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博物館

白城市博物館

白城市博物館是白城市唯一一所博物館,隸屬白城市文化新聞出版局,1995年,白城市博物館被白城市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白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百家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吉林省委、團省委確定為全省11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優秀基層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白城市博物館是市級地方史志類綜合性博物館,設有展廳四個,館內現有藏品一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29件,二級文物71件。自建館以來,先後舉辦各類展覽180多個,觀眾達110萬人,先後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吉林省委省政府、白地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先進集體稱號。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後,白城市博物館已經開始籌劃如何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做好我市的文物保護及相應工作。

白城市博物館是白城市唯一一所博物館,隸屬白城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科級單位。

白城市博物館白城市博物館

現有人員編制29個,其中正高級人員2名,副高級人員7名,中級14名,技術崗位工人6名。1995年,白城市博物館被白城市市委、市政府確定為白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百家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吉林省委、團省委確定為全省11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白城市博物館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優秀基層單位”。白城博物館以《白城簡史》、《白城百年》兩個展覽為基本陳列,此外一展為愛國主義教育展廳,四展為文化藝術成果展廳。每年舉辦展覽18—20個,年接待觀眾10萬人次以上。白城市博物館館藏文物1萬1千餘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近600件。此外,文物資料10萬餘件。在吉林省文博系統文物藏品占前2位。這些文物是研究中國北方民族的重要和寶貴資料。學術研究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責,每年發表論文10—16篇。建館以來,先後出版各縣、市文化志9本,《白城市文物志簡編》、《白城史略》、《白城旅遊》、《一江兩河與白城古代文明》專著等。

白城市博物館還是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設在全國的唯一一個工作站。建站以來,已有《科爾沁沙地考古調查》、《雙塔墓地發掘》兩個項目取得重要成果。白城市博物館負責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現已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處,其中有5處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普查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70餘處。

大事記

2005年7月15日,白城市委、市政府在市博物館舉行隆重的首展儀式,

白城市博物館白城市博物館

並推出“白城簡史”基本陳列和“故鄉情——伊德爾夫書法作品展”展覽,展覽以歷史發展時空為主線,以白城出土文物為基礎,突出白城歷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按照歷史沿革的脈絡,展示了從1萬多年的舊石器晚期有人類活動開始至今,通過陳列的600余件文物,展示居住在白城這片土地上的古代先民在各歷史時期所創

造的燦爛文明。白城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領導及市委宣傳部等20多個單位領導和500余名觀眾參加首展式,並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展覽。白城市博物館新館是在白城市委、市政府的關懷重視下,2001年破土動工,博物館面積3000平方米,內設展廳3個和文物庫房,展廳和庫房面積1800平方米。白城市博物館的落成必將為吉林西部地區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起到積極作用。

珍藏

1800歲鮮卑女古屍骸將在白城市博物館“露臉”白城新博物館已經落成,

白城市博物館白城市博物館

並將交付使用,出土兩年之久的距今1800年的鮮卑族人古屍骸將於春節後在新博物館展出。

2001年8月,省及白城市博物館在漢書遺址附近選擇了兩處總計2000餘平方米的保護區開始發掘,總計挖開探方20個,在北側西北角距地面6

0厘米處挖出一具完整古屍骸,骸骨全長168厘米,經考古專家認定,古屍骸為1800年前鮮卑時期女性。古屍骸的頭骨右側有個大洞,經仔細觀察,可能是老鼠盜洞時給嗑的,古屍骸頭部右側有一個鎦金銅碗,已經被砸癟了,考古人員分析,可能是棺木腐爛時塌陷所致,身邊有一個樺樹皮箭囊,沒有打開,估計裡面可能有箭頭,在古屍骸的腳底部還有兩個馬鐙。

據白城市博物館館長宋德輝說:“漢書遺址出土的古屍骸,引起了有關考古專家的關注,目前還在研究考察中,春節後將在白城市展出。”

位於吉林省西部的大安市月亮泡鄉有個漢書村。據《白城地區文物志簡編》記載,1958年,大安縣政府為了紀念1946年在巡視工作時犧牲的當時任賚廣縣五區區長的駱漢書,將瑞基屯命名為漢書村。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省及白城等文物單位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漢書村附近發現大量古陶片等遺物。1962年被確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根據當地的村名,該地被命名為漢書遺址。2000年,漢書遺址被國家命名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8月,省及白城市有關單位共同發掘漢書遺址時,挖出一具距今1800年的鮮卑族人古屍骸,現如今保存在白城市博物館。

漢書遺址

位於大安市月亮湖鎮漢書村北,月亮湖南岸,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大、遺物豐富,是吉林省西部較有代表性的青銅時期文化遺存。已被學術界命名為“漢書文化”。

價值

吉林省白城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全國有各類博物館4000多家,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的單位只有近200家。白城市博物館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後,將上升到省級博物館和國家重點文物遺址保護地博物館同等的地位。可以享受省級博物館和國家重點文物遺址保護地博物館同等待遇,對今後博物館發展,在徵集文物方面,在館舍維修方面,在文物庫房設備方面,在文物安全防護方面將會得到國家文物局更多的支持。

參觀信息

位置: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金輝北街白城市博物館

白城市博物館白城市博物館

博物館名稱:吉林省白城市博物館

主管部門:白城市文化新聞出版局

地址:白城市公園東路12號

藏品總數11071件(套)

一級文物30件(套)

二級文物76件(套)

三級文物441件(套)

一般文物10524件(套)

全年開放天數:365天

基本陳列數量:2個

名稱:《白城簡史》、《白城百年》

是否免費開放:是

免費開放時間:2008年1月1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