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問題劇

社會問題劇

《社會問題劇》是指挪威戲劇家易卜生回響丹麥評論家勃蘭克斯“文學要有生氣,就必須提出問題來”的號召,用現實主義方法描寫現實生活的一系列戲劇。有十幾部,著名的四大社會問題劇有《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等,他用犀利的筆鋒飽含著憤激的熱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關係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個社會的虛偽和荒謬。現今也泛指反映現實社會問題,揭示社會矛盾的戲劇形式。

基本信息

概述

社會問題劇社會問題劇
社會問題劇對其所包容的範圍,有廣義或狹義的不同解釋。J.H.勞森認為:古希臘悲劇是社會問題劇,例如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提出了一個社會問題:“一個人在無知中觸犯了社會法規也應該負責任嗎?”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則探討了社會公正與個人意志的關係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W.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法國古典主義的某些悲劇和喜劇,都可以列入它的範圍。有人還認為,V.雨果浪漫主義戲劇,也可以說是社會問題劇。這些看法都是對這一類戲劇的廣義理解。狹義的社會問題劇則專指H.易卜生及其繼承者的某些劇作。

在19世紀70和80年代,易卜生連續創作了《社會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敵》。這四出戲被後人稱之為社會問題劇的代表作。在這些劇本中,易卜生不僅針對當時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而且往往讓劇中人物直接討論這些問題,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英國的蕭伯納J.高爾斯華綏,美國的C.奧德茲,都是易卜生或社會問題劇的直接繼承者。

在中國“五四”時期,以發表《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的譯本和胡適的《易卜生主義》為先導,掀起了仿效易卜生、創作社會問題劇的熱潮。之後許多作家仍深受易卜生社會問題劇影響。

特徵

社會問題劇社會問題劇
《社會問題劇》的特徵是:提出某個社會問題,剖析某個社會問題,最後是批判或譴責某個社會問題。在社會問題劇中,人物並不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而只是代表某個問題或某種思想的符號。劇作家正是通過這些符號和問題來表現其作品的主題和戰鬥性。而作品主題的深淺和戰鬥性的強弱又僅僅決定於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的重大與否。這樣的“社會問題劇”是一種模式化的戲劇,而不是真正現實主義的審美戲劇,它必然導致戲劇創作的公式化和概念化。

建國初三十年的話劇絕大部分是這一類“社會問題劇”,而新時期最初幾年的話劇力爭復歸的也正是這一類話劇,儘管突破了一系列“禁區”,但並沒有突破“社會問題劇”的傳統模式,沒能真正把握住現實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審美精神。這樣,在它對人們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逐一加以揭露、剖析、譴責,使人們的政治宣洩心理得到滿足之後就被人們冷落了。這就是新時期最初幾年的話劇從令人眩目的高潮中跌落下來的根源。

代表作品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
比如易卜生寫的《玩偶之家》(《娜拉》),揭示的是當時女性在社會、家庭中的地位,拉開了女性解放運動的序幕。故事的最後娜拉離開了丈夫,離開了她的家,重重的摔了身後的門,有人形容“娜拉身後的關門聲比滑鐵盧大戰的大炮還要響”

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立足生活實際,反映挪威社會的家庭、婚姻和民主政治等重大問題。並關注人的精神和心靈。對傳統戲劇既繼承又革新。他把“討論”帶入戲劇,“討論”與劇情和人物形象塑造緊密聯繫;調動多種舞台元素細膩刻劃人物心理,並使多種表現手法互相作用,既增強了戲劇的思想性,又強化了戲劇效果。

群鬼

群鬼群鬼
它是前一個劇本《群鬼》(1881)發表的第二年。以如此快的速度就寫出一個劇本,這在易卜生的劇作生涯中也實屬不多。這顯然與他急於要表達某種態度有關。《群鬼》的發表,使易卜生成為眾矢之的,有人甚至稱他為“人民公敵”!該劇因此完全可以被視作他對這種普遍敵意的公開答覆和表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立的人!”
從這口號一般吶喊而出的主題里,我們再次體味到作者反叛的個性,堅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勇氣。因為在斯多克芒身上儼然貫注有易卜生自己的氣質及追求!他曾說:“布郎德是最佳時刻的我自己”;那么,斯多克芒則是危難之際理想中的易卜生!易卜生深知自己的思路從來都是超前的,有如帶領以色列人奔赴迦南美地的摩西。然而,這一次攻擊他的,已不再是普通的民眾,而是社會的精英。這就要求受攻擊者具備更大的勇氣和更堅定的信念。因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斯多克芒就呈現出非凡的意志和力量。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ArthurMiller)理所當然地於該劇中發現了振奮的火花及靈感,遂將其改編並搬上美國舞台,以表達其對自己眼中的惡勢力的抗拒和對易卜生所塑造的這個非凡人物的敬仰。

人民公敵

在《人民公敵》寫作期間,在給出版商海格爾的一封信中,易卜生這樣寫道:“斯多克芒醫生和我之間相處得如此融洽,我們在許多地方都那么契合一致。不過這位醫生是一位還不如我頭腦精明的謙謙君子,況且他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奇特的性格,以致於人們不得不洗耳恭聽從他口無遮攔的嘴巴里傾吐出來的不少出言不遜的醜話,不過千萬不要以為這些話是我在發泄。”(海默爾:264)這幾句話至少透露出這樣一些信息:斯多克芒醫生是易卜生十分喜歡的人物,他們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一致”,而且斯多克芒身上還多了一些大膽和率真。總之,他是一個少有的易卜生願意與之相類比的男性角色。

野鴨

這是易卜生劇作生涯中最後一部所謂的社會問題劇。他隨後創作的《野鴨》(1884年)就步入了他後期的象徵主義的劇作階段。他不再汲汲於各種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描述,而是將自己詩人和先知的筆觸深深地探向人類靈魂的“最後一個皺紋”,開始考察和詢問人間苦難及存在尷尬的種種內在因素。奧地利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稱他此後的戲劇創作為“心理現實主義劇作”,大概就是出於這樣的理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