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母古寺

石母古寺

位於廣東揭陽揭東縣桂嶺鎮半村石母(古稱磐溪都雙山之一),是潮汕三大名剎之一的今揭陽市榕城雙峰寺之前身,創於宋,後湮廢。1992年起,聘釋耀瑜為住持,開始重興,至2000年10月已建成大雄寶殿、鼓樓、鐘樓,一座宏偉莊嚴的寺宇不久將聳立在石母山腰上。

簡介

  廣東揭陽揭東縣桂嶺鎮半村石母(古稱磐溪都雙山之一)雙峰古寺,是潮汕三大名剎之一的今揭陽市榕城雙峰寺之前身,創於宋,後湮廢。1992年起,聘釋耀瑜住持,開始重興,至2000年10月已建成大雄寶殿、鼓樓鐘樓,一座宏偉莊嚴的寺宇不久將聳立在石母山腰上。

相關

古寺於宋紹興十年庚申(1140),由釋法山禪師創建,香火興旺,造福四方。南宋景炎元年(1276)寺被毀,32年後規劃重建,又2年動工,年余落成。元末又毀於戰亂,至明初遷建於揭陽縣城東門(1991年12月10日重建落成開光。)
 1992年,有關部門找揭東縣廣安寺住持釋耀瑜,商議在石母雙峰寺舊址上,創建福利廠。住持提議,不如恢復古剎。此議得到政府有關部門批准,並聘其為住持,主管重修古剎。於是,由村里捐獻地皮15.71畝,雞年雞月雞日奠基,動員海內外善信樂捐,至2000年10月止,共耗資約500萬元,已完成重要部分的建築如下:1、大雄寶殿。1999年初竣工,面積約400平方米,坐北向南,高大雄偉,雕樑畫棟,閂門刻花,欄乾石雕。棟樑上木刻:“佛歷2539年、公元1995年,住持釋耀瑜暨十方善信敬建”。主奉三如來,脫沙,各高米餘。東側龕供文殊菩薩,西側龕供普賢菩薩,也各高逾米。牆邊擺十八羅漢,脫沙,惟妙惟肖。2、鐘樓、鼓樓。在大雄寶殿前數十米東、西兩角,各高約6米。兩樓前面闊地上,擺著一個高達7.5米的寶鼎,高度為潮汕佛門所罕見,上鑄“佛歷2544年三月、公元2000年3月,住持釋耀瑜,求菩薩保佑全家平安,吳漢龍諸事一帆風順”。文學家、哲學家方海權為作詩曰:嶙峋天籟妙成音,桂嶺雙峰美似琳。見者常揚風色美,卿原皓皓燦芬心。此外,在寶鼎前方,2000年八初六日動工興建天王殿,規模也壯觀。

石母古寺石母古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