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經濟

禮品經濟

禮物的施與受,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禮尚往來,而是成為一種債生債、利滾利的經濟模式。中國禮品消費年需求近8千億元,日趨升級為超大規模的“禮品經濟”。

含義

禮品經濟禮品經濟

禮品經濟,也稱禮物經濟(GiftEconomy),屬於經濟學的一支,此概念的提出是為駁斥計畫經濟(plannedeconomy)中,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經過理性計算考量。
禮物經濟指的是提供商品或服務者並沒有明確的預期回饋對象,也沒有預期回饋的內容,有許多分享行為出自於非制式的習慣。同時,禮物的施與受之間已轉換成一種未明確規定的義務,形成送禮者與收禮者之間的隱晦關係。禮物經濟也被認為是一種債務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交易者的目標是儘可能獲得最多的禮物債務人,而不像在商品經濟中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

形成原因

文化因素

中國人尊崇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見面要禮,臨別要禮,辦事要禮,行商要禮,感恩要禮,圖報也要禮。無論是曹操贈關羽赤兔馬,還是唐明皇送楊貴妃金步搖,禮品自古以來本是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的佳話。但世事演進,有情化為有心,送禮這一曾經風度翩翩的亞文化,已演變成一場公關競爭,綁定了利益與身份,其廣度與烈度逐日升級。因此,超大規模的“禮品經濟”誕生在中國,毫不令人意外。

債務經濟論

一種說法是,禮品經濟實際上是“債務經濟”——送禮人的投資,並不指望像商品交易那樣獲得最大利潤,而是希望儘可能多地獲得“禮品債務人”,把債務面不斷擴大;作為收禮人而言,欠了“債”總是要還的。禮物的施與受,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禮尚往來,而成為各式各樣有特定訴求與含義的“契約”。“禮品經濟”便成為一種債生債、利滾利的經濟模式。

規模

高檔酒成送禮主角高檔酒成送禮主角

國家統計局、商務部對2011年禮品行業進行了個體與團體分類統計測算,得出的數據是,個體的年禮品需求在5055億元,團體的年禮品需求在2629億元,相加得出目前國內禮品市場的年需求總額在7684億元左右。

在火熱的禮品消費市場背後,個體的年禮品消費成主要消費部分,個體購買禮品主要集中在金銀珠寶、國際品牌的奢侈品、面額巨大的預付卡、古玩字畫、超級禮品酒。在奢侈品消費中,禮品饋贈需求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中國奢侈品市場不同於歐美日韓的一個顯著特徵。根據戰略諮詢公司貝恩公司2011年12月發布的《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2010年,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總額達約2120億元人民幣。2010年、2011年兩年,送禮主導的消費占中國奢侈品消費的份額超過30%。路易威登香奈兒和古馳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奢侈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