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文化

公元683年-公元707年,這段期間日本先後經歷了天武、持統和文武三代天皇,史稱這一時期為白鳳文化時期。

簡介

白鳳文化是指從645年大化改新到710年遷都奈良前一段時期的文化,由白雉年號(650—654年)而得名。這一文化仍以佛教文化為中心,但前期受大陸六朝文化影響,後期受唐朝文化影響。天武天皇時期確立了以伊勢神宮為中心的神祇制度以及新天皇即位的大嘗會制度,同時大力保護佛教,實施佛教國教化,為此建造大官大寺、藥師寺等官寺,舉行講解護國經典法會。

各地貴族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氏寺,692年時,日本全國共有545所寺院。作為白鳳文化的代表,當時遺留下來的代表性建築有藥師寺東塔、山田寺迴廊等,雕刻有藥師寺金堂藥師三尊像等,代表性繪畫有法隆寺金堂壁畫、高松冢古墳壁畫等。另外還有大友皇子大津皇子創作的漢詩作品以及額田王、柿本人麻呂創作的長短歌、和歌等,其作品收錄在奈良時代編撰的《懷風藻》和《萬葉集》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