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管

發射管

產生或放大高頻功率的靜電控制電子管,有時也稱振盪管。用於音頻或開關電路中的發射管稱調製管。發射管是無線電廣播、通信、電視發射設備和工業高頻設備中的主要電子器件。

概述

發射管,產生或放大高頻功率的靜電控制電子管,有時也稱振盪管。用於音頻或開關電路中的發射管稱調製管。發射管是無線電廣播、通信、電視發射設備和工業高頻設備中的主要電子器件。

技術指標

輸出功率和工作頻率是發射管的基本技術指標。廣播、通信和工業設備的發射管,工作頻率一般在30兆赫以下,輸出功率在1919年為2千瓦以下,1930年達300千瓦,70年代初已超過1000千瓦,效率高達80%以上。發射管工作頻率提高時,輸出功率和效率都會降低,因此1936年首次實用的脈衝雷達工作頻率僅28兆赫,80年代則已達 400兆赫以上。40年代電視發射管的工作頻率為數十兆赫,而80年代初,優良的電視發射管可在1000兆赫下工作,輸出功率達20千瓦,效率為40%。平面電極結構的小功率發射三極體可在更高的頻率下工作。
發射管多採用同心圓筒電極結構。陰極在最內層,向外依次為各個柵極和陽極。圖中,自左至右為陰極、第一柵、第二柵、柵極陰極組裝件和裝入陽極後的整個管子。
發射管發射管
中小功率發射管多採用間熱式氧化物陰極。大功率發射管一般採用碳化釷鎢絲陰極,有螺鏇、直條或網籠等結構形式。圖為網籠式陰極。柵極多用鉬絲或鎢絲繞制,或用鉬片經電加工等方法製造。柵極表面經鍍金(或鉑)或塗敷鋯粉等處理,以降低柵極電子發射,使發射管穩定工作。用氣相沉積方法製造的石墨柵極,具有良好的性能。
發射管陽極直流輸入功率轉化為高頻輸出功率的部分約為75%,其餘25%成為陽極熱損耗,因此對發射管的陽極必須進行冷卻。中小功率發射管的陽極採取自然冷卻方式,用鎳、鉬或石墨等材料製造,裝在管殼之內,工作溫度可達 600℃。大功率發射管的陽極都用銅製成,並作為真空密封管殼的一部分,採用各種強制冷卻方式。各種冷卻方式下每平方厘米陽極內表面的散熱能力為:水冷100瓦;風冷30瓦;蒸發冷卻250瓦;超蒸發冷卻1000瓦以上,80年代已製成陽極損耗功率為1250千瓦的超蒸發冷卻發射管。發射管也常以冷卻方式命名,如風冷發射管、水冷發射管和蒸發冷卻發射管。
發射管管殼用玻璃或陶瓷製造。小功率發射管內使用含鋇的吸氣劑;大功率發射管則採用鋯、鈦、鉭等吸氣材料,管內壓強約為10-5 帕量級。
發射管壽命取決於陰極發射電子的能力。大功率發射管壽命最高記錄可達8萬小時。
發射四極管的放大作用和輸出輸入電路間的隔離效果優於三極體,套用最廣。工業高頻振盪器普遍採用三極體。五極管多用在小功率範圍中。

結構特徵

發射管多採用同心圓筒電極結構。陰極在最內層,向外依次為各個柵極和陽極。陰極、第一柵、第二柵、柵極陰極組裝件和裝入陽極後的整個管子。
中小功率發射管多採用間熱式氧化物陰極。大功率發射管一般採用碳化釷鎢絲陰極,有螺鏇、直條或網籠等結構形式。
柵極多用鉬絲或鎢絲繞制,或用鉬片經電加工等方法製造。柵極表面經鍍金(或鉑)或塗敷鋯粉等處理,以降低柵極電子發射,使發射管穩定工作。用氣相沉積方法製造的石墨柵極,具有良好的性能。
發射管管殼用玻璃或陶瓷製造。小功率發射管內使用含鋇的吸氣劑;大功率發射管則採用鋯、鈦、鉭等吸氣材料,管內壓強約為10的負五次方帕量級。

套用

發射管廣泛套用在無線電廣播、通信、電視發射設備和工業高頻設備中作為主要電子器件。
發射四極管的放大作用和輸出輸入電路間的隔離效果優於三極體,套用最廣。工業高頻振盪器普遍採用三極體。五極管多用在小功率範圍中。

配圖

發射管發射管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