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四中

祥雲四中

祥雲縣第四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完全中學。前身為1945年秋“邊縱八支隊”領導人李鑒洲、普兆三等人創辦的“祥中分校”,建校60年來,學校歷經滄桑,幾度停辦又幾度恢復。

基本信息

簡介

1992年,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成為完全中學。

祥雲四中有新老兩個校區,總占地總面積達300畝。老校區占地47畝(31349m²),校舍建築面積12855m²,形成了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的合理布局。整個校園,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風景秀麗。教學區內建有教學樓兩幢,教室總計32間,建有實驗綜合樓一幢,內設理、化、生實驗室和圖書室、階梯教室,理化生實驗設備和圖書達到標準要求。生活區內建有教師宿舍三幢,總計82間;建有學生宿舍兩幢,總計69間。運動區內建有300米跑道田徑運動場一塊,籃球場三塊。2004年學校征地253畝建設新校區。現在,新校區已完成圍牆、“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有3669 m²的學生公寓一幢,正在建設9705.58 m²的教學綜合樓一幢及3840 m²的教師宿舍四幢;建有400米田徑運動場及足球場一塊、籃球場四塊、排球場兩塊,體育設施齊全;栽種各種苗木1萬多株,全面完成校園綠化。

學校現有3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32個班,國中4個班(2005年9月起停止國中招生)。在校學生2400餘人,在校食宿生2000多人。現有教職工131人,其中專任教師119人。專任教師中,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46人。教師隊伍平均年齡30多歲,朝氣蓬勃,年富力強,團結協作,樂於奉獻。

建校60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才,許多校友還在各條戰線上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近幾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攀升。國中質量一直名列前茅;高中質量一年一個台階,三年一個飛躍,很快躋身大理州35所高中前列。2002年高考上線215人,上線率55.56%;2003年高考上線279人,上線率72.85%;2004年高考上線374人,上線率89.05%,2002年和2003年上線率位居全州第六名,2004年位居第五名,2002年起一直位居全縣第一。 2005年高考又獲全面豐收,實考476人,上線451人,上線率為94.75%,其中本科率為75.84 %,重點率為21.85 %,各項指標排名均位居全州35所高中第三名。2006年高考,該校再創新高,實考537人,上線521人,上線率達97.02%。辦學質量、辦學效益的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州委書記顧伯平到學校視察、指導工作時,殷切勉勵該校:“將祥雲四中辦成祥雲的視窗學校,辦成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將祥雲四中辦成‘大理的北京四中’”。有識之士在報上撰文,稱譽該校是“鄉間崛起的教育‘新星’”。學校獲得過多種榮譽,1998年被省教委授予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2001年被省教育廳、衛生廳、體育局、民委、科技廳授予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研究先進單位稱號,學校還被評為州級育人環境建設優級學校和大理州德育先進校。學校是縣文明單位,曾被縣委、政府評為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和教育教學先進集體。從1996年至2006年,學校連續被縣教育局評為教學質量目標管理先進集體,從1998年至2006年,九年中有八年一直榮獲縣教育局教育目標管理一等獎。2004年,學校因高考重點上線率突破20%而受到縣委、政府重獎,獎金20萬元;該年學校又因高考成績進入全州前五名而受到州政府重獎,獎金9萬元。2006年,因高考成績優異,學校再次受到縣人民政府獎勵,獎金13萬元。

積60年辦學積累,學校形成了“艱苦奮鬥,勤儉建校,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優良傳統,形成了嚴謹的教風和濃厚的學風,校園風尚在“至誠、樂群、求實、奮進”的校訓砥礪下,日臻其美。

四中教學樓

祥雲四中辦學事跡報導

辦“大理的北京四中”
——祥雲四中辦學事跡

祥雲縣第四中學地處祥雲縣下莊鎮下莊街,是一所位於鄉間的縣屬完全中學。學校創辦於1945年秋,歷經滄桑,幾度停辦又幾度恢復。1992年9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成為完全中學,是當時全州34所高完中里最年輕的學校。經過十多年努力,祥雲四中迅速在鄉間崛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和良好的辦學效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北京不相信”
2005年6月,祥雲四中與祥雲縣郵政局訂立協定,請其為學校製作校園封。郵政局拿著學校提供的文字材料一級級送審,當送審到國家郵政總局時,麻煩出現了。總局經辦人員對“2004年高考,祥雲四中再鑄輝煌:實考420人,上線374人,上線率為89.05%”這樣的敘述產生了疑問,他們不相信作為一所邊疆鄉鎮中學,能出現這樣高的升學率。於是審批暫停,縣郵政局經辦人員打電話來說:“北京不相信你們的成績,請提供權威證明。”後來,縣教育局、縣委宣傳部出具了證明,送審才最終過關。

其實,祥雲四中的成績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攀升的。2002年高考,實考387人,上線215人,上線率為55.56%;2003年高考,實考383人,上線279人,上線率為72.85%;2004年高考,實考420人,上線374人,上線率89.05%。上線率從2002年起,一直居全縣第一名,2002年和2003年居全州第六名,2004年居全州第五名。2005年高考,祥雲四中再獲全面豐收,又創多項歷史新高。該年參加考試476人,上線451人,上線率為94.75%,其中本科上線361人,本科率74.85 %,重點上線104人,重點率21.85 %,600分以上的有16人,上線率、重點率及600分以上人數均居全州36所高中第三名。2006年高考,祥雲四中再創新高,參加考試537人,高線521人,上線率達97.02%。

祥雲四中的發展和進步,贏得了上級的肯定和社會的好評。2003年5月,州委書記顧伯平到祥雲四中檢查指導工作時,殷切勉勵學校 “將祥雲四中辦成祥雲的視窗學校,辦成一所人民滿意的學校。把祥雲四中辦成‘大理的北京四中’”。2004年8月,州委副書記趙濟舟到學校調研時指出,“祥雲四中作為一所地處鄉鎮的高中學校,在條件差、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近幾年的高考上線率一直位居全州各高中學校的前列,影響越來越大,被稱為‘四中’現象,名校效應初步形成,要認真總結經驗,在全州推廣”。《大理日報》曾以《鄉間崛起的教育“新星”》和《解析祥雲四中鄉間崛起之謎》為題,對祥雲四中辦學事跡進行了報導;《春城晚報》以《大理鄉間崛起教育新星》為題,再次對祥雲四中辦學事跡進行報導。

40%,10%與4%
2004年高考,祥雲四中總體成績進入全州前五名,受到大理州委、州政府獎勵,獎勵金額9萬元。按州委、州政府檔案規定,這9萬元獎金是獎給學校領導集體的,其中校長的獎金不低於40%。在討論獎金分配時,爭論比較激烈。一種意見認為就按上級檔案精神分配,一種意見認為還是要考慮教職工的利益。最終校長力排眾議,提出了分配辦法:在9萬元中劃出10%用於獎勵學校領導集體,其中校長的獎金占4%,其餘部分用於獎勵全體教職工。這筆獎金就按以上辦法進行了分配,分配下來後,在校內校外引起了巨大反響。

“疾風知勁草”,全體教職工感受到了學校領導是大公無私的,真正為學校為全體教職工謀利益的,因而心情舒暢,更加埋頭苦幹。社會各界人士也深受教育,對學校發展充滿了信心,更加尊重學校。

其實,這只是祥雲四中管理上的一個事例。祥雲四中奉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時時處處都注意體現廣大教職工的意願。學校設立的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委員會,又是祥雲四中管理上的一個亮點。該委員會由學校黨、政、工、青、婦和教師代表十來人組成,負責決策學校基建和超過1000元的物資採買,並對基建和物資採購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同時向教職工大會匯報。幾年來,隨著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進行新校區建設,基建和採購時常進行,然而教職工是清楚錢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廣大教職工信任學校,熱愛學校,愛崗敬業,奮發有為。

在祥雲四中,大家不會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因為學校已充分尊重廣大教職工的利益;在祥雲四中,大家團結協作,樂於奉獻,因為廣大教職工相信只有學校發展了個人才會得到發展。

“別握,我的手太髒了”

領導身先士卒
同學們辛苦了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擴招和義務教育的更加普及,高中教育便成了基礎教育中的“瓶頸”,為了解決高中教育這個薄弱環節,高中擴招以迅猛之勢鋪開。高中擴招給學校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以祥雲四中為例,該校原有校園占地47畝,校舍面積12855m2,只能容納12個班,1000餘名師生。近兩三年來,每年以五個班級的規模擴招,目前在校生已達2300餘人,住宿生近2000人,教職工128人,校園占地、校舍嚴重不足。為了解決擴招壓力,為了高中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祥雲四中於2004年初向上級提出征地擴建新校區方案,方案批准後,學校說乾就乾。

為征地,學校跑省州縣國土資源部門30餘次,跟村組協商征地及地面附著物搬遷補償,開會討論、實地踏勘60餘次,踏破鐵鞋、磨破嘴皮,終於辦理好征地手續。為前期土地平整、打圍牆,解決“三通一平”等工作,學校還想方設法措集資金,學校號召一聲,教職工積極借款支持建設,一個月下來,教職工借款額便突破了100多萬元,許多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因為沒有積蓄而寧願向銀行借貸也要借款給學校。為儘量節約資金,讓每一分錢發揮最大效益,學校採取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的辦法,自己備料、自己設計、自己安裝架設管道,自己栽花種樹,工地上隨處可見教職工忙碌的身影。有一則事例,很能說明問題。2004年7月,《春城晚報》記者秦蒙琳到學校採訪,辦公室通知校長後,他從新校區工地回來,褲腿衣袖高挽,頭戴草帽,腳手都沾滿泥巴,完全一副老農模樣。通過介紹,秦記者知道眼前“老農”就是校長,迎上去要握手。校長忙說:“別握,我的手太髒了。” 幾年來學校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校的精神,在學校建設和改善育人環境方面投入了100多萬元,實際完成的建設價值達200多萬元,節約資金100多萬元。是的,祥雲四中人正是靠著這種艱苦奮鬥、勤儉建校的精神,把老校區建成了花園般學校,如今又積極開發建設新校區,並已取得不少成效。

從2004年初開始,祥雲四中積極展開新校區建設相關工作。到今年3月為止,已請縣發展計畫局編制出《祥雲四中新校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請雲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制定出《祥雲四中新校區總平面規劃方案》,已完成征地205畝的用地審批手續(雲國土資復[2004]280號),為了滿足2004年高中擴招需要,學校自籌資金打好了校區圍牆(超過2公里),解決了“三通一平”問題,建蓋了近3000m2簡易宿舍(磚木結構,石棉瓦頂),高中部男生700餘人已於去年9月在新校區住宿。為了滿足今年擴招5個高中班的需要,今年5月以來,學校抓住楚大高速路整修的機遇,拉進2500方瀝青廢料,平整修出籃球場4塊,排球場2塊和8道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一塊,運動場地基本就緒。今年6月又建蓋簡易教室11間、宿舍23間約2000m2(皆為磚木結構、石棉瓦頂),今年9月1日已投入使用,高二年級600餘名師生已在新校區工作學習。從去年1月起至今,學校組織在新校區栽下樹木約10000株,新校區綠化已現雛形。2006年8月,投資300萬元,建築面積3669 m2的一幢學公寓已投入使用。現在正在建設9705.58 m2的教學綜合樓一幢和3840 m2的教師宿舍四幢,這兩項工程將於2007年8月竣工。

服務好學生是學校的神聖職責

早晨

作為一所紮根鄉間的學校,祥雲四中的辦學理念是樸素而務實的——就是要辦一所好學校,服務於當地鄉村,讓父老鄉親們的子女都能就近上好學校,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祥雲四中為學生的服務是方方面面的,貫穿了學生求學的整個過程。

學生入學之初,學校除組織做好入學教育外,很快組織召開家長座談會和家訪,首先獲得對學生及其家庭情況的了解。每個月月考和期末統測後,都要組織各任課教師跟每個學生談話,幫助學生分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進入高三年級,學校針對學生學習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的實際,適時舉行心理輔導講座,幫助學生舒緩壓力,調適心理,增強信心。到衝刺階段,學校隆重舉行師生宣誓儀式,教師莊嚴宣誓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成才,學生滿懷信心宣誓將更加刻苦努力實現目標。高考的日子到了,學校就更加忙碌了。因為學校地處鄉下,高考必須集中到縣城,學校統籌安排,從學生行、住、吃各方面精心組織,做好服務。乘車有教師帶隊陪同,住宿有教師查夜,早晨還去提醒起床,為了讓學生吃好吃安全,學校把一伙食團辦到城裡,自己採購食品做飯菜,讓學生吃了儘快休息。高考後,在志願填報中,學校組織行政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坐班為學生提供諮詢和指導。有的學生報考軍警院校,需要遠上州城省城體檢,考慮到學生都是農家子弟,沒有出過遠門,對外界情況不熟悉,學校便指派專人帶領學生去體檢。

近三四年來,祥雲四中高考上線率不斷攀升,錄取率一直高於或接近上線率,軍警院校錄取人數一直位居州內學校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凝聚著學校服務學生的努力所付出的汗水。為了服務好學生,廣大教師以校為家,兢兢業業。走進祥雲四中,你看不到無所事事的教師,只見忙碌的身影,走進長廊、走進辦公室、走進教室,你會看到耐心輔導的場景,埋頭筆耕的身影,以及熱烈探討的情景。在祥雲四中,“周末”的概念是模糊的;在祥雲四中,“家教”是陌生的,祥雲四中教師幾乎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傾注在了學生身上。

母校給我送學費

捐助
捐助

2005年8月,喜訊再次傳進祥雲四中校園。該校2005屆理工類考生彭智利以667分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文史類考生宋衛國以628分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這兩名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學校一直給予資助。現在他們考起了理想的大學,在激動之餘,很快又陷入了憂愁中,到哪兒去籌措高額學費呢?正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學校又向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給他們每人獎勵助學金5000元,學校領導到兩個學生家裡,親手給他們送上了助學金。兩位學生及其家長激動不已,他們說學校不僅在校給予資助,現在上大學了,又收到學校的助學金,真是雪中送炭。

這則事例反映了祥雲四中“三生工程”所發揮的巨大效益。

祥雲四中生源主要來自下莊、劉廠、普淜、東山四個鄉鎮,生源質量不高,困難學生多。針對這一實際,學校從1996年起實施“三生工程”,即對貧困生實行救助,對學業困難學生進行幫扶轉化,對學業優秀學生進行促優輔導。為了救助貧困學生,學校通過教職工捐款和多方籌集資金,成立了救助基金,目前每年基金達十多萬元,每月支出7000多元,常規救助258人,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從2002年9月起到2006年9月,學校通過學雜費減免、發放救助金等方式,救助貧困學生1973人次,救助金額達56萬多元。對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課餘主動為他們提供輔導,讓他們“吃得飽”。對學業困難學生,學校實行領導和教師掛鈎幫扶制,幫助學生矯正不良習慣,指導學習,樹立和增強信心。“三生工程”從關心、愛護、幫助每位學生出發,實行分層次教學。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優點,使其揚起自信的風帆。這種個性化教育已成為祥雲四中培養學生大面積成才的有效辦法。

提倡和大師對話
祥雲四中地處鄉下,辦學條件有限,教學資源缺乏,信息也相對閉塞。在這樣的條件下,要保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水平,就必須想方設法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近幾年來,學校自籌資金,建立了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電子備課室,加大圖書閱覽室建設力度,祥雲四中閱覽室每年訂購報刊近300種,是祥雲縣訂購報刊種類最多的一家閱覽室。通過這些途徑,努力為師生提供較多的資源和信息。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近兩三年來,學校在教師中大力提倡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學校為了營造學習氣氛,培養教師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採取了選購教育類書籍發給教師閱讀學習,然後交流心得體會的措施。近三年來,先後給教師配發蘇霍姆林斯基、於漪、斯霞、魏書生等中外教育名家的專著達10餘種,像《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和中學生交朋友》、《愛心育人》、《班主任工作》等書,成了教師案頭的必備品。僅2004學年,學校就又給教師配發《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多元智慧型》、《洋思教學模式》、《學習的革命》、《花開的聲音》和《考試心理健康諮詢》六種書籍,提供給教師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博大,於漪的淵深,斯霞的春風化雨,魏書生的民主科學……這些大家風範,潛移默化中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提升了教師的理想,促進了教師的工作。

祥雲四中師生自豪地說,我們雖然身在鄉間,卻心懷天下。是的,祥雲四中堅持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原則,積極開展素質教育,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動和靈活的班中班、班外班營造了優良的校風和濃郁的學風。

文藝匯演
運動員入場

學校每年定期舉辦一場田徑運動會,一場籃球運動會。會間,祥雲四中處處熱情飛揚,青春激盪。每年“五四”青年節、元旦、國慶等重大節日,學校都舉辦豐富的文藝活動。演講比賽、校園歌手大賽、文藝晚會、書畫展等,活動期間,祥雲四中處處流光溢彩,放飛夢想。

學校在教科處的直接領導下,依託學科組開展教研活動。“落蛋比賽”,“模擬法庭”等教研活動有聲有色,富於成效。組織學業優秀學生外出與名校優秀學生對口交流學習,通過這種活動,取得了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良好效果。

積多年辦學經驗,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了“培尖班”、“攻關組”、“外籍班”、“美術班”、“音樂班”、“體育特長班”等特色班。這些靈活的班中班、班外班,為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目的,給學校教育譜寫了一曲曲動聽的樂章。

學校堅信,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同時學生的成長又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此,儘可能地為學生的成長提供舞台,做好服務,是學校的神聖職責。學校將一如既往遵循“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思路,營造“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大好局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祥雲四中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立足現實熱土,又熱烈地追求著輝煌。“春滿人間世,日照大旗紅”,我們仿佛已看到了那誘人的黎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