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定、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學院地處福州,占地面積537畝,教學、生活、體育等配套設施齊全,現有福建省級機關醫院1所直屬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福清市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2醫院、建甌市立醫院、莆田涵江醫院等5所 非直屬附屬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等14所教學醫院,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73個。校內建有護理、藥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醫學、口腔醫 學、衛生信息管理、康復治療、醫學營養、醫學基礎和文化基礎等11個實訓基地,其中藥學、護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高等職業教 育實訓基地。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坐落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它的前身福建衛生學校創建於1954年,原名福建省福州衛生幹部學校。

1953年,正是中國經濟建設由恢復時期進入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頭一年。當時衛生戰線面臨幾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一是一批在基層擔任衛生行政領導職務、建國前參加工作的同志迫切需要提高文化知識和政策水平,以適應當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二是大量國中級衛生人員需要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國家衛生部據此通知各省立即創辦這類學校,以解決上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福建省衛生廳選派高胡同志負責籌建學校。1953年開始選址、基建,1954年正式開辦。

當時的校址設在鼓樓區河東路得貴巷17號,占地面積約百畝,建校初期,開辦幹部文化班,開設藥劑士、檢驗土兩個專業。學員都是從福建省選送來的在職幹部。1955年,藥劑士、檢驗士專業開始面向福建省招收應屆國中畢業生。

1958年,福州醫士學校撤銷,衛生醫士專業調整到該校。

1959年國中畢業生大量增加,衛生幹部學校名稱已不相適應,於是學校正式定名為“福建衛生學校”。

1963年春,南安中藥材學校中藥材專業併入該校,調整時將中藥材專業改為中藥劑士專業。從此,該校共開設藥劑士、檢驗士、衛生醫士、中藥劑士四個專業。在此期間,學校還先後舉辦廠防疫幹部培訓班、婦幼保健幹部培訓班、工業衛生幹部培訓班、醫藥財會班、藥訓班等各種短訓班和藥學、檢驗專科函授班。

1966年.全國爆發“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人串連形成熱潮,不久,軍宣隊進駐學校,組織教工開展“斗、批、改”和“清理階級隊伍”。學校處於癱瘓狀態,當年停止招生。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至1969午下半年,學校被撤銷,教工下放勞動鍛鍊,校園校舍被外系統所占,圖書和儀器設備全部被分光。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福建省醫藥衛生人才嚴重匱乏,影響了醫療衛上部門工作的開展。在社會的強烈需求下,學校於1972年在福州助產學校舊址籌備復辦,1973年恢復招生,仍然開設藥劑土、檢驗士、衛生醫士、中藥劑士專業。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連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左”傾錯誤的束縛,全國務條戰線發生了歷史性偉大轉折,祖國大地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景象,該校也不例外。

1978年,開辦了藥學大專班。1979年,開辦檢驗大專班。1982年起,該校先後與閩清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附屬一院、二院、福建中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福建省職防院、福建省衛生防疫站、福建省腫瘤醫院等單位合作,以該校名義招生辦班,開設助產士、護土、衛生醫士等專業。

該校相繼成為中國藥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福建函授站、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外遠程教育學習中心,成立了福建省鄉村醫牛培訓中心、醫學美容培訓中心。特別是中國藥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福建函授站,1987 年創建,培養高中起點藥學專科函授生,2001年開始培養專科起點本科函授生,函授站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達750人,為促進福建省藥學事業的發展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1990年,藥學大專班掛靠福建醫科大學,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藥學專科班,成為福建醫科大學專科班教學點;1998年,招收藥學、檢驗高職生,2000開始招收護理高職生。

1996年該校與福建黎明企業集團聯合創辦了福建省內首家民辦中等衛生學校——福建私立黎明衛生學校,由黎明企業集團投資建校,由該校組織實施教學,校企合作,優勢互補,開設藥劑、護理、護理(英語專門化)、醫學檢驗、助產、衛生管理等社會急需的專業。2003年來共招生1376人,向社會輸送了1006名中等衛生人才。

2003年,福建私立育才衛生學校併入該校。

2004年,該校與福建黎明企業集團再次合作,聯合創辦的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獲福建省政府批准,2004年秋季開始招生,開設食品衛生與檢驗、園林花卉、藥物製劑和藥品行銷四個專業。

2002年12月,福建省政府同意福州衛生學校併入該校,通過土地置換,籌集資金,遷址重建。組建福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3年,該校獲準以福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籌)的名義開始招生,首屆招生的專業有藥學、檢驗和護理三個專業。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2003年10月,該校選定福州市閩侯縣甘蔗鎮洽浦村附近535畝土地作為福建醫高專建設用地。2004年2月,福建醫高專建設項目經福建省發展計畫委員會批准立項,並被福建省政府列為2004年省預備重點項目。項目規劃投資30937萬元,總建築面積139910平方米,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於2005年10月竣工並交付使用。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護理系、藥學系、醫學技術系、臨床醫學系、4個系部,全日制在校生7000餘人,開設有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助產、生物製藥技術、衛生信息管理等23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序號
系(部)
專業名稱
1
護理系
護理、助產、醫療美容技術
2
藥學系
藥學、醫藥行銷、中藥
3
醫學技術系
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
4
臨床醫學系
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眼視光及康復治療技術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

師資力量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400餘人,專任教師32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37.7%,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2.0%,青年教師中碩士學位占46.4%,兼職教師482人。

對外合作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與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福建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福建惠好醫藥集團、國藥控股福州有限公司、深圳邁瑞科技有限公司、長春迪瑞醫療科技有限公 司等醫院(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定。學院舉辦了福建省立醫院護理班和臨床醫學(影像診斷方向)班、福建省腫瘤醫院護理班和醫學影像技術(放射治療 方向)班、福建惠好醫藥集團藥學專業訂單班、莆田九五醫院助產班、廈門鷺燕大藥房有限公司藥學班等8個校企合作基地班。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境)外十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2005年以來,該院教師在全國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3篇(其中CN級刊物上發表高職教育、教學研究論支總計87篇),主編或參編國家規劃教材39部,自編教材16部;主持或參與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4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5項、校級37項)。其中張靜、鄧元榮、黃仁傑等老師主持的4項科研課題入選省衛生廳青年科研課題資助計畫。該院藥學系承擔了衛生部課題《十一五期間我國衛生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研究》子課題——《全國高職高專教育藥學專業設定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該院的食品藥品研究中心正在進行三類新藥他米巴羅汀的研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劉韌老師參與的《安多霖膠囊的研製》獲國家經貿部第九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杯獎;陳玲瓏副教授、蘭寶金副教授的《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套用解剖》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陳明非副教授的科研成果“複方慶大黴素膜”完成與福藥海王製藥有限公司的技術成果轉讓。兩個附屬醫院科研工作成績喜人,2007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3項,獲省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另有多項科研課題獲省科技重點項目資助、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或福建省衛生廳青年科研課題立項、福建省衛生廳創新課題立項。

2005年來,學院先後被授予“省文明學校”、“全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省平安校園”、“平安先行學校”、“全省高校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省模範職工之家”、“福建省學校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省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在2008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1年底,被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發改委、福建省財政廳確定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

研究機構

學院擁有福建省級機關醫院1所直屬附屬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清市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2醫院、建甌市立醫院、莆田涵江醫院等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等14所教學醫院,並擁有173個穩定的各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校內建有護理、藥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衛生信息管理、康復治療、醫學營養、醫學基礎和文化基礎等11個實訓基地,其中藥學、護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福建省鄉村醫生培訓中心和福建省鄉鎮衛生技術人才培訓中心設在該院。

學院建成了一座藥物製劑實訓車間、一個藥用植物園、二個館(人體科學館和中藥標本館),建立了護理實訓基地、臨床醫學實訓基地、基礎醫學實訓基地、生物製藥實訓基地、醫學檢驗實訓基地、醫學影像實訓基地、口腔醫學技術實訓基地、文化基礎實訓基地在內的八大實訓基地。其中護理實訓基地被列為2007年福建省高職教育實訓基地項目,獲福建省財政支持經費130萬元。2007年建成藥物製劑實訓車間,該項目獲福建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專項資金100萬元和財政廳撥款30萬元,2008年被列為省級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已申報中央財政支持)。此外學院還接收了福建省腫瘤醫院捐贈的一台西門子CT機,極大地改善了學校的實踐教學條件。

學術交流

學院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菲律賓、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境)外十餘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對台對外教育學術交流取得了新進展,學院國際化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學校領導

職務
名字
院黨委書記 林春明
院長、黨委副書記
郭素華
副院長、附屬省級機關醫院院長 季曉林
副院長
廖偉堅

(據2014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

文化傳統

辦學特色

學院專業特色鮮明,專業優勢明顯,適應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緊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此外,學院還與中國藥科大學聯合舉辦藥學專業專科函授、專升本函授教育,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舉辦醫藥衛生類本科、專科現代遠程教育。

辦學宗旨

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重實踐、重技能、重套用,大膽改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傳承歷史,再創輝煌。面對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學院實施“小課堂授業,大課堂育人”的人才培養工程,堅持“強內涵,創特色,樹品牌,爭一流”的辦學理念,大力弘揚“嚴格規範、嚴謹求實、敬業奉獻、開拓創新”的辦學精神,秉承“業精德誠”的校訓,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教學和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為重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正堅定地朝著創建高水平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的目標闊步前進。

學院現任領導

嚴肅:中共黨員,在職本科學歷。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75年11月至1980年11月順昌縣洋壋衛生院醫生,1980年12月至1985年9月福建省醫學科學研究所幹部,1985年10月至1996年6月任福建省衛生廳醫教處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助理調研員,1996年7月至2000年10月任省衛生廳辦公室助理調研員、調研員,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省衛生廳人事處處長,2007年8月起任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林春明: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副研究員。1986年福建中醫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先後任輔導員、藥學系辦公室主任、藥學系黨總支副書記、院團委副書記。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國際經營管理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1998年6月起先後任福建中醫學院團委書記、外事辦公室主任、台灣中醫藥事務辦公室主任、海外教育學院副院長、學院辦公室主任(其間,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漳浦縣掛職任縣委副書記),2009年5月起任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副書記。

陳雄:中共黨員,省委黨校在職大學學歷。1970年2月參軍入伍,1988年1月轉業,先後在福州市衛生局黨委辦、監察室、紀委工作;1996年8月任福州市第一醫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2002年4月任福州衛生學校黨總支書記、副校長,2004年9月任福建衛生學校副書記、紀委書記;2005年9月起任中共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臨時委員會委員、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臨時院務委員會成員。2009年5月起任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季曉林: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76年10月福建醫科大學畢業,先後在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部、福建省立醫院工作,1996年8月任省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2001年8月起在省級機關醫院工作,任常務副院長,2004年2月任省級機關醫院院長。2009年5月起兼任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現任福建省神經病學學會副主任委員,省老年保健學會副理事長,福建醫學會常務理事,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2007年獲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08年獲福建省職業道德標兵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