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香國

眾香國,眾香主人撰。不知為何許人,僅知其於嘉慶七年(1802年)入京,酷好戲曲,題其室為“惜花軒”,從中可以看到嘉慶年間北京劇壇,雖仍以崑腔為正宗,但情況有了變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自號眾香主人,大概也是上小京官。嘉慶十一年冬至十二年夏間作。冊分六部,分別將當時北京“歌壇而負盛名者”,以艷香、媚香、幽香、慧香、小有香、另有香品評之。共列三慶、春台、和春、四喜、慶寧、雙和、三多、大順寧九部優伶七十人。專錄旦色,每部均有題伺,但對上人未及贊評。據云,原擬將另外二十七人列入,但因“急欲付梓”而未果。

從中可以看到嘉慶年間北京劇壇,雖仍以崑腔為正宗,但情況有了變化,如三慶部就以徽調為主,其中“徽班老宿”高朗亭,有魏長生的高足劉朗玉。四喜部的劉彩林,則“崑調秦腔,兼擅其技”。而雙和部的吳壽林已是“秦多昆少”。另外不少伶人是“工小曲”、“擅演雜出”的。秦、徽小戲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伶人也開始注重武技,出現了“專長擊刺之劇”的張壽元(慶寧部),“拳勇刀棒,靡不擅長”的周桂林(三和部)。說明以擅演才子佳人戲的崑劇,正在失去優勢。這一時期,正是昆、秦、徵腔在北京爭妍鬥勝,在競爭中互相吸收、互相溶合、正在孕育一個新劇種——京劇的時期,所以,這些史料頗能說明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