王位,繼續對戎作戰,占領了陝西歧山地區,完全結束了遊牧生活,開始了農耕生活,社會制度也隨之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秦人的發展壯大始終都未擺脫“西垂”這一中心和根據地。

發掘過程

20世紀90年代初,在位於禮縣城東12公里處的大堡子山發掘出土四座規模宏大
禮縣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園出土的“秦公銅鼎
秦公墓,出土文物全國獨一無二,聞名海內外。專家們通過對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後初步認定是秦仲莊公或襄公陵墓,並確立了此陵園為秦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的地位。秦公墓的開掘,解開了“西垂陵園”和“秦人發祥地”這兩大千年謎團,也證實了《史記》記載的準確無誤,引起了史學界、考古界的巨大轟動。、商、斷代工程專家組專家李學勤先生指出“禮縣為秦人發祥之地,關係中國古代史文化甚為深巨……有裨於考古界、歷史學研究的進程”,陝西文物考古所副所長曹瑋說:“本世紀甘肅文物考古有兩大發現,一是敦煌藏經洞,二是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

旅遊資源

秦公陵園的保護開發已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保護開發規劃已
大堡子山秦公陵園遺址保護項目
設計完成,並通過專家的評審。在不遠的將來,秦西垂陵園將再現其原始風貌,供海內外學者、遊人修學、考古、參觀遊覽。

地理位置

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及其墓群位於縣城以東13公里處,東起永興鄉爺遲村,西至永坪鄉趙坪村,東西6公里,南北3公里,總面積18平方公里,包括大堡子山城址、大堡子山秦公陵區、圓頂山秦貴族墓葬區等。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李學勤在《甘肅考古文化叢書》總序中寫道:“中國歷史文化早期的一系列核心問題和謎團恐怕都不得不求解於甘肅。”

重要事件

2015年7月20日,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禮縣大堡子山文物被成功追索回國。甘肅省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辦了《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受到外界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2015年9月21日下午,法國收藏家克里斯蒂安·戴迪安再次向中國返還24件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金飾片。兩個月前,原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返還回國並正式移交甘肅。
當日,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表示,一年之內,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兩次成功返還,為非法流失出境的文化財產返還多元化解決機制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有益經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