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碑劇

中國式碑劇

2011年7月30日,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發酵。該微博稱,為了GDP和政績,黑龍江省方正縣花費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資,並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

來由

中國式碑劇中國式碑劇

2011年7月30日,一則關於“黑龍江方正縣為吸引日商投資花了70萬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的微博在網上迅速發酵。該微博稱,為了GDP和政績,黑龍江省方正縣花費70萬元為侵華日軍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資,並把這一事件稱之為“中國式碑劇”。

截至2011年7月31日16時,該微博已被轉發8.1萬次,評論超出1.8萬條。網民“深藍的海”說:“如此GDP要它何用?如此換來的投資與乞討何異?難道偌大的中華民族為了不一定能掙到的小日本的那幾個臭錢就要搖尾乞憐,甚至忘記國恥,放棄尊嚴?”

網民“糾纏的麻花”說:“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友好而歌功頌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犧牲的英雄給立碑了沒?這是討好,不是友好!”

碑文

網民熱議的“為日本人立碑”,指的是為日本開拓團民中的亡者設立的名錄牆,序言全文如下: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本開拓團民15000餘人集結方正,欲取道回國。因饑寒流疾,有5000餘人歿於荒郊野外,簡而掩埋。其間歷經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屍骨散落於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將其集整。1963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建設‘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將屍骨埋於墓中。1984年,‘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遷移至此。墓中亡者多無姓名,經各方努力,蒐集部分,故今將墓中亡者姓名刻錄,一為告之日本後人,其先人長眠於此,勿以忘之;二為展示人類至善大愛乃人性之根本;三為前事不忘,後世之師,反思戰爭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貴。故立此名錄,以警世人。”
同時設立的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牆的序言則如下:
“1945年秋冬之際,日本開拓團民罹受戰敗之因,撤離方正,多有幼童棄於此處,淪為遺孤,其羸弱之體難抵饑寒露宿之勢。方正父老不以其為敵國之後而漠然,而以炎黃傳承之禮拯救其於水火。經年數月,含辛茹苦,勝若己出,窮己所能撫其成長,並忍生離之痛送其回扶桑故里。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有遺孤遠藤勇建立中國養父母公墓,以彰養育之恩,天地難酬之情。為彰表養父母養育之功,盡顯其不計怨恨之德,故將養父母名字刻錄其上,流芳於世,以育後人。”

歷史背景

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具體介紹了上述這段歷史。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為了達到永霸“滿州”的目的,派遣開拓團到我國東北落戶屯田。儘管開拓團與日本軍隊有一定區別,但是同樣做為侵略者,在侵華的本質上是一致的。當時在方正縣的開拓團有四個,2000多人。1945年“八·一五”日本戰敗後,東北各地的日本開拓團開始大批撤退回國。除方正本地的開拓團民外,佳木斯、雞西、鶴崗等地共1.5萬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伊漢通鄉開拓團本部,尋求回國途徑。其中有一部分開拓團民輾轉回日外,還有許多人由於長途跋涉,體力消耗殆盡,傳染病流行和寒冬降臨而倒斃,死者超過5000人。日本開拓團剩下的4500多人,大多為婦女和兒童,處境極為艱難。善良的方正縣老百姓掩埋了已經死去的開拓團民,並收留了當時生活毫無著落的兒童和婦女,形成了中日組合的一些特殊家庭。許多日本遺孤都是在長大後才逐步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

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在日本開拓團民屍骨的埋葬地建立了“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後來,同樣性質的雞西麻山地區開拓團民屍骨也遷移到了現在的日本人公墓。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方正縣的不少日本遺孤相繼回到日本。這些人對方正縣始終懷有強烈的感恩之心。1995年,日本遺孤遠藤勇出資修建了中國養父母公墓。洪振國說,由於方正縣的這段特殊歷史,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來方正訪問的日本政府和民間團組多達20餘個。許多來訪的日本人被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和人道主義精神所感動,懺悔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水稻專家藤原長作在參觀日本人公墓時,現場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表示懺悔,並把自己創造的水稻種植技術傳授給中國農民,以此向中國人民謝罪。不少日本團組在參觀日本人公墓之後,還主動要求到方正的抗聯英烈紀念地、革命烈士陵園等參觀瞻仰、敬獻花圈。在雙方開展的中小學生交流互訪活動中,每年都有幾十名日本中小學生來到方正,中日友好園林特別是其中的日本人公墓和中日養父母公墓成為了向日本中小學生進行反法西斯主義警示教育和展示中國民族博大胸懷的重要場所。

兩處公墓多年來一直未曾標示葬在這裡的死者姓名。特別是日本人公墓,由於歷史的原因,5000多具屍骨的身份姓名多無可考,這次列入名錄的只是經過核實的229人。

現在的日本人公墓前有“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和“麻山地區日本人公墓”兩座墓碑,均為幾十年前建墓時所立。兩座墓碑後為兩座水泥結構的圓形墳塋。再後面,就是今年新建的名錄牆,229位亡者姓名刻錄在牆的背面。洪振國認為,這些日本開拓團民葬身此地,是日本軍國主義罪行的惡果。這些人侵略了我們的河山,最終也成為了法西斯主義的犧牲品。標示有據可查的部分死亡者名錄,同時標示對日本遺孤有養育大恩的中國養父母名錄,使得這兩處公墓的歷史感更加厚重,“警示後人,珍惜和平”的價值理念表達得更為鮮明。方正的這兩處公墓及其名錄牆,具有特殊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如果說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日軍“七三一”細菌部隊遺址,記錄的是日本法西斯對於中華抗日誌士慘絕人寰的暴行,那么方正的日本人公墓則揭示了日本法西斯對其本民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同時方正的這兩座公墓還將永遠彰顯著中華民族崇高的人道主義精神。 洪振國具體介紹了上述這段歷史。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為了達到永霸“滿州”的目的,派遣開拓團到我國東北落戶屯田。儘管開拓團與日本軍隊有一定區別,但是同樣做為侵略者,在侵華的本質上是一致的。當時在方正縣的開拓團有四個,2000多人。1945年“八·一五”日本戰敗後,東北各地的日本開拓團開始大批撤退回國。除方正本地的開拓團民外,佳木斯、雞西、鶴崗等地共1.5萬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伊漢通鄉開拓團本部,尋求回國途徑。其中有一部分開拓團民輾轉回日外,還有許多人由於長途跋涉,體力消耗殆盡,傳染病流行和寒冬降臨而倒斃,死者超過5000人。日本開拓團剩下的4500多人,大多為婦女和兒童,處境極為艱難。善良的方正縣老百姓掩埋了已經死去的開拓團民,並收留了當時生活毫無著落的兒童和婦女,形成了中日組合的一些特殊家庭。許多日本遺孤都是在長大後才逐步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

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在日本開拓團民屍骨的埋葬地建立了“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後來,同樣性質的雞西麻山地區開拓團民屍骨也遷移到了現在的日本人公墓。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方正縣的不少日本遺孤相繼回到日本。這些人對方正縣始終懷有強烈的感恩之心。1995年,日本遺孤遠藤勇出資修建了中國養父母公墓。

洪振國說,由於方正縣的這段特殊歷史,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來方正訪問的日本政府和民間團組多達20餘個。許多來訪的日本人被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和人道主義精神所感動,懺悔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水稻專家藤原長作在參觀日本人公墓時,現場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表示懺悔,並把自己創造的水稻種植技術傳授給中國農民,以此向中國人民謝罪。不少日本團組在參觀日本人公墓之後,還主動要求到方正的抗聯英烈紀念地、革命烈士陵園等參觀瞻仰、敬獻花圈。在雙方開展的中小學生交流互訪活動中,每年都有幾十名日本中小學生來到方正,中日友好園林特別是其中的日本人公墓和中日養父母公墓成為了向日本中小學生進行反法西斯主義警示教育和展示中國民族博大胸懷的重要場所。

兩處公墓多年來一直未曾標示葬在這裡的死者姓名。特別是日本人公墓,由於歷史的原因,5000多具屍骨的身份姓名多無可考,這次列入名錄的只是經過核實的229人。

政府回應

據方正縣常務副縣長洪振國介紹,這次方正縣投資50萬元一共建了兩個碑,一個是“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另一個是“中國養父母逝者名錄”,並已經得到國家外交部的允許。

方正縣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王偉新說,“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為達到長期占有野心,不斷向中國東北地區派遣開拓團民,實行殖民統治。

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專家介紹,日本“開拓團”向中國移民始於1905年,分為“試點移民”“武裝移民”“國策移民”3個階段,移民人數不斷擴大。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日本在中國東北十餘年的殖民統治中,除農業移民外,還有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文化移民等,總人數達百萬以上。

王偉新介紹說,日本戰敗宣布投降後,尚在東北的各開拓團老人、婦女和兒童紛紛結隊出走,尋找回國途徑,當時部分開拓團民集結在方正縣,人數達1.5萬人。因長途跋涉、體力耗盡,加上傳染病流行,開拓團民紛紛倒斃,死亡人數超5000人,其屍骨被方正人民收集起來合葬在現在的方正地區日本人公墓。部分開拓團民輾轉回國,但仍有4500多名日本婦女和兒童滯留方正縣,方正人民則“以德報怨”收養和照顧了這些開拓團民,方正縣逐漸演變成黑龍江省華人華僑和歸僑僑眷人數最多的縣。

洪振國否認了方正縣立碑的舉動是出於經濟方面考慮的說法。他說,方正縣的“中日友好園林”每年都有日本人來參觀掃墓。政府通過立碑,一方面是讓來參觀的日本人可以找到養父母的名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中日後人了解真實的歷史,感受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胸懷,我們是帶著反省歷史、祈願和平的想法立碑的。

進展

事件進展:“開拓團”成員姓名蒐集已停止

洪振國說,立碑主要是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一個見證,將名字刻上去也是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胸懷,提醒後人要和平。目前,方正縣已經停止繼續調查“開拓團”成員姓名的工作,因為政府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這個事情,能夠起到警示和教育意義即可。

王偉新表示,“開拓團”不等同於日本軍隊,他們是侵略者,同時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上並沒有日本軍人的名字,蒐集的都是“開拓團”的逝者。

洪振國說,把開拓團民亡者的名字刻在碑上,是要讓來參觀的日本人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因為戰爭的原因埋在這裡,知道他們既是侵略者又是受害者。今後方正縣將繼續利用好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的中日人民以史為鑑、珍惜和平。

“日本開拓團”碑被5名男子錘砸潑油漆

“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碑被潑上了紅油漆。“湘軍五百”供圖“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碑被潑上了紅油漆。“湘軍五百”供圖

2011年8月3日下午3點30分左右,一條微博稱,“湘軍五百”等5名男子從北京出發,於當天到達黑龍江方正縣,將“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碑砸毀。事發後,5男子與當地民警發生衝突,後被帶到了方正縣公安局接受訊問。記者了解到,昨晚8點40分左右,5人已離開方正縣,準備乘火車回京。

“8月3日15點,5名男子到達方正縣‘日本開拓團’紀念碑處砸碑。五人為湘軍五百、飛天燕子、梁智、飛天、韓忠(均為網名),現五人正在與當地警方衝突當中。”該微博發出後,迅速引發網友關注。
隨後,記者聯繫到發出該微博的李先生。他稱自己是砸碑者之一陳福樂的朋友,並向記者展示了兩條陳福樂發來的簡訊。一條為,“在方正,已砸碑,被抓”,另一條顯然比較倉促,內容為“我們是被行特凌抓的”(經核實,第二條簡訊為“我們是被刑特警抓的”)。
隨後,記者多次撥打陳福樂和“湘軍五百”的手機,但均顯示“關機”。直至昨晚7點,陳福樂接聽了電話,證實了微博內容。
陳福樂說,前幾天方正縣為“日本開拓團”逝者立碑的訊息傳開後,他和4名相熟的網友頗為氣憤,認為開拓團是日軍侵華的一部分,是中國國恥,不應當被紀念。前天,5人相約抵達哈爾濱,打算去方正縣砸碑。
據“湘軍五百”介紹,3日下午,他們一行5人帶著小鐵錘和兩小桶紅油漆到達中日友好園林,發現現場有警察看守,便繞道四五公里,從山後翻越一道牆、兩道鐵絲網才得以進入公墓區域。躲開現場守護的8名人員後,他們掄起小鐵錘欲將碑身砸毀,無奈碑身十分結實,傾盡全力只砸出一些小坑。見狀,他們索性舉起紅油漆,朝石碑兩面潑去,估計碑體受染面積約30%。
事發後,當地警方聞訊趕來,表示要將5人帶走。“來了近20輛警車,其中還有刑警。”陳福樂說,經過一番肢體衝突後,他們被帶上警車,求助簡訊就是被帶上警車後發的。被帶至公安局後,警方開始為陳福樂等人做筆錄,其間,除了陳福樂將手機藏了起來,其餘4人手機被暫時沒收。

開拓團碑被拆除

2011年8月6日上午7點57分,方正縣官方微博發出訊息稱,“方正縣中日友好園林中的日本開拓團民亡者名錄牆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許多人對之提出質疑,該牆也被造成了污損。因此,有關方面已決定暫時關閉園林,對名錄牆進行處理。”
同時,一大早趕到中日友好園林的網友發現,此前豎立在此的“日本開拓團”碑已經消失,而且原本豎立碑的地方,已被平整過。距離原本豎立碑的地方,有大量的磚頭瓦礫。
發現碑被拆除後,眾網友在園林外拉起條幅,並點燃鞭炮慶祝。
同時,對於此前為何豎立碑處不對外開放,而且要有專人看管的疑問,方正縣在官方微博中回應稱,“中日友好園林並不是一處開放的旅遊景點,而是專門接待來訪日本團體的。平時大門都是緊鎖的,入內需經過縣外事部門批准。這裡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間訪問團體20餘個,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學生,該園林已成為向他們揭示侵略戰爭對其本民族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展示中國民族博大胸懷的重要場所。”

經證實,該碑確實系當地政府組織人員拆除。但對於此前網上流傳該縣縣委書記被免一事卻未得到答覆,“豎立此碑與縣委書記無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