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

白介素1

白細胞介素-1,簡稱白介素1 (IL-1),是一種細胞因子,屬於白細胞介素的一種。它是由活化的巨噬細胞所產生,能夠刺激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增殖、分化並提高其功能。

概述

白細胞介素-1,簡稱白介素1(IL-1),是一種細胞因子,屬於白細胞介素的一種。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簡稱白介素,是指在白細胞或免疫細胞間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在傳遞信息,激活與調節免疫細胞,介導T、B細胞活化、增殖與分化及在炎症反應中起重要作用。

細胞分泌白介素等細胞因子細胞分泌白介素等細胞因子

名稱

中文名稱:白介素1

英文名稱:interleukin-1;縮寫 IL-1

其它名稱:淋巴細胞刺激因子

結構

白介素1(IL-1)是一種多肽,分子質量為17ku,有 IL-1a 及 IL-1β 兩種亞型。IL-1a由159個胺基酸組成;IL-1β含153個胺基酸;兩者由不同的基因分別編碼。雖其胺基酸順序僅有26%的同源性,然而IL-1a和IL-1β以同樣的親和力結合於相同的細胞表面受體,發揮相同的生物學作用。

IL-1受體(IL-1r)IL-1r幾乎存在於所有有核細胞表面,每個細胞的IL-1r數目不等,少則幾十個(如t細胞),多則數千個(如成纖維細胞)。IL-1r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為IL-1r1,其分子伸入胞漿內的肽鏈部分較長,起著傳

遞活化信號的作用;另一種為IL-1r2,胞內部分的肽段較短,不能有效地傳遞信號,而是將胞外部分的肽鏈釋放到細胞外液中,以游離形式與IL-1結合,發揮反饋抑制作用。gm-csf、g-csf及IL-1自身均可提高細胞IL-1r的表達水平,而tgf及皮質類固醇能降低IL-1r的表達。

來源

白介素1 (IL-1)由活化的巨噬細胞所產生白介素1 (IL-1)由活化的巨噬細胞所產生

白介素1(IL-1)是由活化的巨噬細胞所產生,此外幾乎所有的有核細胞,如b細胞、nk細胞、體外培養的t細胞、角質細胞、樹突狀細胞、星形細胞、成纖維細胞、中性粒細胞、內

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均可產生IL-1。正常情況下只有皮膚、汗液和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IL-1,絕大多數細胞在受到外來抗原或絲裂原刺激後才能合成和分泌IL-1。

生物特性

白介素1(IL-1)有以下生物特性:

1、活化T細胞,刺激B細胞增殖,活化中性粒細胞;

2、誘導內皮促凝血活性,誘導內皮表面抗原

白介素-1β 誘導內皮促凝血活性白介素-1β 誘導內皮促凝血活性

3、促進成纖維細胞有絲分裂;

4、促進細胞在軟瓊脂中生長;

5、活化破骨細胞,抑制膠原合成,刺激膠原分解;

白介素1對破骨細胞和膠原酶的作用白介素1對破骨細胞和膠原酶的作用

6、促進星形細胞分裂。

功能與作用

1、局部低濃度的IL-1主要發揮免疫調節作用

① 與抗原協同作用,可使cd4+t細胞活化,il-2r表達;

② 促進b細胞生長和分化,可使脾細胞的溶血空斑數(pfc)增加100倍,這說明IL-1也促進抗體的形成;

③ 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等apc的抗原遞呈能力;

內熱源包括白介素1內熱源包括白介素1

④ 與il-2或干擾素協同可以增強nk細胞活性;

⑤ 吸引中性粒細胞,引起炎症介質釋放;

⑥ 可刺激多種不同的間質細胞釋放蛋白分解酶並產生一些效應;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的滑膜病變(膠原破壞、骨質重吸收等)就是由於關節囊內mφ受刺激後活化並分泌IL-1,使局部組織間質細胞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和膠原酶,分解壞滑膜所致;

⑦ IL-1對軟骨細胞、成纖維細胞和骨代謝也均有一定影響。

2、IL-1的大量分泌或注射可以通過血循環引起全身反應

① 作用於下丘腦可引起發熱,具有較強的致熱作用。這種作用與細菌內素明顯不同:IL-1致熱曲線為單向、潛伏期200min左右,而內毒素致熱曲線為雙向,潛伏期至少為1h;IL-1對熱敏感、易破壞,而內毒素耐熱;給家兔反覆注射內毒素可出現耐受,但對IL-1不會耐受。

內熱源包括白介素1內熱源包括白介素1

② 刺激下丘腦釋放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使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素,促進腎上腺素釋放糖皮質激素,對IL-1有反饋調節作用。

③ 作用於肝細胞使其攝取胺基酸的能力增強,進而合成和分泌大量急性期蛋白,如α2球蛋白、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等。

④ 使骨髓細胞庫的中性粒細胞釋放到血液,並使之活化;增強其殺傷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和遊走能力。

⑤ 與csf協同可促進骨髓造血祖細胞增殖能力,使之形成巨大的集落;還可誘導骨髓基質細胞產生多種csf並表達相應受體,從而促使造血細胞定向分化。IL-1雖未廣泛用於人體研究,但其對免疫系統的特殊作用使它在臨床套用方面具有誘人的前景。

臨床研究

1、白介素-1β刺激人眼球後成纖維細胞表達和分泌RANTES的實驗研究

1.IL一1β可以激活即使其大量表達併合成趨化因子RANTES,這可能是GO眶內組織中淋巴細胞浸潤的主要原因之一。

2.IL一1β刺激RF合成的RANTES,具有明顯的生物學活性,對PBL有較強的趨化作用,因此,RANTES可能是GO中引起淋巴細胞浸潤眶內組織的主要因子。

3.IL一1β誘導RF合成RANTES的作用,可能是通過活化轉錄因子NF一出所致。

2、白介素-1調節牙周膜細胞參與骨吸收的研究進展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是強大的骨吸收刺激因子,在牙周病和正畸牙移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許多成骨細胞特點的牙周膜細胞是IL-1重要的靶細胞之一,牙槽骨改建受IL-1的調節和影響,筆者就IL-1調節牙周膜細胞參與骨吸收活動的相關機製作一綜述。

3、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基因轉染髁突軟骨細胞的作用

研究:經人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hIL-1ra)基因轉染後的人顳頜關節髁突軟骨細胞對IL-1作用的影響。

結論:轉染細胞hIL-1ra基因的表達對於IL-1作用存在拮抗和抑制作用。

4、小鼠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重組蛋白的製備及其預防化療骨髓毒副作用的研究

探討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IL-1Ra)在小鼠骨髓造血系統中的作用及機制,並且對其進行了預防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的臨床前研究。綜合研究結果得出結論:套用rMuIL-1Ra蛋白可以促進化療

引起的小鼠骨髓損傷的恢復;在5-Fu化療之前的預防性套用和之後的治療性套用rMuIL-1Ra蛋白都可以促進骨髓的恢復、顯著加快外周血血小板的恢復還大幅度的提高大劑量化療下小鼠的存活率。人和小鼠的IL-1Ra蛋白有高達78%的同源性,而且功能相似。

5、介導白介素-1炎症反應的信號激酶作用機制

1、IRAK-1、IRAK-2與PI3-激酶都能調控IL-1誘導的NF-〓和AP-1活化。

2、IRAK-1和IRAK-2共同調控IL-1誘導的NF-〓和AP-1活化。

3、IRAK-2和PI3-激酶共同調控IL-1誘導的NF-〓活化。

4、IRAK-1和PI3-激酶共同調控IL-1誘導的NF-〓活化。

5、IRAK-1、IRAK-2與PI3-激酶共同調控IL-1誘導的NF-〓活化。

6、PI3-激酶可獨立調控IL-1誘導的AP-1活化,也可與IRAK-1或/和IRAK-2一起調控AP-1活化。

7、反義IRAK-2ODN抑制IL-1的生物學效應,可作為一種潛在的抗炎策略。

生產與套用

1、人白介素1α(IL-1α )ELISA試劑盒

規格:48T/96T

人白介素-1α人白介素-1α

實驗原理:

用純化的抗體包被微孔板,製成固相載體,往包被抗IL-9抗體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標本或標準品、生物素化的抗IL-9抗體、HRP標記的親和素,經過徹底洗滌後用底物TMB顯色。TMB

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並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IL-9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OD值),計算樣品濃度。

操作步驟:

1.標準品稀釋與加樣:在酶標包被板上設標準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別加標準品100μl,然後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標準品稀釋液50μl,混勻;然後從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別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別加標準品稀釋液50μl,混勻;然後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棄掉,再各取50μl分別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別加標準品稀釋液50ul

,混勻;混勻後從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別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別加標準品稀釋液50μl,混勻後從第七、第八孔中分別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別加標準品稀釋液50μl,混勻後從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棄掉。(稀釋後各孔加樣量都為50μl,濃度分別為1200ng/L,800ng/L,400ng/L,,200ng/L,100ng/L)。
2.加樣:分別設空白孔(空白對照孔不加樣品及酶標試劑,其餘各步操作相同)、待測樣品孔。在酶標包被板上待測樣品孔中先加樣品稀釋液40μl,然後再加待測樣品10μl(樣品最終稀釋度為5倍)。加樣將樣品加於酶標板孔底部,儘量不觸及孔壁,輕輕晃動混勻。
3.溫育:用封板膜封板後置37℃溫育30分鐘。
4.配液:將30(48T的20倍)倍濃縮洗滌液用蒸餾水30(48T的20倍)倍稀釋後備用。
5.洗滌:小心揭掉封板膜,棄去液體,甩乾,每孔加滿洗滌液,靜置30秒後棄去,如此重複5次,拍乾。
6.加酶:每孔加入酶標試劑50μl,空白孔除外。
7.溫育:操作同3。
8.洗滌:操作同5。
9.顯色:每孔先加入顯色劑A50μl,再加入顯色劑B50μl,輕輕震盪混勻,37℃避光顯色15分鐘.
10.終止:每孔加終止液50μl,終止反應(此時藍色立轉黃色)。
11.測定:以空白空調零,450nm波長依序測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測定應在加終止液後15分鐘以內進行。
人白介素1α(IL-1α)ELISA試劑盒產品用途:本試劑盒僅作科研ELISA檢測用,不用做臨床。

2、人白介素1β (IL-1β)ELISA試劑盒

ELISAkit用途:僅限科研實驗

人白介素1β (IL-1β)ELISA試劑盒人白介素1β (IL-1β)ELISA試劑盒

ELISAkit套用:被測樣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規格:96T/48T(盒裝)
ELISA試劑盒保存條件:2-8℃低溫避光保存
ELISA試劑盒庫存:現貨供應、廠家低價直銷
注意事項
1.血清標本如是以無菌操作分離,則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為有菌操作,則建議冰凍保存。樣本的長時間保存,應在-70℃以下。
2.在使用微量加樣器時,吸取不同瓶子中液體後要更換槍頭,即使吸取標準品溶液。
3.吸取液體時速度不易太快,以免產生氣泡,吸取的量不夠準確。
4.樣本的採集及血清分離中要注意儘量避免細菌污染,一則細菌的生長,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會對抗原抗體等蛋白產生分解作用;二則一些細菌的內源性酶,如大腸桿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會對用相應酶作標記的測定方法產生非特異性干擾。1.5吸取液體時要選用量程和需要量接近的微量加樣器吸,減少誤差。
5.液體全部加入酶標孔後,最好將酶標板放在桌子上平行輕輕搖晃30s,使液體充分混合均勻,也使其得到充分的反應。
6.孵育時要使蓋板膜封好酶標板,防止水分蒸發,以防曲線不成線性。
7.實驗前30min將試劑盒中的所有試劑從冰櫃取出,使試劑盒中的所有試劑與提取好的樣品溶液的溫度相同,酶標板只要取出所需量。
8.由於底物顯色劑對光及其敏感,因此要避光保存。
要注意避免出現嚴重溶血。血紅蛋白中含有血紅素基團,其有類似過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HRP為標記酶的ELISA測定中,如血清標本中血紅蛋白濃度較高,則其就很容易在溫育過程中吸附於固相,從而與後面加入的HRP底物反應顯色
9.手工洗板時每次加入洗滌液後。應靜置15~30s,不要將一個酶標孑L中的洗滌液濺入另一酶標孔中,防止交叉污染。甩去洗滌液後將酶標板放在毛巾或吸水紙上拍乾。
10.檢測吸光度前應將酶標儀打開,將其預熱30min以上。
11.底物為TMB,避免與皮膚相接觸。終止液為2tool的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應儘量避免接觸皮膚。
12.孵育的時間應該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上的時間為準。
13.要儘量做雙孔實驗,這樣才既能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又能反映出試劑盒的精密度。
14.冰凍保存的血清標本須注意避免因停電等造成的反覆凍融。標本的反覆凍融所產生的機械剪下力將對標本中的蛋白等分子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引起假陰性結果。此外,凍融標本的混勻亦應注意,不要進行劇烈振盪,反覆顛倒混勻即可。
15.對樣本的結果有疑問時需要使用其他檢測方法進行驗證。
16.沒有去離子水或雙蒸水時,可以使用娃哈哈純淨水配製溶液,切勿使用自來水。
17.標本在保存中如出現細菌污染所致的混濁或絮狀物時,應離心沉澱後取上清檢測。

3、綿羊白介素1β ELISA試劑盒.

綿羊白介素1β ELISA試劑盒綿羊白介素1β ELISA試劑盒

ELISAkit用途:僅限科研實驗
ELISAkit套用:被測樣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規格:96T/48T(盒裝)
試劑盒保存條件:2-8℃低溫避光保存
ELISA試劑盒庫存:現貨供應、廠家低價直銷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條:

(1)抗原或抗體能以物理性地吸附於固相載體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間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並保持其免疫學活性;

(2)抗原或抗體可通過共價鍵與酶連線形成酶結合物,而此種酶結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學和酶學活性;

(3)酶結合物與相應抗原或抗體結合後,可根據加入底物的顏色反應來判定是否有免疫反應的存在,而且顏色反應的深淺是與標本中相應抗原或抗體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顯色的程度顯示試驗結果。

Elisa試劑盒測定技術的發展
臨床測定技術的發展主要在於方法學的發展,而方法學的發展依託於試劑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更新和型標記物的套用。目前,分子生物學正在並最終肯定會讓我們對整個生命科學有一個全面而徹底的認識,其對免疫測定技術發展的

影響也是直接而又有效的.
Elisa試驗是一種敏感性高,特異性強,重複性好的實驗診斷方法。由於其試劑穩定、易保存,操作簡便,結果判斷較客觀等因素,已廣泛套用在免疫學檢驗的各領域中。ELISA檢測試劑盒是用於體外定性檢測人血清或血漿中的抗人類戊型肝炎(HEV)病毒IgM抗體ELISA檢測

ELISA常用的四種方法
1.直接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吸附在載體表面;
加酶標抗體,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間接法測定抗體
將抗原吸附於固相載體表面;
加抗體,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酶標抗體;
加底物。測定底物的降解量=抗體量。
3.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免疫第一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吸附於固相表面;
加抗原,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形成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酶標抗抗體(第二種動物抗體的抗體);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競爭法測定抗原
將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
(1)加入酶標抗原;
(2)加入酶標抗原和待測抗原;
(3)加底物。對照孔與樣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