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霧山

神霧山

神霧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境內九嶺山脈中段,高1500餘米。與武陵岩南北相望。

基本信息

神霧山

地理位置
神霧山位於江西九江武寧縣境內九嶺山脈中段,高1500餘米,與武陵岩南北相望。正是“吳頭楚尾”、雲上天下。有聯云:“半山上下分睛雨,一嶺東西判楚吳”。
歷史淵源

 山的頂部十餘個怪石嶙峋峰嶺並立,遠眺之,宛如神仙赴會,又像蒼龍嘯天,甚是壯觀;山間鬱鬱蔥蔥,遍布木竹藤蘿;山勢迂迴曲折,錯落雄渾。游神霧山見叢林之中,矗立著幾座小木屋,中有一廟,曰:“吳王廟”,廟前一旗桿上,飄著一面杏黃繡邊旗,上書“吳王寨”三字。這便是一奇,身臨其境,深入其山,才逐漸解開心中的“吳王”之結。所謂吳王,其實是指三國時東吳的孫權。據武寧縣誌、孫氏家譜及碑刻記載,東漢未年,孫權之祖父孫鍾為避戰亂,從富春江輾轉來到神霧山中,拓荒耕田,辛勤勞作。後來孫母病逝,孫鍾無力安葬,有三位仙人便前來資助,並且為其選了一處風水寶地葬下孫母。後來果然出了孫權這東吳之主。有縣誌、家譜和碑刻為證,就孫權祖居此地是言之有據的。
 一路行來,始見偌大的一座山上,東吳的標記真不少。有“吳王墓”、“吳王碑”、“西瓜寺”,孫鍾葬母的“棺材石”。孫鍾結廬種瓜的“瓜蒂”等等,就是神霧山所在的武陵岩一帶,為何稱“鍾陵瓜圃”、“瓜源”的原因。
 這些峭拔的石壁,由於億萬斯年風雨的剝蝕,岩石呈現出多層次、異常分明的輪廓,或站或躺,或疊或開,或縱橫捭搕,或倚天屠龍,使人不禁想起“書似青山常亂疊”的詩句。除肅立的石壁外,這些岩群中不時竄上一個或幾個突兀的石獅、石象、石貓、石龜,栩栩然如奔跑狀。更奇的是,這些岩石,你換個角度來看,它又變成了另一種形象,明明是巍然屹立的“大將軍”,轉過頭來卻變成了一個高高舉向天空的男人的陽具,當地人把它稱作“天帝陽舉”,正對著它的一道石縫,就叫作“眾妙之門”,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真箇是“造化鍾神秀”。
 南方的山與北方的山最大的不同,就是嫵媚與雄渾的對比。南方的山多秀媚,就好比是二八佳麗,青黛是眉,秀水是眸,剛出岫的雲霧就是霓裳。這裡的山也是這樣,色媚,水秀,石奇。說它色彩明媚,自山腳至山腰,全是清一色的茅竹,一片竹海。半山之上,竹海翻滾著波濤退下去了,湧上來的卻是一波又一波的、由各種雜 樹組成的“樹海”。雜樹生花,白的如雪,卻又是“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紅的像火,粉的似霞,雲蒸霞蔚,卻又是“芳樹無人花自落”。還有那些斑駁的樹葉,襯著這些花兒,真像一個打翻了的調色盤。山頂上,雜 樹沒有了,卻是一排排怪石嶙峋的峰嶺並立,青的、褐的苔蘚附在上面,就像一個個老年斑,平添幾分滄桑與獰厲。細細看來,整座神霧山,就像是一道道最為雄奇秀美的山水畫廊。在這裡,鉤皴點染,濃淡乾濕,疏密虛實等各種表現手法兼備畢具。那群峰競秀、壁立千仞的奇觀,宛如刀鋒峻勁、層次分明的版畫;而雲封霧幛中的疊疊青巒,則與水墨畫同其韻致。
 神霧山的水也靈動多姿,流泉飛瀑宛如天女散花,飛流直瀉恰似碧玉凝妝,涓涓細流又如龍鰍入潭;觀其色,卻是至清,至純,幾枚落葉,幾尾小魚,翩動如現。在山中靜坐,靜觀,靜聽,,乃至腦中胸中,全是霧的神氣,山的秀氣,水的靈氣。
 鬼斧神工的景致固然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則是人類智慧裝點在景點的結晶。景致與文化,一個有形,一個無形;一個是景,一個是情。有形與無形的默契,景與情的交融,方能打造出不朽的奇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