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河哈尼族鄉

發展河哈尼族鄉

發展河哈尼族鄉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東南部,地處東經100度05分42秒~100度23分02秒,北緯22度14分55秒~22度29分50秒,東和南面與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毗連,西靠惠民鄉和酒井鄉,北接謙邁鄉,東北與雅口鄉相依。東西最大橫距3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8公里,轄區面積468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圖)發展河哈尼族鄉發展河哈尼族鄉

發展河哈伲族鄉位於瀾滄縣東南部,距縣城58公里。東和南面與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毗連,西連惠民鄉酒井鄉,北面和東北面與糯扎渡相依。地勢北部高,南部低,境內海拔為最高海拔2430米。最低海拔1050米,高低相差1380米,東西最大橫距3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8公里,轄區面積469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發展河;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55個自然村,68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哈伲族、拉祜族、漢族、彝族等9個民族,共有3678戶15219人,其中農業人口14871人,洽伲族518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4.1%,拉祜族5033人,占全鄉總人口的33.1%,少數民族11250人,占全鄉總人口的73.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

發展河哈尼族鄉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山清水秀,哈尼風情絢麗多彩,年平均氣溫17℃,雨量充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優勢的條件,被人們稱為“山清水秀,漁米之鄉”之美譽,是全縣水稻主產區之一。

發展河鄉水利資源、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水利上有開發電力資源的潛力,現正在建設小型電站和中型電站各1座;森林覆蓋率為72.8%,境內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植物品種繁多,有大面積的野生茶,有柏木西南樺、曼登、株栗、椿樹、桂花等樹種,在深山密林間棲息著野牛、狗熊豹子鹿子、野豬、白鷳等珍貴野生動物。

發展史

(圖)人民人民

發展河鄉原稱營盤區。清代,營盤區先封大雅口土都司統治,后土都司分封其第三子為營盤土司進管轄。民國時期先後屬第三區、新雅鄉。1949年解放後劃歸寧江縣,屬第三區,1953年寧江縣撤銷,改稱營盤區,重歸縣管轄,1969年改稱公社,並冠以立新公社名稱,1971年稱營盤公社,1984年恢復為區,1988年撤區建鄉時因其駐地在發展河村、哈尼族人口較多而改建為發展河哈尼族鄉。建鄉前,原營盤區轄管盤、謙邁、發展河、勐乃和黑山4個行政村,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時改村公所為村民委員會。

經濟

(圖)農作物農作物

發展河哈尼族鄉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山清水秀,哈尼風情絢麗多彩,年平均氣溫17℃,雨量充沛,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優勢的條件,被人們“山清水秀,漁米之鄉”,是全縣水稻主產區之一,2007年,全鄉經濟總收入2645萬元,比去年2108.6元增加536.4萬元,增長20.2%,完成計畫年遞增8%的133.7%,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28元。實現糧食總產量775.2萬公斤比去年比去年增加4公斤,完成計畫人均年遞增3公斤的133.3%;實現全鄉鎮企業總收入634萬元,比上年551.2萬元,增加82.8萬元,增長15.2%,完成計畫處遞增10%的152%;實現非稅收入13.4萬元,完成任務數8萬元的167.9%,完成非稅收入2.6萬元,完成任務2.5萬元的103.4%,完成財政支出504.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402.3萬元的125.3%。

農業是發展河的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我鄉立足鄉情理清思路,以資源為依託,科技為動力,效益為中心,抓機遇,調結構,建支柱,打好農業、交通、教育、科技四個基礎,鞏固和發展茶葉、甘蔗、林果、畜牧四個支柱產業,以促進全鄉農民增產、增收,2007年末,全鄉共有茶葉面積11238畝,可採摘面積8548畝,產量達910.8噸,平均單產為106.5公斤;現有甘蔗面積9357畝,入柞量21844噸,畜牧業穩步發展,實現大牲畜存欄5357頭,牛存欄5323頭,出欄率為12.7%,生豬存欄15279頭,出欄7311頭,出欄率為57.3%。

甘蔗、茶葉、林果和畜牧業是發展河鄉的支柱產業。2007年末,全鄉共有甘蔗7357畝,產量2.18萬噸多,總產值327.7萬元;茶葉面積9925畝,其中可採摘面積6328畝,產量568.1噸,總產值568.14萬元;草果面積3000畝,可採摘面積1100畝,產量5噸,總產值17.5萬元;畜牧業發展迅速,全年大牲畜存欄5455頭、出欄531頭,生豬存欄1.6萬多頭、出欄8057頭,牛凍精改良站和豬供精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基礎設施

(圖)發展河哈尼族鄉發展河哈尼族鄉

全鄉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其中有3411戶通自來水,有7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8%);有2645戶通電,有12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5.96%、3.5%和70.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1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52.76%和26.22%)。

縣鄉道路為彈石路面,共32公里,鄉內有一公里為水泥路面,建有1個農貿市場。全鄉共擁有汽車37輛,拖拉機909輛,機車1927輛。

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1120戶(已完成改廚、改廁、改廄),裝有太陽能農戶6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457畝,有效灌溉率為38.5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647.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6畝。

全鄉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9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圖)景色景色

全鄉有耕地總面積40055.21畝(其中:田14166畝,地25889.21畝),人均耕地2.73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仍有林地37630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407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32畝,主要種植茶葉、蠶桑、草果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4712畝。

發展河鄉水利資源、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水利上有開發電力資源的潛力,現正在建設小型電站和中型電站各1座,森林覆蓋率為72.8%,境內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植物品種繁多,有大面積的野生茶和野生茨竹,有柏木、西南樺、曼登、株栗、椿樹、桂花等樹種,在深山密林間棲息著野牛、狗熊、豹子、鹿子、野豬、白鷳等珍貴野生動物。

人口衛生教育

全鄉現有農戶3482戶,共有鄉村人口14813人,其中男性7911人,女性6902人。其中農業人口14656人,勞動力8536人。以哈尼、拉祜族為主(其中:哈尼族4955人,拉祜族4885人,其他民族1004人),漢、彝族混居。到2007年底,全鄉共有1135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76.68%。全鄉共有中學1所,國小4所。目前全鄉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86人,其中小學生1185人,中學生601人。到2007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58人,參合率達76.68%。村民的醫療主要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特色產業

(圖)草果草果

發展河鄉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7年主產業全鄉銷售收入348.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6.52%。目前正在發展茶葉、蠶桑、草果、茨竹、麻竹等特色產業,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