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太田痣手術

什麼是太田痣

太田痣,是東方民族常見的、以眼周區域青褐色斑痣為特點的色素性胎記(雖然有時並不都在出生時出現),由於1938年首次正式系統描述,本質上是一種常與三叉神經周圍分支分布相一致的真皮層黑色素增多的疾病。
太田痣是東亞蒙古人種常見的疾病,在日本,太田痣患者占皮膚科門診的約0.4%和整形外科門診人數的2.6%,男女比例為1:3。大約半數的患者生時即被發現該病,但也有的是到兒童期開始發現,個別病人到青春期才逐漸顯現,表現為棕色、灰色及藍色的斑點所組成的斑片,病灶邊界不清,病灶內的斑點色澤可以單色,也可兼有上述顏色,而且色澤深淺不一。由於黑色素細胞在真皮中的分布的密度及部位不同,斑片可表現為淡棕色到深藍色,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可以具有不同顏色。部分患者的病灶有緩慢增大的傾向,斑片發生於前額、眼周、頰部及顴區,即與三叉神經的第I、II區的分布區相當的區域,可以占該區的全部或一部分,斑片可發生於面部的單側,也偶有發生於雙側面部的,往往呈雙側對稱,有的黑色素細胞同時還分布於結膜、角膜及視網膜上。太田痣的在早期可以緩慢生長,但生長的自限性難有定論,有的患者到兒童期時即開始長期穩定,多數認為到青春期後即較為穩定,但也有個別人至30歲左右仍有緩慢生長的傾向。太田痣無遺傳傾向,與惡性變無明確的關係。

太田痣怎么去除

使用雷射可最終治療太田痣。每次治療間隔2—3個月。病變深淺與治療次數成正比,一般需要3—5次,顏色淺的也可2—3次,非常重的需6次以上。治療後不遺留疤痕。治療後注意事項:1治療部位保持清潔,避免感染和磨擦。2治療部位有痴皮的需自行脫落,不要用手揭掉,否則色素沉著嚴重,且易遺留疤痕。3痂皮脫落後,局部可有短暫色素沉著,為防止或減少此情況,可合理套用防曬祛斑用品。

治療方式

對太田痣的治療,過去在整形外科領域常用的主要是磨削術與植皮術,前者單獨使用僅對相對很表淺的太田痣有效,而且對操作的要求甚高,很難在安全與效果之間掌握平衡。植皮術對特別深在而且黑色素細胞密度特別大的病例,如表現為近黑色的病例,是經濟而迅速顯效的,但眼瞼區域不宜選擇植皮。
在選擇性光熱作用雷射出現之前,較為經典的治療是冷凍療法,或冷凍與皮膚磨削術交替療法。冷凍治療要求具有豐富的操作經驗,尤其應正確掌握每次冷凍的治療時間,可以採用液氮或乾冰裝在向相應的治療儀里,經數毫米致一厘米左右的探頭輕輕加壓於病灶表面的皮膚,每次每點的治療時間約數秒鐘,依病灶部位的皮膚厚度、患者年齡而異,冷凍的次數及間隔的皮膚磨削術次數與太田痣的黑色素細胞分布層次有關。深在的類型如經四至五次的冷凍及間隔磨削治療可能達到明顯的效果,但總而言之,冷凍治療太田痣從原理上說是缺乏選擇性的,因此冷凍導致皮膚質地改變及疤痕形成等。近來雷射技術的發展使太田痣的治療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如目前在使用的多種類型的Q開關的雷射,波長多在500~700納米左右,通過相對的選擇性光熱作用破壞破壞黑色素細胞,其突出的特點是治療可不經局部麻醉、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一次治療,操作十分方便,治療最終結果很理想,成功率高,不僅無瘢痕,而且無皮膚質地的改變,效果及次數與太田痣的病理類型相關,儘管治療次數多,但雷射治療無疑是太田痣治療的理想選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