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豬囊尾蚴病

眼部豬囊尾蚴病

眼部豬囊尾蚴病(bladder worm),是鏈狀帶絛蟲即豬肉絛蟲(teania solium)的幼蟲。蟲體為白色半透明的囊狀物,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5~8mm,其內充滿透明的囊液,囊壁由外部的皮層和內部的間質層組成間質層有一向內翻卷收縮的頭節,當受膽汁刺激後可以翻出。囊尾蚴可以侵犯人體多種臟器,引起相應的病變。侵犯眼部時,眼內多於眼眶眼內見於玻璃體內眼眶見於眼外肌內囊尾蚴寄生會造成嚴重的眼組織及視功能損害。豬囊尾蚴是豬絛蟲的幼蟲期,寄生於人體可引起豬囊尾蚴病,即囊蟲病。豬囊尾蚴寄生於眼部則引起眼豬囊尾蚴病。如寄生於眼瞼,則可捫及一無痛性不紅腫的包塊。寄生於結膜時結膜充血水腫且有異物感。眼內蟲體死亡後,則因蟲體蛋白分解發生強烈刺激甚至引發眼內廣泛炎症後果嚴重。因此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尤為重要。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本病多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農村,兒童多見,少數有食米豬肉病史。豬囊尾蚴主要發生在畜牧區或農村為豬絛蟲病,豬為其中間宿主人類腸道是該寄生蟲的終末宿主。

眼部是豬囊尾蚴好發部位之一,感染率可達13%~46%眼內囊尾蚴最早由Sommerring在一女病人眼的前房中發現,von Graefe第一次檢出玻璃體內囊尾蚴並經手術取出,以後相繼有不少文獻報導。本病流行地區較廣,世界各地均有散發,中國以東北、華北及雲南等省患病率較高,尤以黑龍江省為甚。患者男多於女,男女之比為5∶1或更多,好發於20~40歲的青壯年,常單眼患病,部分雙眼同時患病一般眼內為單個蟲體,也有多個蟲體共寄一眼。根據病例統計以玻璃體內囊蟲最多見,達50%~65.3%;其次為視網膜下達32.7%~45%,少數可見於結膜眼肌及眶內組織。

病因

眼部豬囊尾蚴病豬肉絛蟲
豬或野豬等動物是鏈狀帶絛蟲的中間宿主,人是終宿主,也可以是中間宿主。人體豬囊尾蚴病是由於吞食了混有豬絛蟲卵或節片的食物被感染所致。當蟲卵或節片被吞食後,卵在小腸內經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鉤蚴逸出然後利用其小鉤和分泌物侵入小腸壁,隨血及淋巴液循環向身體各個部位播散,寄生於機體各個器官和組織。在寄生部位,蟲體逐漸長大,體中細胞溶解形成充滿液體的空腔,約10周左右發育為成蟲囊尾蚴。此時人成為豬肉絛蟲的中間宿主,患豬囊尾蚴病,不過它不能再發育成絛蟲,無流行傳播意義。當人進食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豬肉後囊尾蚴經消化液作用其頭節翻出,吸附於腸壁,頸節逐漸分裂形成連串的體節,約經2~3個月後發育成為成蟲。此時人成為豬肉絛蟲的終宿主,患腸絛蟲病,絛蟲可以產卵隨糞便排出,具有傳染性。

豬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其傳染源惟一是由鏈狀帶絛蟲病患者引起。病人糞便中排出的蟲卵對本人及其周圍人群均有傳染性它在小腸內寄生的時間越長,發生囊尾蚴病的危險性就越大。人體豬囊尾蚴病,可以由自體感染而來,也可以由他體感染而來。自體感染包括自體內感染和自體外感染2種途徑。自體內感染是由於絛蟲病患者腸道逆蠕動的關係,將其蟲卵及節片由腸反流入胃中而引起自身感染。自體外感染是由於絛蟲病患者誤食被污染含有自體蟲卵的食品引起自身感染。他體感染即異體感染,患者本人無腸絛蟲病,而是攝入染有他人糞便中鏈狀帶絛蟲蟲卵的食物而引起感染。豬囊尾蚴病自身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豬囊尾蚴病患者同時患有鏈狀帶絛蟲病者達28.6%~67.3%,可見自身感染在發病學上的重要性。

發病機制

眼部囊尾蚴病與全身感染一樣,經腸壁侵入的六鉤蚴可隨血流經頸內動脈進入眼動脈,分布到眼動脈所支配的所有組織,尤其是睫狀後短動脈,被污染的機會最多。睫狀後短動脈分支多、血流量大、流速相對滯緩六鉤蚴容易由此進入脈絡膜至視網膜下,或穿過視網膜進入玻璃體,發育成為視網膜下或玻璃體內囊尾蚴。也有少部分通過中央動脈進入視網膜,寄生於視網膜前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內界膜之間也可以游入玻璃體中成為玻璃體囊尾蚴。眼部其他組織包括眼瞼、結膜眶內組織等同樣可由相應的血管系統受到感染而發病。豬囊尾蚴寄生在眼內可以引起眼組織機械性的損傷,也可由異體抗原引起葡萄膜視網膜的免疫性炎症反應。另外由於蟲體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可以引起眼組織的中毒性損害,尤以死亡蟲體分解釋放出的毒性產物危害最為嚴重。

臨床表現

眼部豬囊尾蚴病囊尾蚴
囊尾蚴感染的不同階段,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症狀 眼內囊尾蚴在早期幼蟲很小時,或者蟲體位於眼底周邊部此時患者多無自覺症狀,當蟲體生長增大時,會導致漸進性無痛性的視力減退。但寄生在眼底後極部的囊尾蚴,尤其是位於黃斑部者,常極早出現症狀,病人主訴眼前可有逐漸增大的圓形或橢圓形暗影,視力減退視物變形。寄生在視網膜下或局部視網膜脫離時可出現相應部位的視野缺損。視盤部位的囊尾蚴常引起象限性視野缺損一般情況下,蟲體因有囊膜包裹,患者可以耐受一旦幼蟲死亡,包囊內釋放出的毒性產物會引起嚴重的葡萄膜及眼內炎症反應,睫狀體充血並有疼痛感,視力極度下降甚至失明玻璃體囊尾蚴由於蟲體蠕動範圍大,患者常能感覺到眼前有變形的類圓形球狀陰影在遊動,玻璃體混濁有瀰漫性的飛蚊症。

2.眼內所見 用檢眼鏡及裂隙燈顯微鏡檢查可發現眼內豬囊尾蚴的蟲體及其相關病變。

(1)玻璃體內囊尾蚴:在玻璃體不太混濁的情況下,用檢眼鏡或裂隙燈三面鏡檢查可以發現玻璃體內有遊動的球形或橢圓形灰白色半透明的囊體囊壁光滑,邊緣常有金黃色珍珠樣的反光。仔細觀察囊體可有自發性的蠕動,有時可看到呈三角形的頭節伸出,在玻璃體內擺動。

(2)視網膜下囊尾蚴:在視網膜下可見一球形或橢圓形黃白色隆起,呈囊泡樣,邊界清楚,並有金黃色反光邊緣,視網膜血管迂曲爬行於隆起的表面。隆起之周圍可有視網膜水腫、滲出或小片出血,仔細觀察可見囊體有蠕動感甚至可見囊體在向視網膜下移位由於滲出性炎症反應的關係,可出現局限性的視網膜脫離,重者可有大面積脫離。當囊體攻破視網膜時,可見局部有視網膜裂孔形成並可導致視網膜脫離。

3. 全身所見 寄生在體表的囊尾蚴可以在患者的眼瞼或皮膚的皮下及肌肉內觸及圓形或橢圓形的結節。數目不等,直徑5~15mm。有時能自行消失,但又不斷產生新的結節。若伴有腦部豬囊尾蚴,可出現頭痛頭暈癲癇等神經精神症狀。若有腸道絛蟲寄生可在糞便中發現有白色節片。
併發症

眼內炎症可導致玻璃體混濁、增生性粘連牽引繼發視網膜脫離、還可並發白內障、繼發青光眼以及視神經萎縮等,最終可導致眼球萎縮而失明。

診斷

根據裂隙燈顯微鏡及檢眼鏡眼底檢查結果,依據囊尾蚴的特殊形態及蠕動現象即可診斷。但在玻璃體混濁或有嚴重葡萄膜炎反應時,對眼底無法窺視者或因蟲體周圍水腫滲出較多遮蓋蟲體,不能觀察到蠕動,尤其是蟲體死亡難以確定者則需要作特殊檢查以協助診斷。
鑑別診斷

蟲體死亡之後應與脈絡膜骨瘤球壁異物等相鑑別,主要依靠病史及血液學檢查。

檢查

眼部豬囊尾蚴病眼部豬囊尾蚴病X光片
1.實驗室檢查有助於全身豬囊尾蚴病的診斷,但對眼部並無特異性。對合併患有腸絛蟲病者可在糞便中查到蟲卵或節片。一般血象檢查除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可加快以外,其他多都正常。免疫學檢測可以輔助囊尾蚴的診斷,常用的比較靈敏的方法有間接紅細胞凝集實驗(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IHA)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等IHA操作簡便靈敏度和特異性也較高,陽性率達到85%,效價≥1∶64,即可以確定診斷ELISA法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和IHA相同,其陽性平均效價要高於IHA。對眼內囊尾蚴病,如果血檢免疫學呈陽性反應,可以幫助診斷,但陰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病,免疫學檢測有出現假陰性反應的可能,因此確定診斷還要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2.活體組織檢查 對皮膚皮下結節包括眼瞼及結膜疑診囊蟲者應常規做活體組織檢查,病理切片中見到囊腔內含有囊尾蚴頭節為其特徵。半透明的囊腫包含有不透明的內折的頭節,它有4個吸盤和1個小鉤環,囊腫外面是一層堅韌纖維組織包膜,並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浸潤

治療

眼部豬囊尾蚴病視網膜
眼內囊尾蚴一旦確診應儘快手術取出囊體,對合併有腸絛蟲及全身囊尾蚴者,同時給予內科藥物驅蟲治療。

1.手術治療 過去眼內囊尾蚴取出沿用的方法是經鞏膜定位後局部冷凝、熱凝或光凝切開鞏膜脈絡膜夾取或吸引取出蟲體。此法由於定位的準確度不高,且蟲體會自行遊走常給手術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無論囊體在視網膜下或玻璃體內,取出的成功率都不高,反而還會造成嚴重的組織創傷。20世紀80年代玻璃體手術開展以後,運用玻璃體手術既可以完整地取出囊體,減少因囊尾蚴破裂所導致的特異性蛋白反應,又可以切除病變的玻璃體,恢復屈光間質的透明,減少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的發生閉合式三切口玻璃體切割手術適用於玻璃體視網膜內及視網膜下囊尾蚴的取出。對玻璃體囊尾蚴,手術切除混濁變性的玻璃體,游離出囊體,然後吸出。視網膜下囊尾蚴可在寄生部位切開視網膜,游離出囊體,然後吸出,同時作視網膜光凝封閉視網膜裂孔。若合併有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可同時切除牽引灶,雷射或冷凍封閉裂孔必要時作氣體或矽油填充。

2.藥物驅蟲治療 對眶內囊尾蚴一般不需要手術取出,對合併有腸絛蟲或全身囊尾蚴者,特別是合併有腦囊尾蚴者,要同時進行驅蟲治療。常用的驅蟲藥物首選吡喹酮(Praziqtlantel),本品為廣譜驅蟲藥物,不僅對絛蟲有較高的療效,對囊尾蚴也有很高的殺滅作用。驅絛蟲一般劑量為15~25mg/kg(兒童15mg/kg),一次口服。對囊尾蚴的治療一般取總量120mg/kg,3~4天內分次口服。對腦囊尾蚴無明顯顱內壓增高時,總量可用到180mg/kg,20mg/(kg?d),3~4天內服完。其他常用藥物還有阿苯噠唑(Albendazole)等,也對絛蟲及囊尾蚴有較好的療效對腦囊蟲用驅蟲藥治療時常有反應性顱壓增高治療時應予注意。

預後

取決於囊尾蚴在眼內的寄生部位,存活時間及手術能否順利取出。對寄生於眼底周邊的囊尾蚴若能儘早取出一般預後良好,治癒後一般能保存較好的視功能。若寄生於黃斑部者即使手術取出也將嚴重影響視功能。囊尾蚴在人體組織內可存活3~5年,在眼內也可存活1.5~2年存活的時間越長對眼的損害就越大眼內囊尾蚴一旦死亡,蟲體分解產物的毒性作用可產生強烈刺激,造成嚴重的葡萄膜反應因此對死亡的囊體也應盡力取出終止毒性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