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分子量

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子當中,是拿一個分子質量和一個碳原子的1/12的比值。與原子的質量計量一樣,分子的質量計量也先後存在3個量名稱:相對分子質量、分子質量和分子量。眾所周知,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質量之和。

基本概念

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在日常專業工作中,不論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它們的分子質量都是根據各元素原子的個數和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計算得到。既然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單位為“1”的相對質量,那么由此計算得到的分子質量必然也是一個單位為“1”的相對質量。對於某些結構複雜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過電泳、離心或色譜分析等方法測得其近似分子質量,因而更是一個相對概念的量值。

分子質量計量

與原子的質量計量一樣,分子的質量計量也先後存在3個量名稱:相對分子質量、分子質量和分子量。眾所周知,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質量之和。在日常專業工作中,不論是單質還是化合物,它們的分子質量都是根據各元素原子的個數和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計算得到。既然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單位為“1”的相對質量,那么由此計算得到的分子質量必然也是一個單位為“1”的相對質量。對於某些結構複雜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過電泳、離心或色譜分析等方法測得其近似分子質量,因而更是一個相對概念的量值。所以,我們過去長期習慣使用著的“分子量”實際上都是相對的分子質量。

因此,國標指出“以前稱為分子量”的即是“相對分子質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並將後者定義為“物質的分子或特定單元的平均質量與核素12C原子質量的1/12之比”。相對分子質量是兩個質量之比,也在計算表達形式上進一步明確了“相對”的含義。對於定義中的“特定單元”,主要是指空氣等組成成分基本不變的特殊混合物,它們的相對質量可根據其組成成分(N2,O2,CO2,Ar等)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其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計算其平均質量,然後與 12C原子質量的1/12相比即可獲得。相對分子質量的量符號為Mr,單位為“1”。

名稱規定

對於過去長期使用的“分子量”,其英文為molecular weight,確切原意為“分子重量”。它既不是質量概念,又沒有相對的含意,因而也是一個不夠準確和不夠科學的量名稱。根據國標規定,“分子量”應停止使用,凡過去使用“分子量”的場合都應換以使用“相對分子質量”。另外,過去一直以“Dalton”、“D”和“kD”作為分子量的單位,後來也曾有人提出以“u”作為分子量的單位,這些都是不恰當的用法。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只能是“1”,而不是“Dalton”,“D”,“kD”或“u”。

至於分子質量,國標中僅給出了一個量符號m,其單位為“kg”和“u”。從理論上說,分子質量應是一個與“原子質量”對應的絕對意義的質量。但在現實中,這樣的“分子質量”幾乎是不可能得到的,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也不可能接觸和使用它。因此,我們可以不必花費精力去研究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