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藍皮書

社科院藍皮書

社科院藍皮書是中國社科院的專家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通過科學方法歸納分析出來的統計報告。社科院藍皮書每年發布,涵蓋社會各個方面。

2012年《產業藍皮書》

2011年12月12日,中國社科院正式發布《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2)NO.2》,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張其仔教授指出,從全球發展來講,很多國家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後都出現了經濟成長瓶頸的問題,中國按世界銀行的標準2011年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

報告指出,中國現在產業國際競爭力是處於第一位的。在中國之後德國、美國、日本,美國第三位,中國的香港位於第13位,台灣地區位於第17位,這是從總體的情況來看,中國產業競爭力能力非常突出。

《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1(2014)》

2012年房地產藍皮書2012年房地產藍皮書

報告編寫組認為,儘管2014年年初全國月度房產交易呈萎縮趨勢,部分城市的個別樓盤紛紛降價,但預計2014年房產市場交易熱度仍將延續,全年全國房產交易總量仍可能與上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長,成交價也可能小幅增長。

究其原因,藍皮書列舉了5個因素,例如因為收入增長和城鎮化趨勢推動,消費性購房需求將保持旺盛增長態勢,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主要城市頻出“地王”,導致不少出讓地塊樓面地價超出周邊房價,必將從土地成本推動房價增長。此外,大部分龍頭房產開發企業在去年獲得了豐厚銷售收入和盈利,使其2014年以降價去庫存化的壓力並不大。

藍皮書表示,具體房價漲幅取決於房地產調控政策和資本市場取向。

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

2014年5月26日發布的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稱,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態勢,民眾認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幹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幹部。

官員形象

報告指出,官員形象危機主要集中在五大風險領域:“貪”(貪腐問題)、“瀆”(失職瀆職)、“色”(性醜聞、強姦)、“假”(包括火箭提拔、“被影響”“造假造謠”等要素)、“枉”(暴力執法、遭遇暴力抗法、作風粗暴等)。

報告顯示,當前,民眾更加厭惡“貪”和“瀆”的官員。在“民眾對官員負面形象的厭惡排名”中,“貪”(30.7%)、“瀆”(24.8%)和“假”(17.4%)位列民眾對官員負面形象厭惡排名的前三位,“色”(16.6%)和“枉”(10.5%)次之。而“貪”和“瀆”都屬於對“公權力”的濫用,說明民眾普遍認為“公權力”應合法、合理使用。

官員形象的社會態度調查顯示,“官員形象已改觀程度”平均為51.7%,表明民眾普遍認為官員形象有改觀;而“官員形象待改觀程度”平均為73.2%,表明民眾認為官員形象需進一步改善,目前仍存在較大的改觀空間,力挺“從嚴查處”。

該調查還從民眾對官員形象的偏好進行了排名。排名顯示,當前民眾“愛才喜惠”,更加偏好“能力本位”和“惠民導向”的官員,因此官員形象需“才德兼備”。而無論是“能力”型官員還是“惠民”型官員均屬於實務型官員,說明民眾最為期待的是官員專注於實事,真正讓社會獲益。

城管

報告指出,城管屬於執法類官員,執法不當往往造成惡劣影響。在2013年問題官員典型案例庫中,“暴力執法”典型案例就有20起;同時,執法作為一種“管制”行為,極易引起執法相對人的差評和遭到公眾的不理解。

民政幹部

根據該調查,民眾對民政幹部等服務類官員的評價明顯高於城管等執法類的官員,這反映了民眾“喜服務、煩管制”的傾向,偏好於官員更多地提供服務,而不是進行管制。

質疑

2009年5月12日,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發表博文《<房地產藍皮書>站在了開發商的立場》,稱2004年以來,每冊藍皮書對市場的分析和預測都是錯誤的,“他們是房地產開發商為主體的房地產業的積極擁護者。”

表面上看,藍皮書是中國社科院的專家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通過科學方法歸納分析出來的結果,然而事實情況並非總是如此,以房地產“藍皮書”所引用數據的來源為例,專家們所參考的多出自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而不是通過直接調查走訪產生,這就造成在房價和其它問題上由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說了算的局面。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出於利己目的虛報數據成為可能,於是,調查數據根本不能正確反映市場供需狀況和銷售情況。

“藍皮書”中是否存在商學勾結。現在的一些經濟學家整日與地產商人們攪在一起,參與各種由開發商贊助的論壇、講座,都可以拿不不菲的出場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