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六掾

語出:宋 李曾伯 《挽別大參》詩:“百六掾間無足紀,二三子側每相隨。”

詞語解釋

百六掾(yuàn):.《晉書.元帝紀》:"﹝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諸參軍拜奉車都尉﹐掾屬駙馬都尉。辟掾屬百餘人﹐時人謂之'百六掾'。"後因以喻群僚。

歷史背景

西晉末年,中原混戰,士民多避亂南渡。永嘉元年(307),東海王司馬越以太傅輔政,任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渡江移鎮建鄴(今江蘇南京),經營江南。司馬睿在王導的謀劃下。積極安撫北方僑姓士族,並爭取南方吳姓士族的支持。聲望日益。他選用100多個北方名士擔任官屬,時人稱之為“百六掾”。其中著名的有汝南周顗、渤海刁協、潁川庾亮、琅琊王承等。從而開創了偏安南方的東晉一朝,而其中大部分及其家族子弟長期把持權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