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乳丸

石鐘乳丸

石鐘乳丸用於治腎臟虛損,骨瘺羸瘦,行坐無力,短氣不足,腰背相引疼痛。

石鐘乳丸

正文

石鐘乳丸

來源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

石鐘乳(依法別研為粉) 菟絲子(酒浸,別搗為末) 五味子(炒) 蛇床子(洗,焙) 黃耆(銼) 續斷 萆薢 烏頭(炮裂,去皮、臍)各30克

用法

上八味,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晨起、日午、夜臥用溫酒送下。

主治

腎臟虛損,骨瘺羸瘦,行坐無力,短氣不足,腰背相引疼痛。
按:方中烏頭,原作"烏蛇",現據《普濟方》卷三十二改。

配圖

相關連線

中藥方劑之石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