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佑寺

福佑寺

福佑寺位於北京北長街北口路東。建於清順治年間,為清聖祖玄燁的避痘處。雍正元年(1723)擬分給寶親王(乾隆帝)弘曆作為私第。弘曆未遷入,登基後改為喇嘛廟,名福佑寺。後代曾數次重修。寺坐北朝南,外垣門西向。全寺共為三進。山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屬於文物保護單位。民國16年(1927)改為班禪駐北平辦事處。1980年後作過班禪駐京辦事處。

基本信息

簡介

清順治年間建,為清聖祖玄燁(康熙皇帝)的避痘處。清雍正元年(1723)擬分給寶親王(高宗弘曆為皇子時封號)作為邸第,弘曆並未遷入,登極後改為喇嘛廟,名福佑寺。外垣門西向。中軸線上自南而北為照壁(長18.5米)、東西牌樓二座(木製)、山門3間,前後有雕龍御路,左右有八字屏牆。
鐘鼓樓,天王殿3間。東西配殿各3間。大雄寶殿5間,前有月台,雕雲紋御路。後殿5間,內供奉“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位。

布局

福佑寺福佑寺後院
全寺共為三進。第一進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組成。山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歇山頂。山門前後建造有雕龍御路,左右建八字屏牆,門正南面建有巨型琉璃照壁,長18餘米。門前東西兩側矗立有木牌樓2座。主建築天王殿為黃琉璃瓦歇山頂,殿前東西建有鐘鼓樓,為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第二進殿中大雄寶殿為寺的中心建築,面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正脊中部建有蓮花座銅塔。第三進為後殿,面闊五間,歇山頂。殿內供奉“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德碑”牌位。大雄寶殿5間,前有月台,雕雲紋御路。後殿5間,內供奉“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位。主殿的兩側均建有配殿、配房等。
1919年毛澤東率領湖南驅逐軍閥張敬堯的代表團來北平時曾在此暫住。1927年改為西藏班禪駐北平辦事處。1949年後曾為西藏班禪駐京辦事處。1984年建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與民族文化有關的文獻、影視、民族文物等資料。同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包括班禪駐京辦事處的使用範圍,東至筒子河,南、北至寺牆,西至規劃紅線。

歷史發展

福佑寺寺內佛像
福佑寺東牆外便是故宮的筒子河,與故宮隔河相望,這裡曾是皇家庭院,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始建於清順治年間1644,康熙皇帝幼年時出天花曾在此‘避痘’,雍正元年1723將這裡賜給寶親王弘曆做府邸,但他並未居住。後又被雍正皇帝改為專門祭祀雨神之廟,俗稱“雨神廟”,乾隆登基後改建為喇嘛廟,更名福佑寺。民國時期(1927)改為班禪駐北平辦事處,1980年後也作過班禪駐京辦事處。1919年底,毛澤東和新民會幾位會員曾同寓福佑寺後配殿。現為中國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協會會址。
明代及清初順治、康熙年間,每年祭祀雲雨風雷四神都是統一在天壇祈年殿舉行。但到了雍正年間,為了更好地進行祭祀儀式,表示更大的誠心,就修建了宣仁廟昭顯廟凝和廟、福佑寺。這四座廟宇和真武廟、普渡寺萬壽興隆寺靜默寺統成為故宮外八廟,這八間廟宇建築都有嚴格的規制,皇帝每年定期祭祀,祈求上天保佑風調雨順、萬民安居、勵精圖治、百戰功成。據說故宮外八廟,早年間其名氣可與承德的外八廟相當。如今這八座廟中,除了福佑寺外,其餘七座廟宇,均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規制,或被拆除或被改建。

景點介紹

福佑寺福佑寺古老的建築
因是皇家寺廟,自古至今不接待香客施主,平時各殿均上鎖.整個建築群從南到北分成三進院落,坐北朝南,大門向西。自南而北依次為東西牌樓二座,分別書有:聖德永垂和慈育群生,進門左、右為鍾、鼓二樓。山門三間,左右各一大石獅子把守,前後有雕御路,左右有八字屏牆。旁開角門各一,天王殿為第二進殿,再進是大雄寶殿,氣勢雄偉莊嚴。中軸線上的正殿均開有前後兩門,可從前直貫到後。取意一順百順。
大雄寶殿內建有重檐八角亭一座,檐頂上掛有十世班禪敬獻的哈達,亭內正中供奉著用純黃金鑄造的文殊菩薩,冠上鑲有碩大的五彩寶石。相傳乾隆皇帝曾得夢自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供文殊菩薩於一個獨立亭子之中,故稱“文殊亭”,這在北京乃至中國寺廟中是獨一無二的。右邊是釋迦牟尼佛,東西二邊分別是十八羅漢金坐像,佛像做工考究,大氣,彰顯非凡的皇家氣派。天王殿內供奉著頂天立地的四大金剛坐像,分別握有:無鱗無爪的龍,無骨無蓋的傘,無弦的琴和無鞘的劍。佛像畫工十分細緻唯妙,眉毛鬍鬚歷數可見。四大金剛坐像少見,如此細膩而霸氣的也獨此一家,無人敢碰動,至今不知是何種材質所做,幾百年來保護的非常完好。
身處京城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也許是廟內的菩薩諸神真有仙氣,據說是非常的靈驗。寺廟才得以避過從八國聯軍,到文革的一場場浩劫,竟平安無事,毫毛未損!

文化底蘊

福佑寺文殊菩薩
福佑寺布局規範,結構嚴謹。高大的紅牆,黃色的琉璃瓦,巍峨的殿宇,一副皇家建築氣派。第三進院落,為乾隆御撰《喇嘛說》碑亭,亭內《喇嘛說》碑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寫成;東西兩側是四學殿,即講經殿、密宗殿、藥師殿、數學殿,分別是喇嘛僧學習佛經醫藥天文地理等知識的場所;院正北是雍和宮殿,內供三世佛。第四進院落的正殿為法輪蓼,內供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像,四周牆壁均為佛教故事壁畫,人保存有藏文《大藏經》、《續藏經》315部;大兩側為班禪樓和戒台樓,班禪樓展室展示了雍和宮歷代喇嘛生活用品及大量精緻法器與佛像近300件;戒台樓展室展出轉世靈童抽籤用的金奔巴瓶及部分乾隆時期的文物。
穿過法輪殿便是最後一進院落――著名的萬福閣,閣內供奉著地上部分高達18米的地下部分深8米的木雕邁達拉佛像,整座佛像用一整根白檀香木雕成,堪稱世界之最。佛教實在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大部分的遊客燒一路香磕一路頭,一個地方燒3根香就夠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