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位於安徽省黟縣東,以西遞村、宏村為代表。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村面積近13公頃,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西遞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現存明、清古建築137幢。 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1986年,皖南古村落主要代表之一西遞村於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皖南古村落評為省級文明景區示範視窗。

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並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

2000年,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作出決定,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首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1年,皖南古村落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003年10月8日,皖南古村落被批准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1年,皖南古村落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3年,皖南古村落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文物維修保護樣板示範工程之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皖南古村落分布在中國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

西遞村位於黃山市黟縣東南部的西遞鎮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

宏村位於安徽省南部的黟縣縣城東北11公里處,現為宏村鎮的駐地。整個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黃山的余脈雷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棧河流淌而過,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全村面積約28萬平方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偏低,雲霧多,濕度大,夏洪秋旱,對農業影響較大。年平均氣溫15.5——16.4゜C,降水量在1395——1702毫米之間。  

地貌

皖南古村落地域處在黃山山脈及其南北兩坡上,境內峰巒綿延,山高谷深,具有明顯的皖南山區特點。
皖南古村落地貌的發育形態,是在地殼變動和外力作用下發展演化的結果。約在距今八億五千萬年左右,經晉寧運動使前震旦系地層全面褶皺,構成了黃山山脈的基本地貌輪廓,以後大部處於上升時期。約在距今三億五千萬年至四億一千萬年間,加里東期表現為大幅度的上升運動。大約到了距今一億九千五百萬年至二億八千萬年的時期,印支運動形成北東向的線性褶皺,構成北東向延伸的山體,從此,皖南古村落地貌形態趨於基本定型。 

古村特色

西遞

西遞是安徽省南部黟縣東南西遞鎮的一個村莊。西遞始建於公元11世紀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驛站,稱“鋪遞所”,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西遞屬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胡氏聚居村落。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家民居。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西遞村中一條主道貫穿東西,與其兩側各一條與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過很多窄巷,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設均用青石鋪地。在敬愛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坊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現今保留下的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主要包括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等保護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庭院園林代表桃李園、祠堂代表敬愛堂等。  

其傳統古民居的基本單元一般為三開間、內向的方形或長方形,其平面雖方整卻不呆板,緊湊而不顯侷促,經過精心組合的空間格局統一而又變化靈活,平面布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入口處形成一內天井,作採光通風之用。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自由,形成有二進、三進、四合多種形式的住宅。   民居建築基本結構是採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頂,外牆圍護結構,採用山牆隔離。底部用黟縣青條石做基礎,頂部做迭落形或凸孤形,用青 石鏤空雕成花卉和幾何圖案裝飾。大門均用黟縣青石做框,上部鑲嵌門罩,多磚石雕刻,以花鳥蟲魚或歷史場景為題,各有寓意。  

西遞民居庭院大都置於前庭,也有的庭院置於樓兩側或房後。庭院設定靈活,小巧玲瓏,布局緊湊。巧妙運用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巧與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園景中充滿詩情畫意。民居院落善於利用漏窗、門洞、隔扇、建築、花木等劃分、組合空間,創造出通透疏朗,層次錯迭、隱約迷離的效果,用以表達多重的意境,引發人們的想像和聯想,使之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啟示。  

宏村

宏村位於中國安徽省南部的黃山腳下,是一座有著大量明清時期歷史建築的古村落。村中還構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頗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該村始建於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樂年間,汪氏族長請風水先生勘定環境,重新布局了建築,並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進行大規模的興建,並為避乾隆帝“弘曆”之諱,而更名為“宏村”。村內現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明代建築1幢,清代建築102幢,民國時期建築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著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統。村民們將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內,開鑿了一條近1米寬的水圳,九曲十彎,為各家各戶提供生活用水,同時也起到調節氣溫和美化環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構成了宏村獨特的風貌。

該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採用仿生學的“牛”形布局。以雷崗山為牛頭,村口的兩株古樹為牛角,月沼為牛心,南湖為牛肚,蜿蜒的水圳為牛腸,民居建築為牛身,四座古橋為牛腳,形狀惟妙惟肖,稱作“山為牛頭樹為角,橋為四蹄屋為身”。  

宏村的建築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園林,也有書院和祠堂等公共設施,建築組群比較完整。各類建築都注重雕飾,木雕、磚雕和石雕等細膩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村內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圍繞著月沼布局。住宅多為二進院落,有些人家還將圳水引入宅內,形成水院,開闢了魚池。比較典型的建築有南湖書院、樂敘堂、承志堂、德義堂、松鶴堂、碧園等。

主要景點

南 湖 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 清嘉慶甲戊年秋,浙江錢塘(今杭州)名士吳錫麟遊南湖後,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跡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黃山腳下小西湖"之稱。古今許多詩人畫家游南湖後作了不少詩篇、畫圖。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月沼 月沼,老百姓稱月塘,就是所謂"牛小肚"。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並族內高輩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後裔汪昇平等人投資萬餘金。繼續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台。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德義堂 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為二層三開間建築。 德義堂的廳堂前有16扇半幢蓮花門,有通道連線室內外,堂前有一個水塘,塘內有暗溝與水圳相通。在水塘的四周設有盆景。德義堂院內木梳花繁。綠蔭層層,被稱為“露天花廳”。一棵皖南獼猴桃藤攀爬在東側的牆上。園中有東西兩個花園,一明一隱,內植有果樹繁花。德義堂有如園中水,水中園的布局。德義堂花園是徽派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承志堂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門窗六十個。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著一幅威儀的中門,在中門“福”字的上方,鑲有一幅木雕“百子鬧元宵”圖,圖上雕刻著100個小男孩過元宵鬧花燈時的情景,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傳統觀念的生動寫照,“百子鬧元宵”圖兩邊的“商”字斗拱上則分別雕有四出《三國演義》的戲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財神,“南、北”財神的上方是閣樓護板,在此,汪定貴設計了“漁、樵、耕、讀”四根木雕立柱,分別代表了古代的四種職業。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樹人堂樹人堂位宏村景區內。樹人堂系由清敕授奉政大夫誥贈朝儀大夫汪星聚不滿官場腐敗而辭官歸隱後於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建造。占地面積為266平方米,系二樓三間結構,花園水池,獨具匠心。宅基呈六邊形,取六和大順之意。正廳偏廳背靠水圳,座北朝南,天花彩繪牡丹與蝴蝶,飛金走彩,希望後代有美滿的歸宿;廳堂東側利用有限空地建一小魚塘,活水長流。院裡共有兩個小書房。外門為八字門樓,內置懸枋欄板,象徵官家的威嚴與排場,代表了曾經的顯赫地位;不設後門,客人大門進大門出,象徵建造者為官的品質。樹人堂取“百業須精,兒女當教”之意,寓意深遠。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南湖書院南湖書院位於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興建的六座私塾,稱“倚湖六院”,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合併重建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書院”。重建後的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和祗園等六部分組成,粉牆黛瓦,碧水藍天,環境十分優雅。樂敘堂是汪氏的宗祠,位於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現存唯一的明代建築,木雕雕飾非常精美。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紅白古樹 紅白古樹,位於宏村村口的兩棵有500年樹齡的大樹,一棵叫古楓楊,當地叫紅楊樹;一棵叫銀杏樹,當地叫白果樹。 北側的紅楊樹高19米,圍6米,需4、5個人才能合抱,樹冠形狀像一把巨傘,把這村口數畝地籠罩在綠蔭之中。南側的白果樹高20米,形如利劍,直刺天空,因為銀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樹種,而這棵銀杏又有500歲,所以大家把這棵銀杏稱為村口“瑰寶”。這兩棵大樹是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風水樹”,也是一種吉祥的象徵。按照這裡過去的風俗,村中老百姓辦喜事,新娘的花轎要繞著紅楊樹轉個大圈,這預示著新人百年好合,紅福齊天;高壽老翁辭世辦喪事,要抬著壽棺繞著白果樹轉個大圈,寓示著子孫滿堂,高福高壽。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參考資料   

文物價值

文化價值

世界文化遺產委員評價: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歷史價值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建設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

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而是保留和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  

建築價值

古宏村人規劃、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建築奇觀:巍峨蒼翠的雷崗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引清泉為“牛腸”,經村流入被稱為“牛胃”的月塘後,經過濾流向村外被稱作是"牛肚"的南湖。人們還在繞村的河溪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樑,作為牛腿。這種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全村現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餘幢,古樸典雅,意趣橫生。  

文物保護

2004年起,黟縣政府每年撥出7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白蟻防治,採取國際新型的IPM餌劑系統,對祠堂、古民居內的木結構進行生物防治,有效解決了白蟻等害蟲的危害,確保了古建築安全。  

2013年,皖南黃田村和呈坎村兩個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文物維修保護樣板示範工程,之一,旨在通過對古村落民居的重點維修和古村落整體保護,建立一套科學嚴謹的古民居維修標準,探索全國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模式。工程包括黃田、呈坎兩個古村落以及河北省易縣清西陵等3個。黃田、呈坎古村落整體保護維修示範工程試點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古民居單體的修繕保護,古民居消防、技防、防雷設施建設,古村落環境整治和歷史風貌的恢復等。

2014年,黃田古村落整體保護工程穩步推進,一期7個文物點的維修方案已獲批並開始動工,二期12個文物點的維修方案編制也已獲得批准立項。整個工程將歷時4年。  

旅遊信息

交通路線

坐火車到黃山火車站,到火車站出站後打車到新汽車站,然後再乘屯溪至宏村的旅遊公交班車。遊覽線路:月沼風荷 →敬修堂→承志堂→德義堂→樹人堂→桃園居 →紅白古樹→南湖書院→南湖

餐飲

較常見的小吃有宏村御餅、臘八豆腐和千層餅。徽州菜餚中名聲最響的是臭桂魚和毛豆腐。

住宿

宏村的客棧比西遞要多。建議不要住專門的旅店,找一家民居住下感覺相當不錯喔。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地域名稱批准時間遺產種類
北京故宮1987年12月文化遺產
長城1987年12月文化遺產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1987年12月文化遺產
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年12月文化遺產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1987年12月文化遺產
山東泰山1987年12月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安徽黃山1990年12月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西藏布達拉宮1994年12月文化遺產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1994年12月文化遺產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1994年12月文化遺產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12月文化遺產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1996年12月文化景觀
四川峨眉山樂山大佛1996年12月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南麗江古城1997年12月文化遺產
山西平遙古城1997年12月文化遺產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1997年12月文化遺產
北京頤和園1998年11月文化遺產
北京天壇1998年11月文化遺產
重慶大足石刻1999年12月文化遺產
福建武夷山1999年12月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2000年11月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年11月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
市)、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2000年11月文化遺產
皖南古村落2000年11月文化遺產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2001年12月文化遺產
北京十三陵長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7月文化遺產
高句麗壁畫墓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年7月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文化遺產
河南安陽殷墟2006年7月歷史文化遺產
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2007年6月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2008年7月文化遺產
山西五台山2009年6月文化景觀遺產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2010年8月文化遺產
元上都遺址2012年6月文化遺產
哈尼梯田 2013年6月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