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經寺

禪經寺

禪經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神禾三路西100米。­與長安少陵塬畔的華嚴祖庭華嚴寺隔川南北相望。該寺始建於隋朝,興盛於唐,是唐時代樊川八大寺之一。寺院內外古柏參天,果木林立,有梧桐、柿子、石榴、藥材等諸多植物。寺院原有大鐵鐘一口,碑石兩通,現已無存。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禪經寺禪經寺
禪經寺始建於隋朝,興盛於唐,是唐時代樊川八大寺之一。

清《鹹寧縣誌》云:"小章(應為"小江")村有禪經寺"。《續志》載:"禪經寺,在小江村南神禾原北崖,楊嗣復迎養其父於此(《楊氏家譜》)。兩《志》所記寺址均確切無誤。昔日寺院為皇室奉佛供養,梵音悠遠,甘霖流長。清淨莊嚴,信眾雲集。

長安鹹寧志史載:唐時睿宗駙馬鄭潛耀和詩聖杜甫及文人雅士朝佛參道養心於此。可謂歷史久遠。現在仍然留存唐駙馬和杜甫禮佛問道的窯洞遺址兩處。

民國時期,禪經寺仍有殿宇。鄭維翰《心園集.樊川圖記》"小江村"條記載:"近村,叢柏林立,古禪靜(經)寺尚存。"在當時,寺內有山門房三間,大殿三間,東西廊房各三間,僧房三間,大殿後有呂仙洞,其規模還不小。大殿建築古雅,雕樑畫棟,牆壁丹青。殿正中奉有佛像,兩旁依壁有十八羅漢塑像。山門房內有韋馱、伽藍泥塑,一前一後。東廊房祀瘟神,西廊房祀送子娘娘,後窯洞祀呂仙。

抗戰期間,國民黨特務機關“青訓隊”曾占用該寺,殘害不少革命人士和進步青年,當地民眾稱其為“閻王殿”。自然,禪經古寺也在劫難免,鐵鐘被砸碎賣了生鐵,並拆毀部分殿宇。

解放後,小江村村民將餘存的殿宇房舍拆除,用其磚瓦、木料在村內建成國小。

寺院建築

禪經寺禪經寺
禪經寺周圍有地十餘畝,全是寺田。寺院內外古柏參天,果木林立,有梧桐、柿子、石榴、藥材等諸多植物。

寺記憶體有一眼古井,其井仍在(井口保護)。古井水很旺,水盛清澈,柔軟甘甜,大旱不降之年水位仍然不減。寺院原有大鐵鐘一口,碑石兩通,現已無存。寺內一直有僧人常住。

世事繁衍,滄桑遷變。禪經寺經歷了歷史長河風雨的沖刷洗禮,往日宏偉已成過去。但根基尚存,不需另闢。僧眾常住,不費招尋,法脈不斷,慧命相續。伽藍護念,慈悲法門。菩提心愿,弘法利生。神鬼相護,香火再興。

禪經寺雖然經歷了千年滄桑,可也住錫了無量菩薩。歲月沉積,普潤了恆沙有情,神聖莊嚴,如是功勳威威。經劫年華,廟宇年事耆舊,雕梁褪色,畫棟衰顏,寮房剝損,殿堂陳朽。當望朔兩旦山門掩開,善信雲集,知識共修之時,環視蘭若,前山正門,北齊法堂,東方祖堂,西位寮房。滿目蒼翳。至我僧衲,黯淡傷感,殤呼!殤呼!誥望十方善男信女,居士護法,檀越布施,功德發心,添磚加瓦。全慈悲之心,鼎力支持,造光明道場。隨緣布施,建人間淨土,廣捨錢財,築洗心浣池。一分一文不減功德,千金萬兩岌福無量。鐫刻芳名,歲月爍爍,功德流長。

住持簡介

法師自幼習武嗜好功夫,少小寡言好靜,發心梵志,披度出家。鑽讀佛經,喜研禪機。善於詩詞,包涵禪意。且參訪太極八卦諸拳師,習練趙堡太極,劉氏八卦掌。以練習拳腳,當做修行,磨礪心志,修身養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