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中學[南充市]

白塔中學[南充市]
白塔中學[南充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學,系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其前身為原國家副主席、著名民主人士張瀾先生於1914年創建的南充縣立中學。歷經百年風雨,現由校本部、國中部、新校區組成,占地300餘畝,有在職教職工500餘名,在校學生8000餘名。先後榮獲市級以上榮譽50餘項,培養了6位南充市高考狀元,被社會各界譽為“育人聖地,人才搖籃”。

基本信息

概述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學,系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其前身為原國家副主席、著名民主人士張瀾先生於1914年創建的南充縣立中學。坐落於南充著名風景區鶴鳴山南麓,地處市區腹地,距市政府1500m,距區政府1000m,環境優美。
學校占地280畝,生均占地30.18m2,先後建有北教學樓,三幢一體的主教學樓、辦公樓、綜合電教大樓、四幢學生公寓及十幢教工單元宿舍樓錯落有致,學校現有教學班80個,其中高中班48個,學生3650人,國中班39個,學生2150人。
有教職工326人,教師223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75人,一級教師59人,高中級教師占全校教師的62%,有省、市骨幹教師36人,省、市中青年教師競教獎26人次,其中省一、二等獎12人,90%以上教師有論文發表,4人被《中國青年大辭典》或《中國當代名人大辭典》收錄。

學校歷史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國掀起了抗日高潮。為了培養抗日的後備人才,原國家副主席、著名革命家張瀾先生創辦了南充第一初級中學,校址南充市儀鳳街。解放後更名為南充師專附中。1958年教育大發展,師專附中一部遷入新建校址、師專對面廣場北側面,一部遷入河東著名的風景區鶴鳴山下原南充榮校白塔分部舊址,恢復原南充市第一初級中學校名。學校占地75畝,有教職工39人,教學班12個,學生650餘人。到1965年,學校發展到23個教學班,有教職工92人,學生1200餘人。

歷史發展

1977年4月,學校劃屬南充縣,更名為南充縣白塔中學。由於學校地處全縣中心,環境優越,生源廣闊,縣政府從全縣調集了大批骨幹教師到白塔中學任教,並對原校舍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先後建起了南、北教學大樓、綜合電教大樓、男生宿舍樓和六幢教職工單元宿舍樓,完善了教育設施,規範了教學管理,辦學成績優異,學校很快發展成為地、縣重點高完中。辦學規模保持在36個班以上,高中班保持在24個以上。學校敢為人先,勇於開拓進取,在全地區率先提出了“創一流水平,辦特色學校”的辦學目標,並為此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拼搏奮鬥。1995年被授牌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1999年3月被評為“四川省校風示範校”,2000年4月建成市屬省重點中學。

歷史發展

1977年4月,學校劃屬南充縣,更名為南充縣白塔中學。由於學校地處全縣中心,環境優越,生源廣闊,縣政府從全縣調集了大批骨幹教師到白塔中學任教,並對原校舍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先後建起了南、北教學大樓、綜合電教大樓、男生宿舍樓和六幢教職工單元宿舍樓,完善了教育設施,規範了教學管理,辦學成績優異,學校很快發展成為地、縣重點高完中。辦學規模保持在36個班以上,高中班保持在24個以上。學校敢為人先,勇於開拓進取,在全地區率先提出了“創一流水平,辦特色學校”的辦學目標,並為此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拼搏奮鬥。1995年被授牌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校”,1999年3月被評為“四川省校風示範校”,2000年4月建成市屬省重點中學。

學校建設

為全面達到省級、國家級示範辦學要求,三年來,學校按照發展規劃,有計畫地進行校舍興建工作,完成八件大事:
—投資上千萬元,建築面積達12700平方米三幢一體教學大樓於2002年9月竣工使用,可同時容納64個班近4千名學生。
—引資270萬元新建高標準、規範化的學生食堂3800m2,可容納3000師生同時就餐。
—投資近百萬元撤除全市區領導擔憂的原南教學樓危房,改建學生籃、排球賽場,完成校園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工作。
—投資80萬元完成教學大樓三機一幕工程,按照國家級示範校標準配合教學輔助用房和設施設備。
—投資100萬元完成高規格的校園網建設,新購價值50萬元微機90台。
—投資200萬元,為國中部征地16畝,修建運動場
—引資400萬元修建國中1800m2的學生食堂和3900m2學生公寓。
—貸款2500萬元新征土地200畝,建設教學新區。
三年的精心打造:白塔中學在校學生由2001年2081人擴大至5800人,由占地80餘畝,擴展至280畝,辦學規模、辦學空間擴大兩倍多,一個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的白塔中學屹立於世人眼前。近五年來,學校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學質量,升學指標位列南充市前茅。

科研成果

完成課題《高中物理序列啟發式教改實驗》,市級二等獎;《數學情境與提出問題》貴州省二等獎;《數學中激發教育的研究報告》市級二等獎;課題研究已結題5個,正在申報各級獎勵。
現正在研究中的課題七個:
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關於農村學校培養優秀後備人才,課餘訓練管理體制及相關政策》,2005年結題
省資助金課題:《教師教學潛能開發研究》2004年結題
省級課題:《城鄉結合部國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模式研究》2005年結題
省級課題:《中學物理創新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2005年結題
省級課題:《農村中小學生明禮誠信教育研究與實踐》2005年結題
市級課題:《學生自主化管理》2005年結題
市級課題:《教學中創新模式研究報告》2005年結題

榮譽

學校榮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重點課題實驗學校,省級重點課題實驗學校。
教師完成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經驗交流文章1986篇,其中省級以上921篇。
教師省級教研競賽獲一等獎10個、二等獎12個。
學生近年在全國學科競賽獲獎311人,省級獲獎556人。
學校近年獲省市級表彰有:
1999年8月,白塔中學獲省“十位”扶殘助殘集體稱號;
2002年1月,獲省業餘體育訓練先進集體稱號;
2002年7月,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教改實驗學校稱號;
2002年8月,獲1997—2001年度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
2002年8月,獲市綠色學校稱號;
2002年9月,獲市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稱號;

對外交流

學校於2002年5月曆經艱辛,千方百計加盟田家炳實驗中學系列,並因此命名為南充市田家炳實驗中學,除得到田家炳先生捐贈250萬元外,還實現與全國54所高等院校、83所田家炳實驗中學接軌,資源、信息共享。按照《田家炳中學章程》,田家炳中學教師可定期獲得基金會資助,進行學術交流和深造,為栽培田家炳中學品學兼優、有志服務於社會、熱愛國家的高中畢業生,基金會特設“田家炳實驗中學優異畢業生獎學金”,獎學金包括本科四年、碩士三年和博士三年(碩、博士連修四年),每校每年名額本科兩名,碩士和博士生各一名,每生每年獲獎學金4000元、6000元和8000元,至規定期間畢業為止。獲獎學生必須就讀以下8所著名高等院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國科大。
學校自1999年接受台灣人馮一蓉女士捐贈,設定“馮樹獎學金”,每年獎勵4—10名品學兼優、家境貧寒的學生,獎學金500—1000元不等。
學校於2003年6月與加拿大派力捷教育學校合作,舉辦暑期夏令營,以強化學生口語訓練,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目的。
學校於2003年9月與香港巴克蘭海外教育集團合作辦學,由對方派遣2名外籍教師從事口語教學,並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互訪活動。

學校建設

為全面達到省級、國家級示範辦學要求,三年來,學校按照發展規劃,有計畫地進行校舍興建工作,完成八件大事:
—投資上千萬元,建築面積達12700平方米三幢一體教學大樓於2002年9月竣工使用,可同時容納64個班近4千名學生。
—引資270萬元新建高標準、規範化的學生食堂3800m2,可容納3000師生同時就餐。
—投資近百萬元撤除全市區領導擔憂的原南教學樓危房,改建學生籃、排球賽場,完成校園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工作。
—投資80萬元完成教學大樓三機一幕工程,按照國家級示範校標準配合教學輔助用房和設施設備。
—投資100萬元完成高規格的校園網建設,新購價值50萬元微機90台。
—投資200萬元,為國中部征地16畝,修建運動場
—引資400萬元修建國中1800m2的學生食堂和3900m2學生公寓。
—貸款2500萬元新征土地200畝,建設教學新區。
三年的精心打造:白塔中學在校學生由2001年2081人擴大至5800人,由占地80餘畝,擴展至280畝,辦學規模、辦學空間擴大兩倍多,一個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的白塔中學屹立於世人眼前。近五年來,學校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狠抓教學質量,升學指標位列南充市前茅。

歷屆校長

第一屆張瀾(1914—1916.8;1921—1926.7;1931.2—1932.6) 第二屆秦樹風(1916.8—1920;1926.8—1929.7) 第三屆龐懿儒(1929.8—1930.2) 第四屆宋時光(1930.3—1931.1) 第五屆李詢鄒(1932.7—1934) 第六屆龐明欽(1934—1936) 第七屆譚惠菁蘇祥麟(1937—1942.1) 蘇祥麟(1942.2—1948.8) 第八屆鄧德廣(1948.9—1949.8) 第九屆王德剛(1949.9—1950.1) 第十屆張圖南(1950.2—1953.1) 第十一屆青良翰(1953.2—1957.7) 第十二屆張道欽(1957.8—1958.8) 第十三屆龍宇成(1958.9—1962.8) 第十四屆胡正夫(1962.9—1965.8) 第十五屆劉壽康(1965.9—1967.11) 第十六屆邊靖江(1967.12—1969.3) 第十七屆海占蓉(1969.3—1970.9) 第十八屆邱德蓉(1970.10—1971.4) 第十九屆劉壽康(1971.5—1978.8) 第二十屆陳武德(1978.9—1984.6) 第二十一屆張明仲(1984.7—1995.8) 第二十二屆郭仲秋(1995.9—2001.4) 第二十三屆何平(2001.5—2013.8) 第二十四屆李國龍(2013.9—)[

歷屆英才

1998年高考人數297人,上線錄取186人,上線率62%,其中一般本科上線83人,重點大學上線42人,學生蒙曉輝以南充市理科第二名考入清華大學。
1998年,高考人數360人,上線錄取265人,上線率73.6%,全區文科重點線17人,學校占13人,理科600分以上10人,學校占4人。
2000年,高考人數425人,上線錄取347人,上線率81.65%,文科楊麗萍、謝國君分列南充市二、三名,理科全區前20名均在學校。
2001年,高考人數409人,上線341人,上線率83.6%,肖敏唐玲獲南充市文科狀元、第五名,一般本科上線223人,重點大學上線83人。
2002年,高考人數613人,上線率100%,重點大學上線突破百人大關,一般本科上線突破300人大關,李睿獲南充市文科第三名。
2003年,高考人數610人,上線率100%,一般本科上線412人,重點大學上線150人,學生賀蕾銘獲南充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陳波獲理科第6名,考入北京大學,杜嵐高坪區文科狀元,考入中國政法大學
2004年、2005年南充市高考狀元清浩渺、張非均來自該校。喜獲南充市高考狀元三連冠。

辦學規模

近三年,學校招生人數呈節節攀升。2001年高國中畢業生850人,招收1680人;2002年高國中畢業生1060人,招生2250人;2003年經市政府批准,白塔中學繼南充高中之後,又一所有資格面向全市範圍(六縣三區一市)招生的學校,當年畢業1150人,招收2350人,高國中在校人數5800多人
南充市白塔中學位於南充市城區,1937年由原國家副主席張瀾先生創建,經歷了近七十年厚重文化積澱和無數志士的辛勤耕耘,如今已發展成為所擁有8000餘名師生,享譽川內外的四川示範高中。白塔中學先後榮獲“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等稱號,學校於2001年加盟田家炳中學系列,並於2001年成功兼併原高坪二中,成立了白塔中學國中部;2005年與原南充十一中實質性股份制合作,成立了白塔中學國際部,形成一校兩制三部的辦學格局。今日的白塔中學,更以其非凡的氣勢和嶄新的姿態,勵精圖治、開拓創新,向“全國示範性高中”邁進。

硬體設施

何平,白塔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市優秀校長、省中青年優秀標兵、全國教改實驗先進工作者。
田家炳先生,白塔中學榮譽校長。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董事長、世界著名企業家、茲善家。
2002年9月,依靠學校自身努力和香港實業家田家炳先生捐資修建的三幢一體,建築面積達127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投入使用。教學大樓有60個教室,可容納4000多名學生,內設標準實驗室、科技活動室、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學生閱覽室、圖書室、多功能教室,教學輔助設施齊全,裝備一流,大樓實行立體綠化。這一高規格、多功能的教學大樓的落成,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聘請上海交通大學專家制定了學校校園規劃,校園布局合理,形成了教學區、辦公樓區、師生生活區及活動區四大部分,充分體現了教育性、科學性。學校環境優美,綠化面積達70%以上,校園花園、花台、草坪密布,道路綠樹成蔭,教學樓樓頂花園別具一格,道路全部硬化,堅實平整,交通四通八達,消防設施和器材齊全。
學校設定了報刊亭、專欄、板報、廣播室、放映廳、標語牌等宣傳教育陣地,月舉辦電影晚會1—2次,各個教室有尊師台、名人錄、學習園地,設有廣播和閉路電視、網路和多媒體教學系統進入課堂。堅持每天定時廣播和組織學生收聽收看國內外新聞。教室、實驗室、辦公室窗明几淨,物置有序。
學校現有籃球場7個,排球場3個,足球場1個,有標準400米跑道,擁有各類體育器材價值100多萬元,可滿足師生課餘活動及體育訓練所需。正擬建游泳池、休閒廣場和文化長廊。現有學生公寓4幢,總面積達10900平方米,生均面積3.5平方米。公寓內設有電話、衛生間、壁櫃、熱水器。
學校引資800萬元先後興建高標準、規範化的高、國中部食堂,可同時容納4000師生就餐。食堂附設開水房、洗澡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