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雕刻

石材雕刻

我國石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品種繁多,就石雕而言,這些雕刻品大多為無名石匠所作。 漢代的石雕十分發達,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令後人嘆為觀止,是石雕藝術的頂峰。 隋唐時期的石雕,主要表現在建築裝飾和陵墓雕刻兩方面。

簡介

石雕王要是指以花崗石、大理石、葉蠟百等天然石料,運用圓雕、浮雕、透雕和線刻等技法雕刻成的各種藝術品和實用品。從其用途上看,一是用於建築構件和裝飾,如台基、柱礎、石雕欄板、牌坊、石獅、石人、石獸及拴馬柱等。二是為宗教服務的神佛造像,如山西雲岡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三是供室內陳設的欣賞品和具有實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案頭擺件、硯台及蒜臼、壓石等。

石材雕刻石材雕刻

特點

石材雕刻行業在中國是一個傳統行業,並且正在進行科技大變革,老石工的退休,年輕一代對高效率、機械化、自動化的要求,使得石材雕刻機械設備市場加快發展。石材雕刻是一種能夠在石材上進行字畫雕刻的高科技自動雕刻設備。石材雕刻可滿足個性化家裝、工裝藝術設計的要求,可作為裝飾公司、石材行業、碑刻行業先進的雕刻加工設備。

石材雕刻石材雕刻

簡史

中國雕刻藝術是從石雕開始的。上古時期,原始人類在勞動實踐中逐步創造子石器工具,並在石器工具的製作和材制選擇上,講究實用與美觀(右上圖)。從造型意義上講,這些石器雖然是實用品,但其性質己接近於雕刻藝術創作。河北武強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雕人頭,是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同時在各地還發掘出了許多大型石雕動物,如石虎、百梟等許多小型裝飾石雕。
我國石雕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品種繁多,就石雕而言,這些雕刻品大多為無名石匠所作。千百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流傳至今。它表現了民間工藝精湛的技藝、巧妙的構思和奇特的刨造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歷史文人價值。
漢代的石雕十分發達,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霍去病墓的石雕群,令後人嘆為觀止,是石雕藝術的頂峰。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年)是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墓在岳西省興平縣漢武帝陵東北處,現存石雕有“馬踏匈奴”、石人、臥馬、臥牛、臥象、伏虎、野豬籌10餘件,均由花崗石雕成,造型整體有氣勢,生動傳神。同時,大部分作品是依石擬型,稍加雕刻,突出了對象的主要特徵和動勢,顯示出漢代石刻剛強氣魄、深沉宏大的風格特色。
漢代的平雕(平面浮雕)有平面陽刻、陰刻等幾種形式。如東漢墓室、祠堂等建築的石壁上就盛行這種平面裝飾雕塑。內容有神仙故事、歷史人物、社會生產及生活場景等。由於多為淺浮雕,起伏不明顯,故又被稱為“石刻畫”或“畫像石”。“畫像石”是我國一頂豐富的藝術遺產,從西漢中期至東漢末年最為流行的一種刻有畫像的建築、棺槨、石材。藝術價值很高。它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禮儀、生活習俗和審美追求,並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造型藝術規律以及二維空間、剪影式的造型特點。它以視覺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運動特徵,尤其擅長用有流暢的圓弧線表現外輪廓。正如貢布里希(英)在《藝術的故事》中講:“中國藝術家不像埃及人那么喜歡有稜角的生硬形塊,而是喜歡彎曲的弧線。要畫飛躍的馬時,似乎是把它用許多圓形組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雕塑也是這樣,都好像是在迴環旋轉,卻又不失堅固和穩定的感覺。”他列舉出山東武梁祠漢畫像石“軻覲圖”(右圖),馬和人物的輪廓均是外圓,而內在卻充滿了張力的特點。另外山東嘉祥武氏祠的“水陸攻戰圖”,表現了古代戰爭宏偉的場面——車馬舟船、人山人海。畫像石在河南、四川、陝西等地都有大量遺物出土。如河南南陽畫像石、陝北綏德畫像石、四川廣漢畫像石等,都有許多傑出的畫面。
中國的陵墓石雕在東漢時期一度盛行,但由於三國及兩晉時期的連年戰亂及為防止盜墓而在上層社會中流行了薄葬制度,帝王諸侯陵墓前的雕像石刻極少。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的相對穩定,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使追求奢靡之風再次泛起,帝王諸侯紛紛大肆修建陵墓,這也使得陵墓雕刻又一次成為了社會的風尚,作品的藝術水平也較之以前有了新的發展。南北朝的陵墓雕刻成為了中國古代雕塑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陵墓前樹立石獸、墓碑和石柱的風尚在南朝十分盛行。據考證,這一制度始於南朝的宋代,逐步發展並形成了一定的規範制度。南朝陵墓前的石獸均為一對。按照制度,皇帝陵前的石獸,頭大而頸部略細,有翼有腳爪,頜下有長須垂胸,陵前右側的一座頭上獨角,左側的一座頭上雙角;王侯墓前的石獸,頭大而頸部短粗,有長舌垂胸,有翼有腳爪,但頭上無角。關於石獸的命名,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頭上雙角者稱辟邪,獨角者為天祿,無角者為符拔;第二種認為雙角者為天祿,獨角者為麒麟,無角者為辟邪;第三種則認為雙角和獨角者均稱為麒麟(,無角者稱為辟邪。這裡,我們採用的是第三種意見。麒麟是傳說中的一種神鹿,有角的鹿形早在漢代即已出現,因此,南朝陵前的角石獸,應是在繼承漢代石獸造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起源於公元四世紀魏晉時期,衰落於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是集雕刻、建築、彩塑、壁畫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而雕刻是其中的主體,也是我國石雕藝術中的精品。中國石窟藝術以簡練概括的造型,表現了中國人內在的精神和理想的美。這些優美、生動、樸實、敦厚的雕塑形象歷經千年而始終具有藝術的魅力。
隋唐時期的石雕,主要表現在建築裝飾和陵墓雕刻兩方面。如隋代建築的安濟橋,從龍的造型上可看出,是繼承了商周青銅器上蛟龍的某些特點,將其雕刻成穿岩的欄板裝飾,取其龍能激水之意。其造型表現了神龍的矯健形態,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刻橋全部用石頭建造,橋的石欄板上雕有蛟龍穿岩的形象,刀鋒犀利、雕法洗鍊,是一件藝求性很強的石雕作品。佛塔雕刻方面,有西安市唐代建成的大、小雁塔,山西臨汾市的鐵佛寺佛塔等。西安大雁塔門框和門楣上的石刻線畫是至今為止保存最好的唐代石雕藝術珍品。西安出土的“昭陵六駿”和乾陵、順陵的石獅、石麒麟及獨角獸等造型真實、形態生動,具有感染力,為後來宋、元、明、清各代石刻樹立了模式。
宋代城市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世俗美術的發達。在造型藝術上風俗人物畫非常突出。在寺廟宗教雕塑中亦有反映。如大足北山石刻,地獄的上方有一養雞婦女,本意是養雞殺生者被打入地獄,但雕出的是一幅具有田園風光的風俗畫面:一婦女掀開雞籠放雞的情景,主角是農村中常見的純樸婦女那優美而閒適的情態。淡化了宗教的教義。
明清兩代,建築雕刻向世俗化發展,風格質樸渾厚,石雕內客大多是反映民居生活習俗的,如雲南民居的石雕“牧牛”、“垂釣”均是當時人民生活的寫照。在當時石牌坊最為優美精緻。如河北靈壽縣縣城的石牌坊,清代山東單縣縣城的“百獅坊”、“百壽坊”,山西運城的石獅、石坊等,均以雕工精美著稱。雲南麗江古鎮上納西族保存下來的牟府大理石牌坊,巍峨宏偉、精緻秀麗。
清代民間,比較著名的石雕有青田石雕、壽山石雕、惠安石雕和雲南大理石雕、曲陽石雕等。青田石雕產於浙江省青田,創始於南宋,初為刻制印章,後品種逐漸增多,有各種實用品及山水佛像等欣賞品。壽山石雕其石材產於福州市郊的壽山而得名,以“田黃石”最為名貴,有“一兩田黃一兩金”之說。壽山石始於南朝,明代以印章獸紐雕刻而聞名,其精品多為宮廷收存。壽山石雕首先要“相石”,即根據石材形狀及石質紋理和色彩再確定表現題材。如下左圖浮雕“雙雞圖”,即利用石頭的天然紅色,雕成雞的紅冠,自然天成。“曲陽石”產於河北曲陽縣,其優質漢白玉大理石,享譽海內外,有“石雕之鄉”之稱。始於漢代。曲陽石雕在宮殿、寺廟、園林及陵墓建築中被廣泛採用。
雲南大理石雕產於雲南大理,始於唐代。其特點是根據大理石的天然紋理和色彩變化設計加工。明清以來以大理石屏心、桌面和石屏著稱。目前,經過改良工藝,該地出產的山水畫石屏,顯現出祖國奇異的大好河山,峰巒疊翠、雲霧環繞、山形奇特、松杉高聳,比欣賞真實的國畫山水更別具風韻。因其石材優質,富有光澤,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感染力,使人愛不釋手,流連忘返。雲南大理石獅遍布大理村寨,白族人民認為獅子性情威猛,可驅邪避凶,以鎮一方。因此,常將其立於村口門前或墳墓兩旁,以鎮宅或墓地風水。石獅造型古樸渾厚。在麗江納西族村寨黑龍潭的水池邊,也供奉有一石獅,形體不大,高約20厘米,在綠草映村下神態特別動人,石獅雙目貫注,凝視遠方,緊縮的身體將一觸即發,寧靜中蘊藏著極大的爆發力。

發展現狀

中國的石材套用歷史悠久,石雕加工水平更是處於世界領先行列,流傳下來許多石材建築和石材藝術品,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長久以來,中國石材行業停留在粗放型發展的階段,一味依靠擴大規模和增加投入提高效益,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而且也成為阻滯石材行業提高現代化水平的瓶頸。
大量的石材企業向市場提供的只是開採之後經過最初粗加工的板材,這樣的加工水準使得即使是上等石材也變得黯然失色,自然不會賣上好價錢。現在是買方市場,各類石材產品可謂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如果不在產品質量上下苦功夫,做大文章,企業自會漸漸呈現頹勢。
石雕行業近看來發展迅速,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在助推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方面功不可沒,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擾與隱憂,主要表現在:
石雕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不高,規模小,檔次低。規模企業為數不多,真正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很少,大多數都是家庭式作坊,勞動力密集,市場競爭力不強。
石雕企業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員工的文化、技術水平較低,企業給員工的培訓機會極少,生產中技術非常落後,對外交流受到限制。人才極度缺乏。大部分企業都忽視對人才的培養,造成企業人才缺乏,企業的研發水平低。
自主智慧財產權意識不高。到目前為止,石雕企業註冊商標的僅有100多家。
石材生產經營環境有待改善。一方面,一些中小型石材企業的廠店規劃不當,擺放凌亂;另一方面,石材生產加工中所產生的粉塵、廢渣、廢水以及噪音等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綜上所述,要想石材雕刻行業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石材行業的發展方式,在提高效率和產品附加值上大做文章,對於中國石材行業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