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流小車模型

知識流小車模型

企業知識流管理:知識流小車模型 所謂知識流的管理,是指為保證知識在企業中從獲取、產生、共享、創新、利用到知識挖掘和衰亡的整個知識生命流程暢通無阻而採取的保障措施。企業中的知識流程可以用“知識流小車”模型(如下圖所示)來加以形象的概括。

所謂知識流的管理,是指為保證知識在企業中從獲取、產生、共享、創新、利用到知識挖掘和衰亡的整個知識生命流程暢通無阻而採取的保障措施。企業中的知識流程可以用“知識流小車”模型來加以形象的概括。

概述

知識流小車模型知識流小車模型
知識在組織中經歷了發生、發展、消減和消亡的整個過程。企業組織內部的知識來源有兩個:一個是企業外部知識源,具體來說包括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包括潛在的進入者)、互補商,以及私立知識機構(如各種培訓機構)、公共知識機構(如公共圖書館);另一個是企業內部知識源,包括尚未挖掘、整理的企業內部公共知識、企業員工的隱性知識等。

企業通過各種知識獲取渠道從企業外部蒐集知識,這是外部知識內部化的過程;企業從內部挖掘知識,是個人知識企業化的過程。與此同時,企業通過大眾媒介、財務報表股東大會等傳播渠道,不斷向外界發布各種有關企業的知識。在企業內部,員工通過將企業公共知識庫(組織記憶)中的顯性知識隱性化,學習企業文化和技能。

員工個人知識在企業內的擴散和壯大有三種途徑:知識創新、知識共享和知識套用。這也是知識生命周期中最關鍵的步驟,正是通過知識創新、共享和套用,知識才成為與組織績效密切相關的因素,組織記憶也不斷得以更新和發展。超過一定時限的知識,可以作為歷史數據進行知識挖掘,也可以通過知識備份手段保存起來。這樣,知識在組織內就基本走過了它的整個生命歷程。

詳解

實線是知識實體的轉移過程,虛線是知識價值的轉移(讓渡)過程,一對實線和虛線合起來表示一個知識交易的過程。在“知識流小車”的最上部,企業從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包括潛在競爭對手在內)、互補商那裡獲取有關競爭戰略的企業外部知識;從私立知識機構(培訓機構、信息中介諮詢公司等)和公共知識機構(國家統計局、政府官方網站、公共服務性機構、行業協會、民間組織等)那裡獲取有關社會、市場、行業和其他方面的知識,這些企業外部知識通過企業內的各種知識獲取途徑內部化為企業內部知識,以公共知識庫或“企業記憶”的形式存在。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其內部和外部的知識發布渠道,將有關本企業的知識發布出去,成為企業外部知識。這樣,就在企業和企業外部實體之間,形成一個知識流環。

1.在“知識流小車”的中間,企業員工可以藉助企業內部的組織學習或激勵機制,將組織記憶中的一部分顯性知識內在化為個人的隱性知識;也可以由企業將員工們的個人知識轉化為企業的公共知識,並最終融入組織記憶之中。這樣,通過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的轉化,在員工個人知識和企業的公共知識庫(組織記憶)之間,就形成了第二個知識流環。

2.在“知識流小車”的底部,是三個“輪子”,分別是:知識創新、知識共享和知識套用。它們對於整個企業知識流系統而言至關重要,正是這三個輪子持續不停地運轉,才保證了企業知識流系統正常的新陳代謝,推動了整個企業知識流的良性流動。

特點

由“企業知識流小車”模型可以看出,企業知識流的管理有兩個要點:一是保證知識創新、知識共享和知識套用的順利進行;二是外部知識內部化和內部知識的顯隱性轉化(寬泛而言,這部分內容也可以歸為知識共享的一個部分)。前者是“車輪”,後者是“車身”。沒有車輪只有車身,是一輛開不動的死車;沒有車身只有車輪,是一輛沒有用的廢車。

套用

為保證知識在企業中的順利流動,企業應該建立知識管理的激勵系統,具體包括如下四大機制:

1.知識運行機制:它相當於企業知識流的“源頭”和“岸堤”,保證了基本的知識流不會斷流和流失。具體而言,知識運行機制應該包括微弱市場信號收集機制、企業知識與標準化制度、兩人同行機制、退休員工回憶錄機制、企業文檔積累與更新機制、外部知識內化機制、知識輕鬆交流機制,等等。

2.知識明晰機制:包括階段性企業知識管理目標發布制度、員工知識成果(包括創新成果、共享成果和套用成果)申報制度。

3.知識績效機制:包括員工知識成果的稽核制度、專家和計算機知識評價系統等。知識明晰機制和知識績效機制,防止了知識流的泛濫,保證了知識流的“水質”。

4.知識獎懲機制:它相當於企業知識流的動力來源,保證知識流在流動中不斷更新,而不會成為一潭死水。具體而言,包括知識薪酬和股權/期權支付制度、知識晉升制度、知識署名制度、知識培訓制度、新員工特區機制、創新失敗寬容機制、知識績點“自助餐”獎勵機制和知識老化性員工的淘汰制度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