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禪

竹禪

竹禪(1824~1901),俗姓王,法名熹,清代著名書畫大師、佛學大師、古琴大師, 曾為慈禧太后作畫、傳戒。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仁賢鎮人,雙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擅長書畫、金石雕刻、繪畫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題畫詩亦佳,多為禪機佛語,與“揚州八怪”齊名,居清中晚期書畫名家之首。其書畫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韜養齋筆》、《益州書畫錄》等書中 。著有《畫家三昧》6卷傳世,其名載入《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被列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

簡介

竹禪(1824~1901),俗姓王,法名熹,清代著名書畫大師、佛學大師、古琴大師,曾為慈禧太后作畫、傳戒。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仁賢鎮人,雙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擅長書畫、金石雕刻、繪畫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題畫詩亦佳,多為禪機佛語,與“揚州八怪”齊名,居清中晚期書畫名家之首。其書畫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韜養齋筆》、《益州書畫錄》等書中。著有《畫家三昧》6卷傳世,其名載入《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被列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曾住上海龍華寺。14歲出家於梁山報國寺,受戒於雙桂堂,一生雲遊大江南北,晚年為梁平雙桂

堂第十代方丈,20歲時在梁平縣城北門報國寺削髮為僧,是晚清首屈一指的畫壇怪傑。擅長書畫、金石雕刻、繪畫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謂別成一派,題畫詩亦佳。其書畫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韜養齋筆》、《益州書畫錄》等書中,著有《畫家三昧》6卷傳世,其名載入《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他長期遊歷名山大川,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以賣畫為生,一生數次回梁平。鹹豐六年(1856)前後回到梁平,贈雙桂堂貝葉經、舍利子等珍稀佛教文物。雙桂堂為此修建一座舍利塔,至今猶存。光緒二十四年(1898)從重慶匯銀1000兩給雙桂堂,解決當時雙桂堂的經濟困難。次年雙桂堂派人到重慶請竹禪回梁平主事,他欣然應允。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七十六歲高齡的竹禪帶著他一生積存的數箱字畫,回到梁平,接任方丈,於年底圓寂。其墓有聯云:“攜大筆一支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 。

書畫

竹禪平生愛竹,又是一位禪僧,故取名竹禪。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細緻觀察竹的各種形態,“必得成竹於胸中,上而尖頂,下而筍根,使全身透露,影現檀欒,庶幾風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禪畫竹,姿態萬千,頗有神韻。竹禪書法師宗懷素,精於狂草,二十年後練寫一種新的書體“九分禪字”,為竹禪創造的一種奇特書法,此書結體長方,兼有小篆與隸書(八分書)筆意,禪味悠長,故竹禪為它取名為“九分禪字”。竹禪所作書畫,每每題詩作跋,並自刻“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禪”等印章,並有《印譜》及《刻心經句印》一卷行世目前。其書畫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頑石,羅漢佛像見長。其主要作品現存於新都寶光寺,普陀山白華庵。北京市拍賣行2005年春季書畫精品拍賣會於3月13日。其中他的一幅六尺四條屏靈石圖拍賣價達數百萬元。近年來有兩幅佛家羅漢圖流傳於開縣。

竹屏

竹禪平生愛竹,又是一位禪僧,故取名竹禪。竹禪畫竹,效法清初畫家鄭板橋。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細緻觀察竹的各種形態,“必得成竹於胸中,上而尖頂,下而筍根,使全身透露,影現檀欒,庶幾風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禪畫竹,姿態萬千,頗有神韻。通景竹屏一堂共四幅,以擬人手法,題為吟風、烘晴、醉雨、承露,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再現了竹子在風、晴、雨、露中的各種神態。這些畫是竹禪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南海普陀冊白華庵繪製的,後由雪堂的弟子星壽帶回龍藏寺珍藏。一九三一年,星壽又將這些畫轉贈給寶光寺。

十六羅漢像

竹禪作為一位佛教徒,很喜歡畫佛、菩薩和羅漢像。年輕時,他得見唐末著名畫僧貫休畫的十六羅漢石刻拓片(現寶光寺七佛殿中尚有一堂),如獲至寶,數年中,乃潛心摹繪了十幾堂,送各叢林供奉。送龍藏寺的一堂,又由雪堂和尚木刻拓印傳世(現寶光寺念佛堂還殘存兩幅),影響頗大。竹禪畫羅漢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貫休的十六羅漢,畫法奇古,一直作為後世的範本,清乾隆帝還有題贊。竹禪經過琢磨分析,細閱佛典,指出了貫休畫中的錯處,並根據《彌陀經》所述,重繪了別具一格的十六羅漢像。竹禪一生中共畫過四堂羅漢像。現掛在寶光寺大雄寶殿兩側的一堂羅漢像,是竹禪在光緒十五年(1889)秋,由湖北武昌寄回蜀中的。畫的上部,以“九分禪字”篆其名號,以草書題其來歷。所畫羅漢,形態殊異,神光迸露;羅漢所倚怪石,或威猛若獅虎,或狡詰如鷹隼。而竹禪另一些畫中的怪石,則又孤寒若釣叟,或俊俏如美人,其意味無窮。

捧沙獻佛圖

竹禪喜作書畫大品,雖是寬大的紙幅,但還嫌不能揮灑自如。晚年有詩云:“老僧年邁七十七,終日手中不釋筆;紙長丈二猶嫌短,信手拈來塗粉壁”。寶光寺說法堂右壁的《捧沙獻佛圖》,即是“九八加一老比丘”棗七十三歲的竹禪在上海的傑作。這幅畫高六米,寬五米,如此大品,世所罕見。捧沙獻佛又名小兒施土,畫的是佛教《賢愚因緣經》里的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與弟子阿難入城乞食,遇一群小孩在路旁遊戲,他們將泥土作成房屋與倉庫。其中一小孩見佛來到,頓生布施之心,即捧倉中名為“米”的沙土獻佛以表虔誠。一百多年後,這個小孩轉世當了國王,就是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其他小孩也作了國王的大臣。這幅巨畫,松乾挺拔,竹節秀勁,佛祖面目慈祥,兒童行為天真,實是一幅形神兼備之佳作。

九分禪字

這幅字是與《捧沙獻佛圖》大小相同、左右對稱的,為竹禪創造的一種奇特書法。此書結體長方,兼有小篆與隸書(八分書)筆意,禪味悠長,故竹禪為它取名為“九分禪字”。字高15厘米,共得一千字,寫的是《華嚴經》序文。後有行書跋語一則,說明了這種字型的來歷與寫字的時間、地點等。跋語云:

如是之字型,從古未有也,曾經五十餘年寫成。如是,更其名曰“九分禪字”,與八分隸書而為籌。待時在光緒二十有二年小陽月,書於上海客次。九八加一老衲衣人竹禪。

上述巨幅字畫,是竹禪按寶光寺法堂兩壁的尺寸大小而作,由雪堂和尚的弟子星壽從上海帶回寶光寺的。

墨獅

竹禪不僅擅長於畫人物,還擅長於畫動物。寶光寺東方丈內的一幅墨獅,更引人入勝,傳為神筆。竹禪畫獅,講求於神似。他巧妙運用墨的濃淡,畫了一頭神采奕奕、昂頭翹尾、腳踏禪雲的獅子。無論你站在任何角度觀看,獅子的眼睛都直盯著你。稍一移步,好象獅子的眼神也跟著轉,尾巴也跟著搖哩!竹禪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竹解心虛葉似個,我不成佛也是錯; 維摩台中方丈地,能容八萬獅子座。

竹禪在寶光寺的書畫還有《阿彌陀佛》、《四大菩薩》、《凌雲高節》、《寶貴壽考圖》及楹聯等。《通景竹屏》、《十六羅漢像》、《捧沙獻佛圖》、精品書畫,每幅字畫各具特色,耐人玩味,屬於國家珍貴文物。

傳承

與“揚州八怪”、破山禪師齊名,是晚清聞名遐邇的畫壇怪傑。人們在他墓前提聯評價:“攜大筆一枝,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是這位“書畫名家”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繪畫弟子方炳南,擅長花鳥、蔬果,著有種菊軒《畫譜》,木廖精印,廣為流傳;曾主持省、縣“勸工局”,首創竹簾畫,使梁平工藝美術品省內外馳名,成了清末最為著名的民間畫師。

軼事

竹禪年輕時,和一大家閨秀相愛,犯了佛教戒規,被官府捉拿。成都將軍完顏崇實念其有才,從中援救,遂離梁山,棲身於成都附近的寶光寺和龍藏寺。這兩座寺廟的住持,都屬於梁山雙桂堂破山祖師傳下的法脈。因此,竹禪備受優待。他在龍藏寺一年多,與寺內方丈、蜀中詩僧含澈(即雪堂和尚)論詩談禪,相處融洽,並結為同庚好友。竹禪離蜀赴上海時,雪堂還命弟子星壽做竹禪的隨身侍者。竹禪四十見左右雲遊大江南北,“所至名山古剎,多有留墨,體格高超,軼唐邁宋,人是以珍重之”。以後,他又多次到北京,出入於王公巨卿間,與翁同龢、徐甫阝等相友善,一時名滿天下。

鑒寶

央視鑒寶欄目關於竹禪繪畫:

中國國家博物館鑑定專家許麗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鑑定專家潘深亮評價:竹禪具有詩、書 、畫、印諸方面的造詣,其藝術風格屬徐渭、八大山人和揚州畫派一路。作品重意境、重主觀感受和個人氣質的表現。他的繪畫多取材竹石花鳥和山水人物,而不拘泥於一事一物的具體形貌,書法多以自作詩文和佛語為內容,擅作大篆,精於行草,所作印章將佛像,偈語,俗話等刻之於石。大筆大刀,大朱大白,對比十分強烈。竹禪天分既高,閱歷又廣,更有文學、佛學的修養,所以行書作畫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無論尋丈巨幅,還是尺幅小品,皆令觀者愛不釋手。

竹禪喜歡畫大幅之作,我們所謂的大幅作呢,就是說他越大越不嫌大。壽星畫呢,是寫意之作,他的開臉又用小寫意完成,壽星的那種慈善的面目,童子那種可愛機靈都表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在他開 臉、點睛的那個眼睛上,就那一點墨點就完全表現了,那種傳神的精神。尤其是呢,畫人物畫難畫手,他的手畫得非常好,小童子手捧的是酒杯,來給壽星敬酒,當時壽星看了之後合手鼓掌,那種歡喜從內心來表示的,筆下的功夫極為強,所以專家鑑定團研究決定《壽星圖》給定到20萬元人民幣。

這兩件作品都是真跡,一個是比較早一點的,一個是比較晚一點的。一個畫家的早、中、晚(期),有不同的風格,很容易把早期的作品鑑定為假的。竹禪的墨竹,追鄭板橋,但又重寫生,就是他深入到自然當中去,看風雨竹的變化,這幅畫的是風竹,瘦竹迎風,枝繁葉茂。竹禪的墨竹畫傳世的很少,而且像這個詩、書、畫三結合,那更是鳳毛麟角。所以根據這種情況來看呢,鑑定團研究鑑定估價30萬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