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剝魨科

皮剝魨科

皮剝魨科魚均有一道可以自行豎立的背鰭,這道背鰭每當遭到攻擊危險的時就會靠最前的一根粗鰭刺而豎起,防止被其他的魚一口吃掉。此科魚食性非常雜,幾乎什麼都吃,帶殼的貝類,甲殼類,小魚軟體無脊椎類,藻類等,並且食量大而貪吃。

基本信息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皮剝魨科魚均有一道可以自行豎立的背鰭,這道背鰭每當遭到攻擊危險的時就會靠最前的一根粗鰭刺而豎起,防止被其他的魚一口吃掉。它們的泳水的技術不高,通常是靠背鰭和臀鰭的擺動來推進,沒有腹鰭,如果有也退化成了一根刺,只有當危險發生的時候,才會用尾鰭來加速。身體的顏色各異,嘴小牙齒堅固銳利。此科魚食性非常雜,幾乎什麼都吃,帶殼的貝類,甲殼類,小魚軟體無脊椎類,藻類等,並且食量大而貪吃。

簡介

皮剝魨科體形為橢圓,側扁,側線不明顯或缺少,體披菱形鱗片似全身披掛盔甲,身體色彩艷麗,具有獨特的美,有些品種很受飼養家的歡迎。皮剝魨(又稱炮彈魚)品種繁多,其特徵是第一枚背鰭由三根棘刺構成,第一棘較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長,強韌且可活動。皮剝魨喜吃珊瑚礁中的無脊椎動物,除蝦、蟹等節肢類動物外,還包括九孔海膽等,皮剝魨很貪吃,生長較快,但多數種類性情兇猛,不要把它與蝴蝶魚等嬌弱的水生動物養在同一個水族箱中,在中國沿海,約可發現14種不同的皮剝魨魚,多數可以在水族箱中飼養,當然,這是指體形不太大的皮剝魨而已。皮剝魨喜歡在海底砂床中的坑內產卵,這些坑寬約90厘米,產卵後魚在坑裡照顧和檢查那些卵,並攻擊任何闖入者(包括潛水者在內)。由於皮剝魨身體強壯,美麗脫俗,並且有其獨特的“性格”,容易馴養,還會耍一些“把戲”,所以頗受人們歡迎,但由於此科魚多數吃得太多,往往使水族箱中的其他珊瑚魚得不到食物,又長的太快,性格兇狠,能移動水族箱的礁石並能在碎石中挖溝,故家庭中飼養此魚不太方便。要想把幾條皮剝魨共養在一個水族箱裡,最好選擇多棘皮剝魨(畢卡索炮彈,竹仔炮彈)飼養。這種魚性情溫和,幼魚身上的花紋也和成魚的一樣。那五彩的花紋象是由現代畫家繪上去的一樣。

人工飼養

該科魚以小丑炮彈代表,是一種非常有趣易養的魚種。飼養的水族箱一定要儘可能的大一些,水量500公升以上,不能和軟體類,小型魚混養,水族箱的維生系統效率要高,缸中放入些石頭為宜,一來美觀,更主要的是為它們營造一種野生自然的環境,你會發現它們非常喜歡在岩礁縫中穿梭。另外,有石頭造景的水族箱通常會使魚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兒們有躲藏的地方。餵以魚肉類的動物性食物為佳,專門的人工飼料或蚯蚓等。需要在這裡交代的是它們的休息姿態,有時會頭下尾上漂浮不動或翻身平躺在缸底,讓人感到驚慌認為是魚兒得病了,其實這種現象是它們一種休息姿態而已,就如淡水魚黑魔鬼魚現象差不多。雖然易養,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它們的餵食,該科魚十分好吃,給什麼吃什麼,食性廣泛,水族箱中不能混養軟體類,貝殼、海星、蝦蟹等都能被它們當成點心。我們在餵養的時候發現雖然它們非常喜歡投入的天然貝殼類食物,但這種餌料在進食過程中,是被咀嚼吞咽的,咀嚼所產生的貝殼碎片散發在水族箱中,因此,水量小、過濾系統不強的水族箱儘量避免貝殼類餌料。

飼養注意

飼養皮剝魨(板機魨)應注意如下幾點:(1)可同時飼養2條,但以幼魚為宜;(2)幼魚或體形小的皮剝魨,可與其他魚組合,一起飼養;(3)皮剝魨不挑食,而且牙齒堅硬,偶而可餵食帶殼的蝦、;(4)有些體形稍大的皮剝魨,雖然可以和較大的魚一起飼養,但是,有些皮剝魨卻要喜歡追逐比自己小的魚,應多加注意。(5)皮剝魨喜歡攻擊生病或受傷的魚,尤其喜歡吞啄對方的眼睛。介紹幾種常見的美麗的皮剝魨供飼養選擇。

繁殖

1、親魚的挑選:選用的親魚必須強壯,性腺發育充分成熟,所用的雌、雄親魚必須同時發情。親魚必須具有該品種的特點,平時雌雄親魚間應顯得親密。避免挑選同窩或血緣相近的熱帶魚作為親魚,以防近親交配引起後代品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質退化。破鰭、殘廢、畸形的熱帶魚不家作親魚。
2、繁殖缸的準備:因親魚品種不同,繁殖缸也不同。一般產浮性卵的熱帶魚面積較大的繁殖缸,產沉性卵的用面積較小的缸。對水質要求不嚴格的熱帶魚可用普通魚缸,對水質要求嚴格的用玻璃的魚缸。使用前將魚缸清潔消毒根據各種熱帶魚繁殖時所求的水質和水溫把水調整好,注入缸內,水的高度順占繁殖缸高度的1/3—1/2。缸底放入沙,水草,石塊等,但不能放養螺螄劍水蚤
3、魚卵的孵化:水的溫度、水質、硬度、溶氧、酸鹼度和光線都影響魚卵的孵化。受精魚卵從動物極開始分裂,經過卵裂期雙椹期囊胚期原腸期胚形成熟期孵出期,最後孵出仔魚。
4、仔魚的餵養:剛孵出的仔魚以卵黃囊為營養,待能自由遊動之後,開始攝食。仔魚餵養履蟲,隨後餵輪子蟲,最後餵過了篩的水蚤,水不變質不需換水,需換水時注入新水不超過原水體積的1/10。仔魚的錢缸儘可能放在溫度恆定的地方。仔魚長大後,應根據大小分缸飼養。餵養仔魚的魚缸不能混入水螅龍蚤的幼蟲——水蜈蚣

交配、產卵的前兆

絕大多數熱帶魚屬卵生,少數是卵胎生,選擇性成熟的親魚應注意親魚需健康強壯,避免“近親交配”。親魚置於繁殖專用水族箱中,水溫高於原有的水溫1~2℃,根據不同魚類的產卵特性及卵的性質,鋪以底質或種植水草,皇冠草金絲草狐尾草適合於卵生魚的產卵巢,青苔水藻等適合於卵胎生魚類做巢。
卵生魚類雌雄鑑別一般雄魚顏色較深而艷麗,身體略薄而瘦長,雌魚體型圓闊而肥厚,顏色較淡。卵生魚類,即雌魚將卵子排出與雄魚的精子結合,即體外受精。產出的卵,無粘性的,卵產出後即下沉箱底,即稱為沉性卵。也有的魚產出的卵有粘性,附著在水草或石塊上。還有的魚產卵前口吐泡沫於水面,營巢交配,產卵其中。此外有的親魚將卵排出有孵化護卵功能,有的親魚將產出的卵,孵於口中。依據產卵水層不同又可分為上層產卵,如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金魚類、鬥魚類。中層產卵如神仙魚類、黑裙魚等。下層產卵如金絲魚、斑馬魚、紅寶石魚、豬仔魚等。在水族箱中繁殖雌雄比例應為1∶2為適。雄魚和雌魚活動激烈即為開始產卵和排精。產卵結束後須將親魚撈回原水族箱,受精卵經4~5天孵化為仔魚,在2~3天內仔魚尚不攝食,靠吸取卵黃囊中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3日後可以餵一些輪蟲或熟蛋黃水,10天左右可以攝食水蚤,半年之內可以發育成長為成魚。
卵胎生魚類雌雄鑑別甚為顯著,除觀察魚體,雌魚之臀鰭呈圓扇形,雄魚臀鰭則呈枝條形。此外,雄魚顏色更為鮮艷奪目,如孔雀魚、鴛鴦魚等。卵胎生魚類的卵子不排出體外,精子和卵在雌魚的泄殖腔內結合受精發育成幼魚後離開母體。例如孔雀魚雌雄魚激烈追逐交配,2周后雌魚腹部膨大,腹部末端黑色不斷加深,這是雌魚臨產的前兆。此時可將雌魚轉移到產卵箱內待產,並在箱內放入適當青苔和水草,給小魚以避身之處。一次可產數10尾至100多尾。有的熱帶魚有自食其仔的習慣,所以待產仔結束需將親魚放回原來的水族箱內。幼魚一離開母體很快能自由遊動,次日就能攝食小魚蟲、熟蛋黃水等。餵食不要過量,幼魚6~10月後又可達到性成熟。同孔雀魚相類似的劍尾魚、黑馬麗、珍珠馬麗、月魚、鶴咀魚、三色魚等都是卵胎生魚。

繁殖器具

準備繁殖器具主要指魚巢和護卵(或護幼)設施。
魚巢主要套用在粘性卵生魚類。如豬仔魚要在缸底準備一塊瓦片;普遍神仙魚要在中層放置一片萬年青樹葉或藍、綠色塑膠墊板;而五彩、七彩神仙魚則要掛一個瓦通或長形瓦花盆。
對於不同性情的魚必須準備不同的人工護卵或護魚設施。如卵胎生魚,可以在繁殖缸種植水草給仔魚躲藏,或把親魚放入特製網箱中產仔;而五彩及七彩神仙魚中有部分親魚會食卵。則可以把卵拿出放入孵化缸中孵化,或在魚巢外用一玻璃或網將親魚與卵隔開。

魚卵的孵化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魚卵的孵化可以在原缸進行,也可以放入另一小缸或特製孵化器進行,如池塘養殖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所用的孵化桶。孵化用水右以是原來繁殖缸的原水或新水,但其硬度、pH值必須與原水相同。而水溫則可升溫1~2℃,這樣可以加速魚卵與胚胎髮育。同時,可在孵化水體加入1×10-6亞甲基藍以防止卵子壞死感染水霉。另外,可用生理鹽水(表6-1)洗卵及作孵化液。若仔魚破膜不齊,也可試用100~150ppm的1398蛋白酶溶液來溶解卵膜,提高孵化率。

爛鰓病的防治方法

爛鰓病的病原體是粘球菌。患病個體鰓部潰爛並附有較多粘液,嚴重時鰓絲潰爛形成一個個圓洞,病魚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3—4片土黴菌,溶於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濃度浸泡,多次用藥後可痊癒。

白點病的防治方法

白點病的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後,病魚皮膚粘液增多,魚的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上肉眼可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點。患病初期,病魚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後期,病魚呆滯地浮在水面,投餌不食。防治方法:根據小瓜蟲在水溫25℃以上不易繁殖、28℃時開始死亡的生理特點,可將水溫緩慢地升高到28℃,靜養數天后小瓜蟲胞囊開始脫落,及時更換新水,病魚即可康復。也可選用O.05—0.07%的紅汞藥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將病魚浸洗5—10分鐘。

膚霉病的防治方法

膚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於魚的體表皮膚內,其餘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後期,菌絲深入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溶於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鐘,再用清水漂洗後,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藥才可痊癒。

布婁克蟲病

病原:該蟲為石斑瓣體蟲屬管咀、斜管科,側面觀可見背部隆起,腹面平坦,蟲體腹面觀呈橢圓形或卵形,大小45-80×29-53um,腹面前部有一圓形胞口,能夠伸縮,蟲體的前部及背部前緣有纖毛,在大核後方有1個猶如發朵

皮剝魨科皮剝魨科
的瓣狀體,此蟲為分裂法繁殖。
流行情況:該病流行於熱天,主要危害20一50mm的魚苗。水溫25℃以上。在高密度流水養殖及網箱養魚更為多見,發病快,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症狀:其主要寄生在魚苗的鰓部,大量寄生時鰓部呈灰白色,粘有許多污物,休表也時有寄生形成不規則的白斑,胸鰭從體測垂直伸開,病魚常浮於水面,遊動遲緩,可用顯微鏡鏡險判斷。
防治方法:1、用淡水20ppm呋喃唑酮浸泡魚2-5分鐘。2、用海水200ppm福馬林在增氧條件下浸浴魚20分鐘。3、用海水2ppm硫酸銅浸浴10-20分鐘(小魚小心使用)。

原蟲性病害

病原:鹹水小瓜蟲,蟲體呈球形或卵形,類似多子小瓜蟲,大小0.066-0.45×0.034-0.36mm,全身披有纖毛,一般有四個念珠伏大核。
流行情況:成水小瓜蟲主要寄生在海水魚的鰓、皮膚、鰭等處,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沿海各海區均有流行,鹹水小瓜蟲適宜繁殖溫度20-25℃,其*胞囊及其幼蟲傳播。
症狀:首先體表出現大量小白點,嚴重時魚體覆蓋有一層白色薄膜,由於蟲體的破壞會引起斷髮性細菌感染,從而造成魚體表皮發炎、壞死,鱗片易於脫落,鰭條腐爛,裂開,寄生鰓部時,破壞鰓片,感染上細菌後,會引起爛鰓現象。蟲體侵襲魚的眼角膜時,會引起發炎、變瞎,病魚食慾減退,體瘦,游泳失調。蟲體可用顯微鏡觀察判斷。
防治方法:1、密度不宜過密;2、用0.4-1ppm孔雀石綠浸泡病魚5-10分鐘,隔日再浸浴一次;3、60ppln福馬林浸浴15-20分鐘,水草缸則為20一30ppm全池潑灑,4、殺蟲靈用淡水配成50ppm,浸洗5分鐘。
2布婁克蟲病

小丑炮彈

俗稱:小丑炮彈
名稱:圓斑鱗魨、圓斑擬鱗
英文名:Clowntriggerfish

皮剝魨科小丑炮彈

學名:Balistoidesconspicillum
分布:印度、太平洋、台灣,因濫捕此魚數量已極少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70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長達5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黑花炮彈

皮剝魨科黑花炮彈
俗稱:黑花炮彈
學名BalistoidesrectanglusRhinecanthuscinereus
分布: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鴛鴦炮彈

俗稱:鴛鴦炮
名稱:叉斑銼鱗魨、叉斑,鱗魨
英文名:umuPicassoTriggerfish

皮剝魨科鴛鴦炮彈

學名:Rhinecanthusaculeatus
分布:西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0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長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斜紋炮彈

俗稱:斜紋炮彈 紋炮彈 橙紋炮彈 波紋炮彈 橙紋彈(香港)
名稱:波紋鱗魨
英文名;Orange-linedtriggerfishUndulateTriggerfish
學名:BalistapusundulatusBalistoidesundulatus

皮剝魨科斜紋炮彈

分布:西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0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成魚可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白線炮彈

俗稱:白線炮彈 白線彈 鐮刀炮彈
名稱:頸帶鱗魨、頸帶多棘鱗魨
英文名:Boomerangtriggerfish

皮剝魨科白線炮彈

學名;Sufflamenbursa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45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長達2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咖啡炮彈

皮剝魨科咖啡炮彈
俗稱咖啡炮彈
學名:SufflamenchrysoptrusSufflamenalbicaudatum
分布:印度、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玻璃炮彈

俗稱:玻璃炮彈
名稱:黑邊角鱗魨
英文名:Pinktailtriggerfish
學名:Melichthysvidua

皮剝魨科玻璃炮彈

分布:印度、太平洋、台灣、南海等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小心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50升
食性:雜食性
體長長達4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印度炮彈

俗稱:印度炮彈 黑尾炮彈 黑炮彈 夏威夷黑炮彈 黑綱紋炮彈
名稱:印度角鱗魨
英文名:IndiantriggerfishBlackTriggerfish

皮剝魨科印度炮彈

學名:MelichthysindicusMelichthysniger
分布:印度洋夏威夷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450升
食性:肉食
體長長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藍紋炮彈

俗稱:藍紋炮彈
名稱:褐鱗魨、黑副鱗魨
英文名:Yellow-spottedtriggerfish

皮剝魨科藍紋炮彈

學名:PseudobalistesfuscusPseudotalistesfuscus
分布:印度洋、太平洋、台灣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成魚可達5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藍面炮彈

俗稱:藍面炮彈 藍面彈
名稱:金邊黃鱗魨
英文名:Gildedtriggerfish

皮剝魨科藍面炮彈

學名:Xanthichthysauromarginatus
分布;西太平洋、台灣海域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5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長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魔鬼炮彈

俗稱:魔鬼炮彈 尼日炮彈 紅牙炮彈 藍炮彈 魔鬼彈
名稱:紅牙鱗魨
英文名:RedtoothedtriggerfishNigerTriggerfish

皮剝魨科魔鬼炮彈

學名:Odonusniger
分布:印度、太平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成魚可達3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尖嘴炮彈

皮剝魨科尖嘴炮彈
俗稱:尖嘴炮彈
名稱:尖吻魨
英文名:Harlequinfilefish
學名:Oxymonacanthuslongirostris
分布:印度、太平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體長可達7(厘米)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毛炮彈

皮剝魨科毛炮彈
俗稱:毛炮彈
名稱:棘皮魨的異名
英文名:Pricklyleatherjacket
學名:Chaetodermispenicilligerus
分布:西太平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體長成魚全長約12(厘米)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女王炮彈

俗稱:女王炮彈藍紋彈
名稱:嫗鱗魨、姬鱗魨

皮剝魨科女王炮彈

英文名:Queentriggerfish
學名:Balistesvetula
分布:大西洋、加勒比海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性
體長成魚可達5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黑肚彈

俗稱:黑肚彈 黑斑炮彈 布爾薩
英文名:BursaTriggerfish

皮剝魨科黑肚彈

學名:Rhinecanthusverrucosus
分布:珊瑚海,塔西提島,印度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5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2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星星炮彈

俗稱:星星炮彈皇后彈
英文名:StarryTriggerfish

皮剝魨科星星炮彈

學名:Abalstesstellatus
分布:印度洋
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6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長達55(厘米)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紅尾花彈

俗稱:紅尾花彈 紅尾炮彈
英文名:RedTailTriggerfish
學名:Xanthichthysmento

皮剝魨科紅尾花彈

分布:加勒比海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350升
食性:肉食
體長長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灰炮彈

俗稱:灰炮彈
英文名:Greytriggerfish
學名:Balistescapriscus

皮剝魨科灰炮彈

分布:東大西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兇猛
性情:危險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長達6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泰坦炮彈

俗稱:泰坦炮彈黃褐炮彈
英文名:Titantriggerfish

皮剝魨科泰坦炮彈

學名:Balistoidesviridescens
分布:印度洋西部、太平洋中部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9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7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藍點炮彈

俗稱:藍點炮彈 摩洛哥炮彈
英文名:Bluespottedtriggerfish
學名:Balistespunctatus

皮剝魨科藍點炮彈

分布:東大西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6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白肚炮彈

俗稱:白肚炮彈
英文名:WhiteTipTriggerfish

皮剝魨科白肚炮彈

學名:Sufflamenchrysopterum
分布:印度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45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22(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黃紋鼓氣鱗魨

名稱:黃紋鼓氣鱗魨
英文名:BridledTriggerfish

皮剝魨科黃紋鼓氣鱗魨

學名:Sufflamenfraenatus
分布:印度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6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38(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凹紋炮彈

俗稱:凹紋炮彈
英文名:Sargassumtriggerfish

皮剝魨科凹紋炮彈

學名:Xanthichthysringens
分布:大西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45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25(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畢卡索

俗稱:畢卡索 紅海畢卡索
名稱:艾塞氏吻棘魨阿氏銼鱗魨

皮剝魨科畢卡索

英文名:AssasiTriggerfish
學名:Rhinecanthusassasi
分布:紅海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兼容性:危險
性情:兇猛
最小水族箱尺寸:500升
食性:肉食
體長可達30(厘米)
難養度:容易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 鱗魨科

馬鞍珠點彈

皮剝魨科馬鞍珠點彈
俗稱:馬鞍珠點彈
學名Cantherhinesmacrocerus
分布:西大西洋
飼養要求水溫:24~27 PH:8.1~8.4 比重:1.020~1.025
食性;雜食
體長可達46(厘米)
種屬海水魚類,輻鰭亞綱,魨形目,鱗魨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