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袋手術

瞼袋手術

2.於瞼板面向上潛行分離,暴露並切開眶隔。 4.於瞼板與眼輪匝肌間作潛行分離,至下眶緣,充分暴露眶隔。 7.將下瞼的前層組層皮膚與眼輪匝肌復位,並向顳上側拉緊。

適應症

瞼袋明顯影響美容者。

眼袋眼袋

術前準備及麻醉

瞼袋多見於老人,因此注意全身情況,如有無高血壓、糖尿病,以及一些具出血傾向的疾病,頭面部感染性病灶等。
局部浸潤麻醉。

手術步驟

上瞼瞼袋矯正術
1.於重瞼線切開並按標定切除皮膚與眼輪匝肌,暴露瞼板、2。
2.於瞼板面向上潛行分離,暴露並切開眶隔。
3.輕輕壓迫眼球,眶脂肪自然脫出,用血管鉗夾持脫出的眶脂肪,緊貼血管鉗切除眶脂肪,切緣燒灼止血。然後,再輕壓眼球,重複上述動作,直至眶脂肪不再脫出、5。
縫合眶隔。分層縫合眼輪匝肌、皮膚。
下瞼瞼袋矯正術
1.下瞼結膜囊內放置金屬墊板。
2.於睫毛緣下2mm處作平行瞼緣的皮膚切口,長度由下淚小點顳側至外眥部。切開皮膚與眼輪匝肌。於切口的顳側端順上瞼弧度向顳下方向作皮膚伸延切口,長度約1.0~1.5cm,切開皮膚與眼輪匝肌。
3.取出結膜囊內的金屬墊板,於下瞼緣中央作牽引縫線。向上拉緊並固定。
4.於瞼板與眼輪匝肌間作潛行分離,至下眶緣,充分暴露眶隔。
5.水平切開眶隔,輕輕壓迫眼球,眶脂肪自然脫出,通常為三團,中央部脂肪團最易脫出,兩側的脂肪團必要時可用血管鉗稍加分離。用血管鉗夾持脫出的脂肪團,切除後,切緣燒灼止血。重複上述動作,至輕壓眼球眶脂肪不再脫出、10。
6.根據眶隔情況採取不同方法縫合眶隔:①連續縫合。②重疊縫合。③摺疊縫合。
7.將下瞼的前層組層皮膚與眼輪匝肌復位,並向顳上側拉緊。切除多餘的皮膚與眼輪匝肌。分層縫合眼輪匝肌與皮膚。

術中注意事項

1.手術過程中解剖層次要清楚。
2.不要通過眶隔切口,用鑷子任意夾取脂肪,不僅不能順利切除脂肪團,且容易引起眶內血腫
3.切除脂肪後,切緣一定要燒灼止血、也是防止術後眶內引起血腫的重要措施。
4.切除眶脂肪後,應該縫合併加強眶隔,這比不縫合眶隔的手術方法療效好,且持久。

術後處理

術後包紮48小時。全身給予抗生素。以後每日換藥,術後7天拆線。

手術的失誤及處理

瞼袋矯正術是改善中老年面部老態的有效方法。手術比重瞼術難,容易出現失誤。瞼袋整形術手術前應詳細詢問病史如青光眼等,對於可疑情況應請眼科會診測眼壓以排除之,曾有瞼袋整形術誘發患側跟視力減退的病例發生。
l.下瞼外翻:較常見也較難處理。主要由於皮膚、肌肉、脂肪切除過多或眶隔損傷所致。
處理:外翻有輕重之分,處理亦不相同。
(1)輕度外翻:手術結束時無特殊情況,24小時後出現瞼球分離,瞼緣輕度外翻。是由於局部血腫或水腫使穹隆結膜飽滿所致。亦可由於外敷料加壓包紮不夠產生。
處理:局部用眼藥水和眼膏保護眼球免受刺激。待血腫吸收、水腫消退,外翻現象即可改善或消失,如系瘢痕收縮引起,可採用按摩或局部注射確炎舒松治療。
(2)重度外翻:有明顯瞼結膜暴露。
處理:待局部消腫後再次手術。皮膚張力不足者可在瞼緣外側作“v”字形皮膚切除縫合術,如仍顯矯正不足則採用眼輪匝肌縮短上吊或瞼板三角形切除縫合術。
2.淚小點外翻:多由內眥部皮膚切除量過多引起,使下淚點外翻.與球結膜分離產生溢淚症狀。
處理:輕度外翻用抗菌眼藥水滴眼防止結膜炎症,待腫脹消退,作眼瞼內眥部按摩.如經保守治療後仍無改善,需作內眥“z”成形術或局部植皮或皮瓣矯正。
3.下瞼皮膚凹陷:由於去除眶隔內脂肪量過多或縫台眶隔膜過緊造成。
處理:對瘢痕收縮產生的皮膚凹陷,經適當按摩或理療可以好轉。去脂肪過量或眶隔縫合過緊者則必須再次手術,沿原切口切開,分離皮膚凹陷區及其周圍,用周圍的輪匝肌和皮下組織修補凹陷,如系眶隔縫合過緊引起,必須切開眶隔進行松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