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長汀縣城羅漢嶺,為紀念共產黨烈士瞿秋白而建立。

基本信息

簡介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後,留在中央蘇區的瞿秋白、何叔衡由中央分局決定將其送往上海就醫。

1935年2月11,瞿秋白等一行由省保衛局組織人員護送,經過多天晝夜行走,於24日晨冒雨渡過汀江,到達長汀水口鄉梅逕村。午飯後,國民黨保全團突然包圍上來。

突圍戰鬥中,中國共產黨建黨創始人之一的何叔衡英勇犧牲,瞿秋白不幸被捕,先後關押於上杭、長汀,在獄中笑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寫下了《多餘的話》,於6月18日在長汀羅漢嶺英勇就義。

1951年,國家撥款為瞿秋白烈士立碑於長汀縣城西門外羅漢嶺,碑高30米,“文革”期間受損壞。

1985年,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在瞿秋白就義地羅漢嶺,敬立了“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為緬懷烈士的光輝業績,長汀縣以瞿秋白烈士紀念碑、就義地為中心,建立瞿秋白烈士紀念陵園,現擬擴大陵園建築面積,籌建瞿秋白紀念館、秋白雕像、停車場等,完善陵園附屬設施,使之成為全國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

1987年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尋找遺骸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的指示,給中共龍巖地委、龍巖專員公署、中共長汀縣委、長汀縣人民政府下達指示,要求組織得力幹部尋找瞿秋白烈士的墳墓

按照中央與謝覺哉的指示,時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張鼎承立即電告長汀縣人民政府,要他們迅速組織力量尋查瞿秋白的遺骸。

據調查,可證實瞿秋白埋葬地的只有當年給瞿秋白收屍抬棺的4個人。這4個人中,長汀本地人2個,江西人2個。查訪時已經有3個人已先後去世,健在的只有一個人。經過多方努力,調查小組還找到了當年的幾個目擊者,

後來調查小組還找到了當年的盤龍崗山主程椿生,他回憶說,1936年清明節,他到盤龍崗掃墓時,發現在他家墓地下方5米處添了一座新墳墓,因為新墳墓所占地方是他們家的,他們就在墳墓的一邊立了一塊木牌,上寫“此山是程家私山,新築的墳墓應立即遷移”。但從來沒有人把墳墓遷移走,後來才知道此墳墓是國民黨36師派人築造的,埋葬是一個外地的“罪犯”。

依據調查,調查組基本確定了瞿秋白墓地的位置。1951年7月,在長汀縣長游榮長的親自主持下,啟墳開棺查驗,經測量墳墓長2.59米,寬1.5米,高0.8米。所用的白木棺材與張永福等人的說法完全相同。但棺木有點腐爛,遺骨挖出時也因棺材腐爛,脊背已全部腐蝕土中,肋骨胸骨已碎成1寸左右的細骨,但頭骨很完整,同時還有五個白紐扣。經在場醫生檢查判斷認為:這個人身材不矮,年紀不會超過40歲,與瞿秋白就義時身長、年紀及彈中胸部等情形大致相符合。

當時,整個發掘過程都進行了拍照,遺骸從棺木中取出後,用火烘烤,然後裝進一個大陶罐記憶體放在長汀縣人民政府後院的八角亭內,5個白紐扣是瞿秋白生前所穿的舊內衣紐扣。長汀縣將5個白紐扣寄給在北京的瞿秋白的遺孀楊之華確認,楊之華看過紐扣後回憶說:“此紐扣是秋自從上海進入中央蘇區時穿的衣服上的扣子。”為慎重起見,1951年11月21日,龍巖地委再次派出五人小組前往長汀進行調查核對,對埋葬地點盤龍崗、就義地點羅漢嶺進行實地勘察,查尋工作直到1951年年底才圓滿完成。

安葬經過

瞿秋白烈士塑像瞿秋白烈士塑像

建國之初,建造革命公墓的事被中央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依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中國革命而犧牲的烈士興建陵園。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和秘書長薛子正具體負責籌備工作。經過多方勘察後,北京西八寶山南麓的護國禪林寺被選中。護國禪林寺共占地80畝,有殿堂、房舍57間,附屬房舍84間,1949年被北京民政局接管後,寺內的50餘名道士和太監全部遷出,護國禪林寺的殿堂部分被改為骨灰堂,寺院四周則被闢為墓葬區。

195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逝世20周年紀念日,這天上午九時,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了隆重的瞿秋白遺骨由福建長汀遷至革命公墓安葬儀式。周恩來、董必武、陸定一、周建人葉聖陶、許廣平、楊之華及瞿秋白生前好友百餘人參加了儀式,陸定一代表黨中央作了《關於瞿秋白同志生平報告》,周恩來為瞿秋白烈士紀念碑題寫了碑文。八寶山革命公墓最初均為土葬。瞿秋白即為土葬。

“文革”開始後,瞿秋白因為在獄中寫的《多餘的話》而被定為“叛徒”,紅衛兵衝進公墓,砸毀了瞿秋白的墓。在10年間,八寶山革命公墓內被破壞的墳墓有120座,其中砸壞後取出屍體的墳墓有3座,而瞿秋白墓是破壞最為嚴重的一座。1979年後,被破壞的墓地開始修復,包括瞿秋白墓在內的100餘座被破壞的公墓全部被修好。

碑處結構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位於長汀縣城羅漢嶺,1951年在瞿秋烈士就義地建"瞿秋白烈士紀念碑",1982年重修,1985年又重建。碑總高30.59米,碑名為陸定一所題,碑文由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寫敬立。碑座下分四個層次設平台,周圍不坪地,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坪地上建有方形、六角形幾處花池。六角形花池中央,為瞿秋白就義處,旁有瞿秋白烈士事跡陳列室。

碑文記之

碑文曰:瞿秋白,公元1899~1935年,江蘇常州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我黨創建時期的領導人之一,1935年6月18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長汀縣城羅漢嶺。解放後為紀念瞿秋白烈士,特在就義處建碑以示緬懷。

社會評價

瞿秋白烈士紀念碑瞿秋白烈士紀念碑

一、他是我國報導十月革命後蘇俄實況的第一人。1920年,21歲的瞿秋白以北京《晨報》駐蘇俄特派記者的身份前往蘇維埃俄國進行考察和學習,他在那裡兩年多,寫成大量的通訊和散文,寄回國內發表,介紹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國初期的真實情況。

二、他是我國用文藝體裁描寫列寧丰采的第一人。瞿秋白曾幾次見到列寧,第一次見到列寧是在1921年6月召開的共產黨國際第三次大會上。他在《赤都心史》中寫道:“列寧出席發言三四次,德、法語非常流利,談吐沉著果斷,演說時絕沒有大學教授的態度,而是一種誠摯果毅的政治家態度流露於自然之中。

三、他是我國完整譯配《國際歌》詞曲的第一人。1920年10月,瞿秋白在莫斯科參加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三周年的大會上,第一次聽到了《國際歌》,並感到這支歌聲調雄壯。決心把它介紹到中國來。1923年1月23日,瞿秋白回到北京便著手翻譯歌詞。他既會彈綱琴,又會譜曲,很快就把歌詞譯成中文並配到歌譜里。

四、他創作了歌頌中國工農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熱情地歌頌了工農革命。

五、他創辦了我黨第一張日報。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上海創辦了《熱血日報》。他是主辦人,也是主要撰稿人。

六、他是系統地給中國讀者介紹馬列主義文學藝術理論的第一人。1931年以後,瞿秋白翻譯和介紹了俄羅斯和蘇聯的許多文學作品,介紹了馬、恩、列、斯及普列漢諾夫關於文藝的理論。

國內主要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是後人為紀念中國革命先賢們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的統稱。又到清明時節,我們在此盤點一批國內著名的烈士陵園。大家在逐漸關注傳統節日的民俗傳統的時候同時還能記住這些逝去的烈士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